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佑標 王海波 邵景均 李繼龍
陜西宜川縣:“成長記錄袋”讓黨員管理“有跡可循
基層黨建創新
為實時掌握黨員表現情況,宜川縣委在全縣黨員中推行了“黨員成長記錄袋”管理辦法。分類建檔、全員覆蓋。縣委要求,先由各黨支部對所有在冊黨員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確定建立成長袋黨員名單,再由個人填寫基本情況登記表,黨支部審核后裝進成長記錄袋,最后由黨組織收集黨員各年度參加三會一課情況、民主評議結果、星級創評檔次、承諾兌現落實、黨內重大活動表現、個人問題整改等情況進行登記,歸入成長袋。動態管理、專人負責。為了管好“成長袋”,該縣實行成長袋動態管理制度,按照完成一項紀錄一項的原則,由支部根據黨員管理要求,落實專人負責,定期對成長袋內容進行更新。同時,為了用好“成長袋”,堅持“一人一袋,袋隨人走”的辦法,在黨員組織關系轉接時,及時將“成長袋”移交給接收黨員的黨支部,方便黨組織及時、全面了解和掌握新轉入黨員的基本情況、黨內表現等,有效提升了黨員管理精準化、規范化水平,并進一步激發了黨員干事創業熱情。
云南祥云縣:“三個精準”抓實大學生村官管理
基層黨建創新
云南省祥云縣委強化和創新大學生村官培養機制,選派大學生村官到鄉鎮黨委、縣級機關跟班鍛煉,通過“三個精準”,全面提升大學生村官履職能力,促進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在跟班培養定位上精準。打破大學生村官培養方式上“固化”現象,進一步搭建培養平臺、拓寬培養渠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大學生村官到鄉鎮黨委和縣級機關跟班鍛煉,促使大學生村官在定位上進一步提升認識,在學識上進一步豐富結構,在眼界上進一步拓寬視野,在能力上進一步增強素質。在跟班單位選擇上精準。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在綜合鄉鎮黨委、縣級部門、村(社區)意見和個人意愿的基礎上,按照“缺什么、補什么,會什么、強什么”的原則,幫助大學生村官“量身打造”跟班鍛煉的單位,切實做到人崗相適,提升大學生村官跟班鍛煉的針對性。在跟班管理服務上精準。建立嚴格的跟班鍛煉管理機制,實行大學生村官由縣委組織部和跟班鍛煉單位統一管理,選派鄉鎮和村委會協助做好相關管理工作,并納入大學生村官個人年終考核,避免大學生村官產生“做客”思想。大學生村官跟班鍛煉期間,與所在村(社區)工作脫鉤,跟班鍛煉單位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和安全保障,同時明確一名班子領導作為幫帶責任人,對跟班大學生村官實施壓擔子、給任務。
江西遂川縣:“一卡一證兩冊”規范組織生活
基層黨建創新
今年以來,江西遂川縣推行基層黨組織生活“一卡一證兩冊”制度,努力破解黨的組織生活不經常、不規范、不到位等問題。
“一卡”,即組織生活“明白卡”,涵蓋“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的開展時間、參加人員等內容,簡潔明了,人手一張。“一證”,即組織生活《登記證》,由黨支部即時登記黨員參加“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等方面情況,作為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依據。“兩冊”,即《黨支部工作手冊》,統一填寫要求,規范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等記錄;《黨員參加組織生活工作手冊》,由黨員認真記錄每次參加黨組織生活的情況,作為參加組織生活的重要憑證,縣委組織部每季度抽查調閱一次,對發現的問題限時整改。
廣西柳州市:“五定三評”嚴肅主題黨日
基層黨建創新
為解決黨的組織生活不經常、不認真、不嚴肅的問題,今年3月以來,廣西柳州市抓好“五定三評”,在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中推行主題黨日制度。
該市要求各黨組織將每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定為主題黨日活動時間,每次活動不少于半天;定方案,每個黨支部制定年度黨日活動方案報上一級黨組織審批;定主題,黨支部結合實際確定每一期活動的主題;定形式,每一期黨日活動要有明確的組織形式;定責任,將黨支部書記作為抓好主題黨日活動的主要責任人。同時,把貫徹落實主題黨日制度納入黨組織年度星級評定范圍,把抓好主題黨日活動作為年度考評黨支部書記的重要內容,把黨員參加主題黨日的表現作為年度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依據。
“急群眾之所急”不是口號
心得體會
如何對待群眾的急難事,最能體現作風,也最能看出黨性。如果不入心、玩“飄過”,減分也會很明顯。一直以來,把群眾的急難事當頭等大事來辦,為我們黨贏得了民心、凝聚起人心。
“急群眾之所急”,既是我們黨的一貫倡導,也是治理經驗的深刻總結;既是一項具體的要求,也是一種必備的品質。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用于服務人民。群眾心急如焚,你就沒有理由慢條斯理;群眾提出訴求,你就沒有理由推三阻四。否則,不僅感情上說不過去,黨性上也過不了關。現實中,一些同志把“急群眾之所急”當口號喊。群眾火急火燎進門辦事,明明符合程序規定,卻以“下次再過來”為推辭、以“現在辦不了”來回絕、以“某某也分管”踢皮球。少數人甚至群眾越是著急,架子就端得越足;群眾越說“不惜代價”,就越發慢條斯理。把群眾的急難看得太輕、把手中的權柄看得太重,這樣的人雖然只是少數,影響卻很壞。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力量。把群眾的急難事當自己的事,讓零懈怠、馬上辦的好做法蔚然成風,我們就能立好共產黨人的樣子、樹好人民公仆的形象。在脫民困、解民憂中營造情感的溫暖對流,爬坡過坎就有了群眾支持,克難攻堅就有了力量源泉。
