杜玲
摘要:工傷保險制度對保護員工或者企業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工傷保險管理過程中,應充分落實工傷保險制度,但是目前企業在執行工傷保險制度過程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對此應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決,進而不斷提高工傷保險執行管理水平,這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工傷保險制度;問題;措施
工傷保險制度是建立時間較長的一項保障項目,與其他社會保障項目相比,工傷保險制度發展的相對完善。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構建了工傷保險制度,對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原有的工傷保險制度逐漸完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工傷保險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企業在執行工傷保險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勞動者以及企業合法權益的維護。因此本文進一步探討企業在執行工傷保險制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工傷保險制度概述
工傷保險是指在生產活動中或者某些特殊規定情況下,使得勞動者受到了損傷或者死亡,國家以及社會需要給勞動者本人或其遺屬一定的物質補償。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工傷保險制度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醫療康復所需費用和生活保障需要兩部分費用所組成。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無論是工傷保險的職能,還是工傷工傷保險的功能,都得到了不斷的擴展以及完善。目前工傷保險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為工傷預防功能,它是指企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預防,另一方面是指工傷康復功能,它是指使得受到傷害的勞動人員的勞動能力得到快速的恢復。
工傷保險制度是工傷保險順利推行的重要保障,在1950年,我國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它也是我國最早頒布的工傷保險制度。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工傷保險制度法律法規不斷增多,再加上改革開放的推進,勞動者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促進了社會保險事業的不斷發展。1996年頒發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全面改革了沿用制度,使得我國工傷保險制度更加規范,大大增強的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到如今,我國工傷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待遇標準也越來越合理,但是企業在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當前我國相關工作者還應加強工傷保險制度的的深入探討,進而充分發揮工傷保險制度在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二、企業執行工傷保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一)無法深入把握工傷保險法的基本原則
盡管目前我國工傷保險制度已經取得一定的進步,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相關法律法規還需要完善,而且由于許多的勞動者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而且法律意識不強,一些勞動者不知道怎樣去維護自身的護法權益,甚至一些勞動者在維權過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識,出現了觸碰法律的行為,還有就是一些勞動者對工傷保險制度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夠深入的了解,進而出現了許多問題,對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先補償制度與雇主責任相結合
根據工傷保險制度的有關規定,對于職工或雇工的工傷保險費用,應由企業的負責進行繳納,若企業未給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用,職工一旦在企業活動中受到工傷,對于相關費用的支付,主要以用人單位保險制度為標準。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于雇主的責任,很多企業都沒有充分的理解,而且對于工傷保險制度,還缺乏正確的認識,不愿意進行工商保險費用的繳納,這樣不僅會對企業的形象造成嚴重的損害,同時還違反國家的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樣職工若受了工傷,企業要負責全部的責任,而且還使得企業處于較為被動的局面。所以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工傷保險制度具有分散風險的作用,應明確自身的雇主責任,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為員工繳納工傷保險,以此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加強風險的防范。
