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玉琴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人們對體育運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現如今,我國逐步向體育強國方向邁進,除了重視發展競技體育,群眾體育也得到了廣泛關注,進而產生“第二奧林匹克運動”,從根本上掀起了大眾體育運動的浪潮。然而,就目前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實際情況,了解到群眾體育參與問題相對突出,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自發性與組織性不強,導致群眾體育發展受到制約。對此,在本文中,就群眾體育的參與現狀及發展趨勢展開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群眾體育;參與;發展趨勢
2016年,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主要是對新五年規劃的相關事宜進行闡述,在整個規劃中,就體育事業提出了“促進群眾體育與經濟體育全面協調發展”的要求與戰略性規劃,可見,國家對群眾體育的重視力度在不斷加大。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隸屬于體育范疇,其是支撐國家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實現了我國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卻面臨著諸多的挑戰,特別是群眾體育,群眾體育參與力度不足,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使命。
一、群眾體育參與現狀分析
(一)體育人口情況
現如今,我國仍舊處于經濟欠發達狀態,城鄉經濟發展差異大,且文化也呈現不均衡狀態。一般來講,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東部地區,群眾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積極性高,但是在西部欠發達與農村地區,很多地區的農民并不了解體育活動的實施價值,更別說體育健身問題了。縱觀社會體育活動參與情況,在城市中,多以老年群體、青少年群體為主,但是中青年群體比較少,成為當前群眾體育普遍存在的問題[1]。
(二)群眾體育參與情況
從群眾體育參與情況來看,人們又參與體育運動的欲望,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的訓練技巧與技術,再加之體育訓練缺乏專人指導,勢必會打擊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勢必會對人們的健身行為產生影響。由此可得知,在我國,群眾體育已經得到廣泛開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落后。此外,我國經濟發展存在不均衡現象,致使我國在群眾體育上也存在著發展不均衡問題,一般都是發達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十分緩慢[2]。
二、群眾體育的未來發展策略
近幾年來,群眾體育的發展趨勢迅速,即使是山區小城就有四五十個健身站點,各農村都也有自己的健身廣場,群眾健身遍及各個村鎮。因此,進一步促進群眾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增強群眾對群眾體育的認知
新時期,我國整體經濟水平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也就是說等到經濟收入達到一定的經濟水準時,人們的精神與物質需求不斷提升,且消費取向也發生了轉變。生活觀念的不斷轉變,人們的健身意識也得到了不斷的改變。比如對甘肅省某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2.0%的人群每周鍛煉三次以上,有35.0%的人群每周鍛煉1-2次[3],且在參與體育活動時,時常會與家庭成員、朋友與同伴進行結伴參與。選擇健身項目時,男性大都喜歡競技類體育項目,而女性則喜歡柔性項目,而男女都喜歡且十分受歡迎的群眾體育項目有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都是人們最為喜歡的健身項目。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品味的不斷提升,高爾夫球、網球等貴族式運動項目逐步走向群眾。
(二)強調群眾體育向大眾化與社會化方向走近
為調動群眾的體育參與意識,應充分發揮好體育協會的重要作用,主要分為武術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氣功協會等,主要為群眾體育的開展提供支持。為凸顯對群眾體育的重視,還應建立更多的協會,如兒童體育協會、長跑協會、球迷協會、少數民族體育協會等。除了基本的體育協會外,還要建立更具體育文化與民族文化特色的民間體育團體。再者,城市與農村都要建立健身輔導站、武術輔導站與私人拳館等,設立專業的健身指導協會,主要為人們提供基礎的體育活動需求。可見,為調動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應強調群眾體育向大眾化與社會化方向走近,能滿足群眾的基本需求,進而調動群總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
(三)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性體育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人口眾多,除了漢族之外,我國還擁有55個少數民族,且每個民族的文化、習俗、風土人情等是不同的。中國是由多種不同種文化組合而成的,若忽視了民族傳統體育,無法達到科學發展群眾體育的目的,無法滿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目標。為了深度挖掘傳統的民族體育,應及時整理好各項民族傳統體育,及時繼承好此種傳統體育文化,主要是借助民族傳統體育來豐富與完善體育項目。例如,可將武術、舞龍、拔河、舞獅、登山等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民族傳統體育模式,及時挖掘更具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
(四)強化體育指導團隊建設
在整個體育建設系統中,群眾體育是一項繁重的工程。為實現群眾體育項目的高效實施,應強化體育指導團隊建設,讓參與群眾體育活動的每個同志都能得到全面鍛煉,掌握更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及時把握與了解群眾發動方法與業務組織方法,及時對群眾體育運行情況進行調查與研究。作為一名合格的群眾體育工作者,要及時執行群眾體育的相關方針政策,可根據群眾體育參與情況來打造相應的政策與工作策略,發揮好自身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與指揮力,進而形成全民運動的大氛圍。
三、結束語
在體育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國應全面推進體育建設,設置科學的體育強國目標,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從而進一步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新時期,群眾體育活動的實施,應全面貫徹與執行科學發展觀,對群眾體育發展目標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定位。群眾體育活動參與工作的實施,應全面推進群眾體育活動,這是落實好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表現,進而促進人們體質的全面發展,強調體育事業要保持協調、全面與可持續發展的狀態,進而促進群眾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群眾體育活動的實施,既要借助體育來達到強國的目標,還要借助體育活動來達到富民的目的,進而促進國家體育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孟祥軍1 李金龍2.運城市鹽湖區群眾體育管理體制現狀研究[J].體育科技,2015 (06):80.
[2]魯巧麗,陳維,李洪濤.安仁縣農村群眾體育參與現狀與分析[J].運動,2016(17):146-147+77.
[3]段驕陽,曹電康.城中村群眾體育參與現狀調查——以太原市萬柏林區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4(03):31-35.
(作者單位:隴南市武都區業余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