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欣余 陳宇豪 余慧慧
摘要:近年來,隨著微博、微信、QQ等自媒體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以此為交流平臺,建立起了一種高校新型社會組織——“大學生自組織”。大學生自組織不同于傳統的組織,它是大學生自發成立、自主發展、自我運作的青年組織。這些自組織在為大學生帶來歸屬感和鍛煉機遇的同時也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活動形式單一、內容低俗等不足。本文通過調查問卷、查閱文獻、采訪同學等途徑對浙師大學生參加自組織的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初步探討有關自組織現狀及其產生原因與促進其健康發展的相應措施。
關鍵字:大學生自組織 良莠不齊 制度化
一、大學生自組織的現狀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大學生參與的常見自組織類型有興趣愛好型、學習求知型、社交娛樂型、社會實踐型和公益服務型,少數大學生認可同鄉聚會型、民族宗教型、網絡論壇型等自組織。95.77%的大學生參與的自組織數量在5個以下,且參與頻率多為每周一至兩次或每月一至兩次。47.89%的大學生參加自組織所花經費在50元以下,30.28%為51-100。 52.11%的大學生參加自組織是為了提升自我能力、擴展視野,31.69%是為了擴展社交、廣交朋友,12.68%是為了尋求共同特質與歸屬感,還有極少數大學生是為了能獲得展示個人魅力的平臺等其他原因。45.77%的大學生了解與加入自組織是通過自組織宣傳這一途徑,27.46%是自己主動尋找,21.13%是熟人介紹,只有少數人有自發建立自組織的經歷。
二、自組織對大學生產生的利弊影響
85.21%的大學生認為參加自組織開闊了視野、發展了興趣,61.27%認為提升了社交能力、擴大了人際交往,61.97%認為增長了才干、獲取了專業知識,近50%的大學生認為可以從中獲得歸屬感、提高幸福感,能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以及能磨練意志、提升精神修養。64.08%的大學生認為活動沒達到預期、浪費時間是參加自組織對其產生的主要負面影響,34.51%認為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影響學業,近20%的大學生認為會影響生活作息、增加開銷和結交到損友,有極少數大學生認為自組織的存在會導致班級凝聚力下降、小團體叢生、人際圈變狹窄,甚至使人對自組織產生依賴,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大學生自組織現狀原因分析
(1)自組織核心成員領導力和能力不足,做事專斷獨行。自組織的核心人物必然在溝通、管理、決策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恰如“克里奇定理”所言:“沒有不好的組織,只有不好的領導。”一個無能昏庸的抑或專斷的核心和一個高瞻遠睹、擅于溝通的核心對自組織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群策群力,眾志成城,才能讓組織蓬勃發展。
(2)自組織普通成員對自我缺乏科學規劃,盲目跟風。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調查數據顯示,在1035個高校大學生調研樣本中,目標人群中100%的人參與了不同類型的一個或多個網上自組織。并且近幾年,參與自組織活動人數不斷增長,如微信用戶規模獲得了極大擴展,截至2014年8月,微信活躍用戶規模為4.38億,相較于2013年同期增長57%。【1】在自組織規模高速擴展的同時,由于大學生心理不成熟篩選能力不足,自組織成為大學生違反校紀校規的搖籃。
(3)傳統正式學生組織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大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水平和道德修養等都比較高,獨立意識、參與意識和自我意識較強,他們的需求主要表現在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三個方面。【2】自組織輕松平等的氛圍很好的迎合了這些需求,而傳統正式學生組織如學生會、社團等紀律嚴明,活動類型受限,選擇性小,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4)社會轉型對大學生的思想帶來的沖擊。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生產力和人們的思想,人們的價值取向、行為習慣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社會組織呈現多樣化特點。高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勢必受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影響。大學生在參與社會活動、社會交往的同時,思想、道德、價值等觀念都發生了變化,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勢必突破原來的組織系統和時空界限,產生許多新的青年自組織。【3】
4.對大學生自組織的建議與期望
(1)決策民主化,提高自組織核心成員領導能力。由于自組織的自發性,成員缺少運行管理經驗,那么自組織在運行時很有可能向傳統正式學生組織靠攏,即出現明顯的領導者和執行者,執行者絕對服從領導者現象,如此便會抹殺了自組織輕松、平等的氛圍,但也不是否認自組織無領導者,領導者的領導不是思想上的禁錮,而是組織上的管理。因此,自組織的核心成員要尋求較專業的指導,如參考其他發展較好的自組織的管理制度,提高領導能力,同時,在策劃活動時應充分聽取成員意見,不可獨斷專治。
(2)自組織普通成員謹慎挑選自組織,積極參與活動策劃與組織。雖說參加自組織在一定程度上能發展自己,但也不意味著不顧實際情況隨意加入,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固然重要,但更要兼顧時間和精力,畢竟在大學學業更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也不要倚仗自己年輕,任意揮霍精力,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同時在選擇自組織時要擦亮眼睛,選擇積極向上的適合的自組織。
(3)支持和幫扶自組織。自組織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有利的影響,學生可以開拓視野,發展興趣;增長才干,獲取專業知識;找到歸屬感,提升幸福感;提升社交能力,擴大人際交往等等,雖然現今的自組織良莠不齊,但自組織對學生的影響終究是利大于弊,所以學校應該對自組織持支持態度,并且設幫扶自組織。
(4)強化正式組織的凝聚力。高校正式組織和自組織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影響的關系,高校正式組織的成員也可以是自組織成員。因此,自組織的產生和發展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4】為了發揮學校對自組織的引導作用,高校要加強各級團組織,學生會、班集體等正式組織的建設,充分發揮其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功能,強化自組織成員在正式組織中的角色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規避自組織的產生依賴感,獨立生活能力降低,人際圈狹窄等負面影響。
[1]錢珊. 大學生網絡自組織發展現狀及價值導向研究[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12):220-221.
[2-3]王劍俊,高永良. 淺析高校青年自組織興起的原因[J]. 中國校外教育,2010,(16):11-12.
[4]杜蘭曉. 高校青年自組織問題探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09,(05):74-76.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