2.補償不究過錯的原則
保險制度中的補償不究過錯是指一旦職工受到工傷時,在賠償過程中,對于雇主的過錯以及受害人的過錯,保險經辦機構都不予以追究。這主要是因為職工受到傷害,就必須給與受害人一定的補償。但是企業在執行過程中,一旦發生事故,企業會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進行尋找過錯方,執行工傷認定,若過錯在于員工自身,企業對此就會提出異議。在企業活動過程中,一些工傷事故很多都是勞動者造成的,如自身操作食物、違章行為等等,對伊一些企業就認為在此情況就不應進行賠償。例如某企業職工由于操作失誤,不僅造成職工的身體受到傷害,同時還造成了企業出現設備停車的情況,企業對該職工的非常不滿,不愿意承擔賠償費用,該職工向勞動保障部門申報,勞動保障部門將其認定為工傷,按照工傷保險制度,企業不僅承擔了該名職工的停工留薪工資,同時還承擔了相應的護理費用。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由于企業對工傷保險制度存在錯誤的理解,不遵循補償不究過錯的原則,所以導致企業需要支付一些不必要的費用,對此我國相關企業一定要注意。
3.傾向受害人原則
工傷保險制度重點在于對弱勢群體利益進行保護,所以在執行工傷保險制度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工傷保持制度的傾向受害人的原則。所以在企業活動過程中,對于出現的事故是否為工傷,企業很難進行判斷,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對受害人的賠償,應遵循兩項原則,一項為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另一項為就有不就無原則。例如某企業施工過程中,一位職工在操作時,不小心被石頭砸中頭部,在修養一段時間后,將自己的妻兒砍傷,自己也割腕自殺。對于這一案例是否將受害人的判定為工傷,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在認定時,判斷受害人只受過頭部傷害,而且受傷之前,受害人是否有精神疾病史,也拿不出任何的證據來證明,所以將這一事故判定為工傷。針對這一案例,給出的判決,可以充分體現工傷保險制度更傾向于弱勢群體,所以企業在執行工傷保險制度過程中,應充分認識這一點,加強對員工的理解。
(二)工傷保險運行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工傷保險的運行機制仍然不夠健全,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對工傷保險制度宣傳的不夠到位,另一方面對于資金,出現了管理不善的問題。雖然近年來,我國工傷保險制度已經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工作量以及資金的影響,再加上一些用人單位的企業領導,對工傷保險不夠重視。另外一些企業在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用時,沒有按照實際的用工人數進行參保,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員工為了獲得工傷保險的賠償費用,弄虛作假,在醫院開假處方,這樣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流失,進而對工傷保險制度的執行造成了不利影響。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還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工傷保險運行機制,應為企業的所有員工建立健康檔案,同時也對每個員工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跟蹤,對職工職業病進行有效的預防。同時企業還應建立工傷保險制度執行的監督機構,應安排專門的人員對企業參保情況進行監督,保證企業的實際參保人數與企業員工人數相符合,要求企業嚴格按照工傷保險制度執行。
(三)企業配套制度不完善
在我國,工傷保險制度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工傷保險制度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存在企業相關的配套制度存在不完善的情況,對于工傷保險制度的執行,還缺乏完善的措施,不能更好利用工傷保險制度,對工傷事故的進行合理的處理。利益最大化是企業運營的最終目的,工傷事故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再加上企業未能嚴格按照工傷保險制度執行,會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申報工傷認定時間不及時
根據工傷保險制度相關規定,企業職工在受到傷害的30日之內進行申報工傷認定,一旦超過這個期限,由用人單位承擔期間發生相關費用。但是實際企業執行過程中,在涉及到賠償問題時,企業都進行拖延,不能及時向社會勞動保障部門進行工傷認定,這主要是企業有意回避工傷責任,這樣就造成工傷認定申報超過工傷保險制度相關規定,這樣就給企業帶來額外的費用。所以一旦企業職工發生事故時,企業一定要及時分析事故的原因,并盡快組織相關的材料,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申請工傷認定。若對于發生的事故,雙方存在一定的正義,應及時的咨詢相關部門,對事故進行合理的判斷。
2.停工留薪期管理
按照工傷保險管理的相關規定,企業職工在工作中發生傷害事故,停工留薪過程中,企業需要按月向職工進行支付,同時不能改變工資福利待遇,充分保障了勞動者的合理權益。但是在員工工傷治療過程中,一些企業員工借此名義開具休假證明,即使工傷治療結束,也不愿意復工,并享受企業給與的同等待遇,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不利于企業的的管理。所以企業應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強對職工的停工留薪期的管理,可以定期到訪,了解職工的病情治療情況。按照工傷保險管理制度規定,停工留薪期必須在12個月以內。若職工病情較為嚴重,應向當地的勞動能力檢定部門進行鑒定,可以適當的進行延伸停工留薪期,但是延長的時間應在12個月以內。在管理過程中,應使得職工能夠及時的復工、按時復工,使得企業能夠正常穩定運行。
