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明
【摘要】:想要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使歷史教學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效地將歷史學科的“趣”和 “味”融會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讓他們能夠高效地學習,我們不僅要積極提高自身素質,還要加強教學能力和水平,同時還要深入把握教材,積極創新教法,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更能抓住學生、吸引學生、教會學生,從而全面提升歷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一、提升自身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在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素質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因為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思路,甚至教態、表達等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具體到歷史這門學科來說,因為歷史涉獵的知識內容和范圍都很廣,涵蓋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所以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等都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博學多才,有豐富的社會科學文化知識,并能將各種知識融會起來,促進歷史知識的學習。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要從哪里著手呢? 首先,是要轉變思想,歷史教師要積極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從觀念上加以改造,以保證努力方向的正確性,以免事倍功半; 其次,是要大力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因為教師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對于 “輸出”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以前說到教學常說的 “一桶水”和“一杯水”的比喻大家想必記憶猶新。而今,教師想要教好學生不僅需要有 “一桶水”,還要求水中應該富有豐富的 “營養”; 接著是要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這是教師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光有專業知識和素養并不能保證教學的效果,還需要相應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技能,如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比較簡潔、精煉的語言讓學生理解教師所要傳達的意思,或是能將枯燥、呆板的內容賦予生動、活潑的外衣,再或者,能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等新興的教學輔助手段,增強教學的新鮮感。所以說,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升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便指日可待。
二、吃透教材
教材是歷史教學的知識基礎,所有的教法和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的,所以教師想要提升教學有效性必須吃透教材,以此為基礎才能夠不忘初衷,達成目的。 “吃透教材”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把握歷史教材的特征。教材是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專家精心研究、編制的,有明顯的目的性和導向性。比如,現在使用比較廣泛的人教版教材,最新版的突出特征就是增強了生動性和趣味性。這樣的特征提示我們,要多選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式,通過趣味激發、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切不可單純追求知識性的內容,只把重點放在 “考試考不考”上,造成學生的厭學心理,那樣就得不償失了。把握歷史教材的特征,也就是深入理解教材的編寫目的和導向,能夠較大程度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善于把歷史知識體系化。歷史教材中涵蓋的知識點很多,甚至可以說是比較零碎的,學生記憶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教師就要善于把這些知識串連起來,使之系統化,用一個線索聯系起一串知識點,讓學生觸類旁通,記憶起來自然容易得多。具體來說可以分兩個方向,橫向的線索和縱向的線索。橫向的線索就是時間點固定,而事件涉及不同的方面; 縱向的線索就是同類事件在不同的連續的時間點的發展變化。因為獨立的“點”被連成了 “串”,不僅聯系得更加緊密,而且擴大了 “影響力”,學生記憶起來更加方便,學習的效果自然提升了。
三、優化課堂教學
改善教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是最主要的舞臺,優化課堂教學首要的就是要改善教學方式、方法。以往的歷史課堂大都以知識灌輸為主,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自然不佳。所以,改善教法,一定要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成多元化的課堂,比如,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呈現出更為生動、立體的歷史場景,或者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通過動手查找資料、組織材料,加深對歷史事件的了解,不自覺地融入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初中生最大的性格優勢就是好奇心強,他們最討厭的就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最喜歡的就是新奇的、富于變化的事物,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為學生創造新意,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更多的新鮮刺激,讓他們感覺到求知的樂趣,自然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培養興趣。興趣是保持注意力的法寶,而好的課堂效果最需要的就是學生持久而有效的注意力,一旦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被調動起來了,學習起來就會更加積極和高效,因而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應是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一個必要的著力點。初中歷史教學可以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點有很多,如通過多媒體播放聲音和圖像,讓學生參與表演等。但最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不忘保持學生的興趣,在講述歷史情境時不能一味平鋪直敘,要講出曲折、變化,更要講出歷史的味道。只有老師 “講”歷史講得生動、引人入勝,表現出充分的智慧和幽默感等,并能挖掘出歷史事件的深意,讓學生產生對歷史與現實的反思,學生才會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僅要有絕佳的口才,還需要懂得幫學生搭建起興趣的橋梁,如抓住歷史知識中的巧合點、趣味處,不失時機地創設情境,呈現歷史事件的 “抑揚頓挫”的變化,學生聽起來興趣盎然,教學效果自然 “水漲船高”。
加強學法。歷史課是學生們升入初中后才開始接觸的科目,學習起來必然覺得有些無從著手。與此同時,歷史科目還有容量大、知識點多,記憶起來零散、龐雜的特點,如果沒有掌握合適的學習歷史的方法,學習起來往往是一頭霧水,困難重重的,而且也很難學好。所以,要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也必須在教會學生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上多下功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時,掌握自我 “進化”的能力,在學習中不但要會學,還要與時俱進,學會創新、鉆研、更新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把教師教的方法融會為個人切實擁有的能力,以應對將來更深層次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李永亮. 淺析如何進行有效的初中歷史教學[J]. 新課程導學. 2017(12)
[2] 馬有彪. 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 學周刊. 2016(17)
(作者單位:廣南縣第四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