黨建創新切忌“碗好面差”
心得體會
各級黨組織在探索黨建創新時,不能把創新僅僅當作黨建述職的加分籌碼,而應該把握好創新的方向、內涵與實效。如果習慣于“新瓶裝舊酒”、熱衷“造盆景”和“濫竽充數”式的創新,必然違背創新的本義,偏離了基層期盼和群眾需求。
樹立“精品”觀念。精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殫精竭慮的推敲、嘔心瀝血的探索。創新特色,首在端正立場,摒棄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的思想,緊貼基層實際,提高“含金量”。要樹立問題導向,把落腳點放在解決難題、推動落實等方面,放到全局工作中審視,這樣的創新才會“適銷對路”,更具活力和生命力。豐富創新內涵。俗話說,“碗好不如面好”。黨組織應該先期進行深入調研、反復論證,吸納基層干部的好點子,傾聽黨員群眾的真知灼見,使上級要求和基層實際有機對接。充分考慮創新工作的細節和條件,明確務實管用、便于操作的具體措施,不能“空對空”,確保創新之舉在基層可復制、可推廣、可檢驗。實行反饋評價。創新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實施。堅持循序漸進,不急于“吹糠見米”,必要時應該先行先試。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糾偏糾錯、補塞疏漏,推動點上經驗為面上模式。對基層難操作、群眾不認可的創新,要敢于及時“叫停”。建立反饋評估機制,把評價的話筒交給基層,確保實際成效經得起實踐檢驗、群眾評價,得到基層認可。
對干部要約束也要激勵
理論思考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提出,干部是黨的寶貴財富,必須既嚴格監督,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誠關愛,鼓勵干部干事創業。這說明對干部既要監督約束,也要鼓勵激勵。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的激勵機制已基本形成,主要方式有三:
一是目標激勵。即把黨和政府工作的大目標分解為若干具體的小目標,分解到每個部門、每個干部身上,通過考核確認目標實現程度,進行相應的獎懲。二是信任激勵。組織的信任、領導的信任,往往會極大激發干部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三是晉升激勵。在黨政機關工作,職務晉升幾乎是所有干部追求的目標,因為這是對干部能力、水平和價值的肯定。除了這三種主要激勵方式,還有薪酬激勵,根據國家經濟發展情況及時給干部漲工資;榮譽激勵,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干部及時進行表揚或授予榮譽稱號;培訓激勵,通過組織培訓使干部對前途充滿信心、對工作充滿熱情等等。
要在實踐中有效發揮激勵的作用,應把握好以下原則:目標性原則。始終抓住黨和國家的工作大目標,激勵才不會走偏。合理性原則。激勵措施要公開、公平、公正,同時也要量力而行;實效性原則,善于把握激勵的時機,做到“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傘”。按需激勵原則。努力做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爭取最佳激勵效果;激勵與懲治相結合原則,做到獎懲分明。在監督約束工作做到位的情況下,進一步做好鼓勵激勵工作,就能使干部想干事、不出事。
淺談大學生村官隊伍管理的幾點思考
理論思考
鄉鎮黨委是管好、用好、服務好大學生村官的責任主體。如何加強大學生村官隊伍管理和促進作用發揮,是鄉鎮黨委必須認真研究思考的重要課題。
從嚴日常管理,杜絕散漫之風。認真開展每月一次例會學習交流,讓大學生村官匯報工作實績和遇到的困難問題,相互分享工作經驗和心得,共同提高;嚴格落實上下班制度、請銷假制度、離村審批登記制度等;嚴格落實考核獎懲制度,促進作用發揮,盡快成長成才。從實教育培養,錘煉可造之才。把教育培訓作為助力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抓實抓好,切實提升他們的履職能力和綜合素質;主動搭建培養鍛煉的平臺,把他們放到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一線進行歷練,錘煉作風、砥礪品質、積累經驗、成長成才。真情關愛幫助,解決后顧之憂。探索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就業平臺,認真落實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發揮所學優勢自主創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村對大學生村官的吸引力,提升村干部隊伍的待遇保障,使村干部成為大學生村官就業新渠道;強化保障機制,按照“六有”標準保障大學生村官的駐村工作生活條件,不斷提升大學生村官的待遇保障,激勵他們踏實工作,扎根農村,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