3.健全違章操作的懲罰制度
雖然企業需要嚴格執行賠償不究錯的原則,但是一旦由于員工違規操作,導致事故發生,則會各企業以及員工自身帶來一定的損失,所以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的發生,應建立健全違章操作的懲罰制度,在發生事故時,企業仍然給與受害人相應的賠償費用,但是可以按照企業的懲罰制度,給與員工的相應的懲罰,以此強化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進而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這對于企業的安全運行也具有重要作用。
4.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職工在工作中一旦發生工傷時,應及時的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工作,這對于職工和企業雙方都具有重要作用,對于職工來說,通過對自己的傷殘情況進行了解,以便于向企業申報相應的賠償費用;對于企業來說,能夠避免職工二次受傷,出現工傷保險責任糾紛是問題。同時通過對職工的勞動能力鑒定工作,可以根據鑒定的結果,確定其傷殘待遇,這樣一方面充分保障受害人的合理權益,同時還為企業減少了許多的不必要的成本。
5.完善職工事故處理的執行程序
為了保證職工工傷事故順利的進行,還應不斷完善的企業工傷保險以及證據保留等處理程序,并在職工事故處理過程中,嚴格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執行,盡量避免出現勞動爭議,使得工傷事故處理能夠更好的進行處理,使得職工和企業雙方都滿意。
(四)政府監督部門未監督到位
工傷保險制度的執行情況,還需要政府監督部門進行嚴格的監管,使得企業嚴格按照工傷保險制度進行,但是目前我國一些政府監督部門對企業執行工傷保險制度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這樣就造成一些企業不能依法執行,使得職工的權益未得到有效的維護,容易造成職工與企業的矛盾,進而影響企業正常的運行。對此應加大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具體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對于工傷保險費的征繳,國家應盡快制定出統一的配套規定,同時對于不執行征繳的規定的企業,應制定處罰的制度,特別是一些個體工商戶以及私有企業,勞動監察部門應對工傷保險繳納手續進行監督,使得所有企業能夠按照相關的規定,為員工繳納保險費用。
(五)保險制度宣傳的不到位
保險制度宣傳不夠到到位是目前我國企業工傷保險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這樣就造成企業的相關的領導人員對員工對工傷保險制度的相關規范存在誤解,不能正確的進行認識,這樣就給工傷保險制定的執行帶來了一定困難,所以為了保證工傷保險制度能夠更好的落實,應加大對工傷保險制度的宣傳。因此企業可以開展學習活動,增加對《工傷保險條例》的了解,這樣員工可以利用工傷保險制度更好的進行維權,同時也能夠使得企業充分認識到工傷保險制度的作用,企業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工傷制度進行,可以減輕許多的不需要的費用,而且對事故的處理,充分體現了企業對職工的態度,而且能夠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進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總結
總之,工傷保險制度是能夠有效的維護勞動者的權益,為企業承擔一定的風險。但企業在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工行保險制度的執行產生了不利影響。通過分析發現,對于工傷保險制度,需要對其相關的規范存在一定的誤解,不能夠正確的認識工傷保險制度,這樣就導致職工在發生事故時,不能及時的進行處理。所以對此就要加大對工傷保險制度的宣傳,應使得企業職工以及企業領導人員加強對工傷保險制度的認識,合理處理發生的工傷事故,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預防,并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使得企業嚴格按照工傷保險制度執行,進而保持良好勞動關系,進而促進企業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史莉瑛.企業在執行工傷保險制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3:98-99.
[2]呂銀潔.企業職工工傷保險存在問題及建議[J].才智,2016,31:233.
[3]馬映.淺論企業執行工傷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問題[J].經營管理者,2010,08:112.
[4]劉女麗.企業執行工傷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研究[J].河南科技,2014,22:165.
[5]張瑞華.談企業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容易忽視的問題[J].冶金經濟與管理,2015,03:48-49.
[6]張開云,呂惠琴,許國祥.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現實困境與發展策略[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1:49-56.
[7]楊思斌.我國工傷保險制度的重大發展與理念創新[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1,04: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