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本文分析了丹霞鎮畜牧業生產現狀并據此提出了解決的方法和措施,可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生態畜牧;發展;脫貧;現狀;措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5-0074-01
1丹霞鎮畜牧業生產現狀分析
1.1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
我鎮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陽光充足,水源充沛小氣候環境良好優越的自然資源稟賦非常適宜發展畜牧業。我鎮大多是低山丘陵和中低山地貌地形,鎮所轄范圍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形成了良好的天然屏障非常有利于畜禽疫病的防控和小環境管控。更加上我鎮地處云貴及兩廣的交通要道有利于畜禽及產品的進出;旅游資源豐富、農林產業布局量大有大量的林下地可種植牧草提供飼草飼料資源非常適合發展山地生態畜牧業。
1.2發展山地生態畜牧業的作用與意義
山區生態畜牧業以采取立體種養為主本模式,充分利用山場和核桃產業、石榴產業、元寶楓產業的林下地和農業副產品如糠麩、秸稈、青綠飼料等進行養殖,糧食消耗相對較少,飼料成本較低,減少各種外源因素的影響降低污染截斷傳播途徑,提高畜禽產品質量,形成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非常適宜現代發展中高標準消費群體的需求。整合貧困戶土地資源非常有利于促進山區貧困農戶增收,為建檔立卡農戶的精準脫貧起著較大的助推作用。本地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可采取分散飼養總體整合與規模飼的方式兩線并舉。分散飼養養殖規模較小,布局較為分散非常適宜貧戶。養殖廢棄物如糞、尿等污染物進行還田種草、樹、菜、果,不僅處理方便,更對環境影響小,形成良好的種養互利的生態循環,減少種植業的肥料投資成本。
1.3畜牧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鎮現大絕大部分畜禽養殖還是以散養戶為主,有一定量的小型規模場,但標準化程度低,建設不規范、養殖污染與生態環境治理矛盾突出;本地剩于勞動力外出就業多,可利用于畜牧產業發展的勞動力不足,農戶意愿投入養殖業的經濟不足。
2發展好丹霞鎮生態畜牧業的措施與方法
2.1調結構、提質量、促生態、重安全
我鎮的山地生態畜牧業工作應以“科學規劃、立體種養、強牧富民、助推脫貧”為總的發展思路,以養殖戶和貧困戶增收為核心,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畜牧業產品為目標,堅持重數量更重質量,增效益和強生態相統一。實施畜牧業科技創新,加大對傳統畜牧業的改造力度;促進畜牧業規模化養殖。部門協作聯動幫助貧困戶做好全面規劃,將各方面的人財物優勢發揮到最大化。打造一批龍頭企業并充分發揮好它們的示范帶動作用。采取企業加基地加農戶加貧困戶的經營模式,發展一批大養殖大戶采取大戶帶小戶的經營模式。讓龍頭企業和養殖大戶給貧困戶送資金、送種苗、送技術、送信息、送培訓等,為貧困戶解決技術和資金問題,以利于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堅持精品、高效、規模、安全和生態的思維發展思路,以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品牌創新為重點。以發展種草養牛羊、林下養雞的生態畜牧業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以立體種養、生態循環為手段,把我鎮建成農牧旅結合的畜牧業強鎮。
2.2樹立品牌意識和科技增收意識
要求龍頭企業、協會組織等著力打造好地方品牌,做好科技支撐,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擴大市場行銷量。
2.3更新觀念強化種草養畜
在我鎮可選擇適應性強、營養價值高、產草量多的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皇竹草和多年生黑麥草進行種植和加工。并和農戶計算好種草養畜與種傳農作物的效益差和對現在全鎮現布下的核桃、元寶楓、軟籽石榴等產業帶來的增產、增值、增效和降低管護強度和成本的帳,以增強農戶和精準扶貧戶的信任度。
2.4一產一協會、優化市場運作,強化資源整合
分別對養牛、養羊、養雞、養蜂等產業施行一產業一協會,協會統一產品質量標準、分級量化、統一生產模式、統一分級定價、統一質量核驗、統一市場運作,強化資源整合,打響品牌、完善電商平臺,提高信息占有量和市場行銷量,抱困運作,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維護產業的持續發展。這樣既可使企業加基地加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得到規范運作更能使分散養殖的貧困戶資源得整合、技術有所依托、銷售和效益得到保障。按照“速度加快、規模做大、品牌做響、質量提升、產業延長”大力發展好我鎮的生態畜牧業,重點發展好種草養牛羊林下養雞。建立畜禽品種優良化,養殖結構合理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產品質量安全化,防疫體系網絡化的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堅持草菜養畜禽、糞沼育草菜的原生態種養,確保產品綠色環保、安全高質,打響品牌、做大市場。
2.5多產品增值、多渠道銷售
加大養殖產品精深加工的研發力度。著力做好上市流通冷鏈建設,建立覆蓋到多村的畜牧產品冷鏈網絡。開發多種產品生產、多途徑銷售,提高質品及附加值。提高就業人數,助推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