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摘 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食品安全也越來越重視。食品的質量不僅關系到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還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做好食品質量的檢測工作意義重大。然而在進行食品質量檢驗的過程中,即使是使用最精密的檢測儀器,也可能因為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導致食品質量檢測準確度不高的情況出現。因此,需要對食品質量檢驗過程中影響質量檢測精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仔細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與控制,從而確保食品質量檢驗具有更高的準確度。本文首先對影響食品質量檢驗分析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接著探討了進一步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結果準確度的方法。希望對相關人士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影響因素;準確性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度,加強食品質量檢驗工作刻不容緩。為了進一步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結果的準確度,就必須要充分弄清楚影響質量檢驗結構準確度的影響因素所在,這樣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相應的影響因素進行控制,以確保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得以進一步的改善,最終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更好發展。
1 影響食品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
在進行食品質量檢測的過程中,由于其整個檢測過程內容復雜,技術含量較高,因此需要做好各個環節的控制工作,以減小不良因素導致的檢驗誤差。下面對影響食品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因素進行總結如下:
1.1 樣本抽取和樣品制備
在食品檢驗開始前,要做的工作就是樣本的抽取,取樣有具有代表性,這樣可以有效的證明食品的質量狀態。取樣時要保證不破壞待檢驗食品的性狀,這樣才能保證檢測結果具有證明的意義。樣品抽取后要按正常的程序進行儲存,以免發生樣品變質的情況。
1.2 儀器、試劑、檢驗方法等
在食品質量檢驗的過程中,對于檢測儀器的精度要求是極高的,如果儀器自身存在著缺陷,那么勢必導致檢測結果出現較大的誤差;其次,試劑對于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度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試劑配制是否合理也直接影響著整個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最后,由于食品質量檢測方法多樣化,即使相同的樣品,檢測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檢測方法也會對檢測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1.3 實驗室誤差
衡量食品檢驗結果的標準是準確性,特別是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之間的一致性程度,這反映了與誤差值的反向關系。準確度越高,誤差越小。而實驗室環境的準確性,隨著室內溫度、濕度、氣壓等變化而變化。例如如果沒有控制好實驗室室內濕度則會導致儀器精度出現偏差,或使樣品發生質變、腐爛,這對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有著不可避免的影響。
1.4 檢驗人員素質
在進行食品質量檢驗的過程中,檢驗人員是最主要的操作人,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整個食品質量檢驗工作的成敗。因為檢驗人員在實際的檢驗過程中,不按照相應的規范和標準來進行檢驗,勢必會導致檢驗結果的不準確性。對于檢驗人員,其專業技術水平的高低、食品檢驗操作的熟練程度及自身的責任擔當都會對食品檢驗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如果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達標,往往會進一步加大食品質量檢驗的誤差,最終導致檢驗結果缺乏準確度和有效性。
2 提高食品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措施
2.1 樣本選取和樣品制備需要嚴格把控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規范》中規定,樣本抽取原則是隨機抽樣,抽取的樣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抽取和送檢樣品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取樣工具、盛裝容器、樣品袋的清潔衛生,嚴防任何有害、有毒物質的侵入。在樣品制備過程中,應采取分類制樣的方法。
2.2 檢驗中正確使用儀器、試劑和檢驗方法
首先,需要確保所使用的儀器是能正常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做好相應的檢查和校對工作,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因儀器方面的原因導致的檢驗誤差出現。其次,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檢驗方法。在對食品進行質量檢驗時,經常使用到的檢驗方法有液相色譜法、甲醛測試儀法、儀器讀數、滴定檢測等。對于不同的食品,在進行檢驗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檢驗方法不同,會導致檢驗結果存在較大的出入。因此,需要根據所需要進行檢驗的食品選擇最佳的檢驗方法進行檢驗,以確保整個質量檢驗具有更高的準確性。最后,對于樣品的采集需要嚴格按照相應的規范和標準來進行,并且對于所采集的樣品需要做好合理的保存,以免導致所進行檢驗的實驗樣品出現質量不達標的情況,從而造成檢驗結果出現錯誤。
2.3 改善實驗室環境,控制實驗室誤差
對食品分析的目的是為在更高標準下獲得準確無誤的食品檢驗結果,只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即使運用精密的儀器,科學的檢驗方法,測量的數據與真實值也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掌握誤差規律,減小誤差值。
(1)系統誤差。系統誤差是在分析操作過程某些界定因素造成的。在重復檢測時,檢測結果相似,分析結果顯示也較為固定,而且系統誤差可以歸為由忽略程度而造成誤差。有以下幾種因素造成,儀器誤差是儀器標準校正不及時,砝碼失重、測量儀器不精確或穩定性差、測量儀器不能達到檢測要求等因素,引起測量誤差;因測量食品質量分析模式造成的方法誤差,形成理論數據與現實數據的不符;試劑誤差與操作誤差均由操作的不規范引起的測定誤差值,加強分析工作者的操作技能培訓,理論知識學習,避免系統誤差的出現。
(2)偶然誤差。由測定結果受到各種因素隨機變化,尤其環境控制條件而引起測量設備性能的變化,引起的誤差是偶然誤差。環境溫度或濕度的波動均為造成偶然誤差的因素,在現實測量中,偶然誤差是客觀存在的,屬于不可避免的邏輯因素。在食品樣品制備過程中,檢驗結果的重復性引起的偏差是偶然誤差,可以應用多次檢驗結果取平均值來避免此類誤差。
2.4 提高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
為了有效的防止因為檢驗人員綜合素質不達標所造成的檢驗結果不準確的情況,需要努力提高檢驗人員隊伍的綜合素質。主要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其一,在檢驗管理隊伍的招聘過程中,需要通過校園招聘來選拔高素質的檢驗人才,并通過社會招聘來選擇專業技能較高、綜合素質較強的人員來建設檢驗團隊。其次,需要對檢驗人員加強相關的培訓。由于食品安全不僅關乎人們日常的生活和身體健康,更是關系著國家未來的建設與發展,因此努力提高食品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主要是針對專業技能和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這兩方面進行培訓。在培訓結束后,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考核,對于考核通過的才能正式給予上崗,考試不合格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培訓,直至考核通過為止。
3 結語
食品安全問題終于泰山,其質量檢驗工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著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還影響著國家社稷的建設與發展。因此,做好食品質量檢驗工作不僅是對社會負責的一種表現,更是功在千秋。作為相關的質量檢驗人員,需要充分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并且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需要對影響食品質量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考慮,從而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規避,以克服食品檢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差錯。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和綜合素質,在整個食品檢驗的過程中做到專心、專注、專業,最終確保我國食品檢驗結果具有更高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周小虎.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15,(18):57.
[2]黎浩勁.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探討[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2,(4):325.
[3]員春燕.探討提高食品檢驗準確性的控制因素[J].鄉村科技,2014,(2):34-35.
(作者單位:來賓市產品質量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