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晏

摘 要 紫砂壺的造型設計十分講究,既需要滿足外形美的要求,又需要具備藝術美的屬性。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茶客們對紫砂壺的需求量在增加,審美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于是對壺器藝術的審美品位漸漸提升,導致制壺藝人設計制作出千姿百態的紫砂壺以滿足不同茶客的精神需求。制作者在設計時,會將自然界中的景物、物體等形態進行去粗取精,并采用藝術的手法加工提煉,從壺器的形、氣、神、韻等各方面進行塑造,力求壺器達到一種天物合一、出神入化的境界。
關鍵詞 紫砂;無上清涼壺;藝術美;造型美
紫砂茶器比其他茶具特殊的地方,是它采用了得天獨厚的五色土制作而成。歷代的紫砂藝人以大自然為創作源泉,積極汲取傳統藝術的優勢,經過深入的揣摩與探究以后,精心設計出一系列造型各異的紫砂壺。這樣的紫砂壺包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精神高度,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氣魄被制壺藝人融于紫砂壺作品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內在生命力。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我們不但要注重紫砂壺的設計理念,還要注重紫砂壺的藝術美。這款紫砂“無上清涼壺”(見圖1)便是一款富有特色與藝術情趣的作品,制壺藝人把自然形態思維和抽象思維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并認真加以藝術的概括、提煉和再創造,從而形成紫砂“無上清涼壺”獨特的外形美和藝術美的統一。
1 紫砂“無上清涼壺”的外形美
紫砂“無上清涼壺”采用上等紫砂泥料制作而成,泡養后愈顯素雅之美,手工精制而不失古樸風味。壺器整體修長,其形制有幾分“秦權”的味道,穩重大方而不失雅致。壺器高,身筒的制作難度非常大,成型是極為不易的。壺腹銘刻“無上清涼”四字,刻繪刀法利落。紫砂“無上清涼壺”采用截蓋設計,整體方正規整,一絲不茍的壺嘴以四分之三平貼壺身,雍容華貴又極致古樸。壺把縱跨大半壺身,與壺嘴相對稱,端握很舒適,加之曲線與直線的完美結合,作品方中見圓、圓中有方,實為佳作也,品茶鑒賞之何等的快哉。
2 紫砂“無上清涼壺”的藝術美
紫砂“無上清涼壺”器型大氣飽滿,線條流暢豐美、氣勢非凡,令人賞心悅目。如此經典的款型,如此古樸的造型,韻味天成。壺腹刻繪“無上清涼”四字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凈行品第十一》中講道:“盛暑炎毒,當愿眾生,舍離眾惱,一切皆盡。暑退涼初,當愿眾生,證無上法,究竟清涼。”無上清涼,一人修行到不受外界的侵擾,保持內心的清涼,這比較重要,這也是學佛的最終目的。《華嚴經》即《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為佛家語,天臺宗所持“五時”之一,指釋迦牟尼成道之初菩提樹下所說大乘無上法行,因其高深,解悟者少。清代龔自珍《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隋以來判教諸師,皆曰“華嚴”日出時,“法華”日中時,“涅盤”日入時。心無所住,無上清涼。無上清涼就是最上的清凈,即是清凈本覺帶給人的身心體驗。紫砂“無上清涼壺”以“無上清涼”為主題,從主題再到壺器的造型,體現了藝術美與外形美的高度統一。
3 小 結
紫砂壺可以劃分為日用品和藝術品,日用品以造型簡單實用性強為主要特征,藝術品則是創作者通過紫砂壺的藝術形式表達一個主題或一種思想,讓人去思考、去解讀,甚至可以通過各種材質、各種工藝的結合表達,使紫砂壺具備強烈觀賞性的同時蘊含豐富的寓意。不管怎么去創作,傳統是基礎,就好比磚和墻,傳統就是磚,沒有磚就砌不起來墻。當代紫砂藝術家們在前輩的引領下,逐步從簡單的日用品升華為藝術品。正如這款紫砂“無上清涼壺”,它是傳統陶刻藝術與紫砂藝術的結合體,通過精心的設計與制作,從而實現了紫砂壺器的外形美與藝術美的統一。
參 考 文 獻
[1]胡朝君.淺談紫砂“一壺乾坤”的工藝美術設計[J].江蘇陶瓷,2015(05):26-27.
[2]馮杏華.淺析紫砂“上合桃壺”的藝術美[J].江蘇陶瓷,2015(06):25,27.
[3]葉惠芬.探析紫砂“如意壺”的吉祥蘊意[J].江蘇陶瓷,2015(0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