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
摘 要:課標強調:“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都可以成為課程資源?!惫P者認為,要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不斷掀起學習高潮,教師就要善于多角度發掘和開發學習資源,讓學生明知、解疑、悟法,從而愛上說明文。我想,只要我們說明抓住說明文的表達特點,挖掘說明文豐富的教學資源,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手段,我們的說明文課堂一定會飄滿濃濃的語文味。
關鍵詞:教學資源;說明文;生活;語文
在我們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說明文。這些說明文往往蘊含著自然、科學、數學等和我們密切關系的知識。可是一提及說明文,許多老師都會“談虎色變”,在各級賽課中都會盡量避開說明文,甚至連校級舉行的公開課活動、迎接檢查人員的聽課上,也不愿意選擇說明文??v觀平日的說明文教學,有時上成了科普知識的講座課;有時成了科教片的放映課;還有的時候,按部就班,成為千篇一律的概念課。究其原因,一是內容枯燥,老師學生不感興趣,二是課堂教學難以把握,偏“工具性”更多一些,尺度難以拿捏。
面對這樣的現象和問題,我們不禁沉思:說明文應該怎樣教?說明文究竟該教什么?
一、從生活中來
在課堂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諧地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學生在學習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凈化自己的心靈,使學生通過學習真正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做到語文素養的提高和思想教育雙豐收。有些學生,對語文沒有興趣,但對別的卻興趣十足,當教師發現這種情況后,可根據心理學原理,讓興趣遷移到語文上來,如有一個學生,對裝收音機、航模興趣十足,連上語文課都看有關資料,搞小動作,教師就利用他這方面的興趣,指導他看科技說明文,以他喜歡做的事為資料,寫作文等,不失時機又自然地向他講述語文課與科技的關系,因勢利導,是他漸漸地對語文也產生了興趣,提高了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在生活中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量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豐富的語文資源,只要我們關于發現和挖掘,語文知識就可以隨時學習,課堂教學就可以離學生很近。
我們的課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學習了文章的寫作技法、特點后,可以讓學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題。讓學生模仿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介紹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發明或對某一事物進行觀察后,寫成說明文。像這樣類型的寫作訓練,既結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對所學的文體能做到較好的掌握和訓練。
三、到生活中去
一談到作文,學多學生就感覺到很苦惱,覺得無從下手,沒有材料可寫。其實,處于青春年少時期的中學生都一顆善感的心、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學生完全有能力用真情去感知、捕捉、表現生活海洋中閃光的美,寫出震撼心靈的文章。所以,我們教師要啟迪學生善于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獨具慧眼,敏銳地捕捉住其中讓人動情地景,融情融意的寫出來,景物描寫就會放射出人情的光芒,佳句佳境竟會自然出現。當回眸哪一件件身邊的小事時,就會捕捉住生活的美,寫出美意,寫出情韻,進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勝境。
四、理論聯系實際 實踐中鍛煉
積極參與社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撰寫小作文或者組織辯論賽,對社會現象進行討論,進行年段評比。這樣,寫作教學逐步將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對某種社會現象、某件身邊小事、時事發表自己的看法,要求通過擺事實和講道理,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學小說時,讓學生在課前講一篇小小說,所選的小說可以是感人肺腑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的,也可以是令人惋惜的。在教學名著閱讀時,讓學生輪流講名著的精彩故事情節。而在講說明文時,便組織學生學寫說明文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此外,還組織過朗誦比賽、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作文比賽等活動,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既活躍了他們的課余生活,也豐富了課堂的活動形式,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也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使語文課堂走向生活,聯系生活學語文,使課堂得到有效延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中學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對說明文的選擇,通常是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完成的,因此課文的內容不會過于枯燥乏味。說明文主要是對不同事物和知識的真實描述,語言具備極強的邏輯性與簡潔性的特點。在開展此類文本的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說明文的朗讀語氣加以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除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外,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語言生動形象,內容有趣的說明文與學生共同朗讀學習,這樣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應將說明文的朗讀教學重點進行明確,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準確性與邏輯性進行集中的培養。學生在對說明文朗讀時,教師可以從旁指導,從而加深學生對說明文的邏輯語言與簡潔行文的掌握與了解。教師可以不斷加強學生對說明文的朗讀訓練強度,從而使學生理清說明文的層次與條理,增強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