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愨華
摘 要:近年來,我國黃金市場快速發展,已形成比較完備的市場交易體系。為進一步發掘黃金市場的潛力,滿足不同層次投資者的需求,有必要在現有黃金產品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推出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黃金金融產品和黃金商品。
關鍵詞:黃金 創新 “互聯網+” 黃金產業基金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2(c)-066-03
黃金是天然的貨幣,它同時具備商品和金融的雙重屬性。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黃金市場日益開放成熟,已形成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商業銀行、黃金零售市場為主體的多層次黃金交易體系。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作為一個有很強黃金消費傳統文化的國家,我國黃金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十分廣闊。
2016年,我國累計生產黃金453.486噸,連續1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與消費國。我國黃金市場的產品可分為黃金金融產品(大多為虛擬形態)和黃金商品(實物形態)。2017年2月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黃金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將鼓勵黃金金融產品創新,建立多層次黃金市場體系,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在實物黃金方面,我國目前的消費主要表現在黃金首飾、金幣、金條、工業用金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黃金珠寶首飾,占總消費的6成以上。根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數據,中國黃金珠寶首飾市場規模為5000億元,近10年的市場復合增長率達15.3%,隨著居民投資意識的增強和新產品的不斷涌現,黃金商品未來的市場前景非常樂觀。本文認為,我國黃金市場的產品創新可考慮如下路徑。
1 發展“互聯網+”黃金業務
目前,我國黃金金融產品市場已經逐步成熟,黃金金融產品線較為豐富。從交易品種來看,涵蓋黃金現貨交易、遞延交易(T+D)、期貨交易、紙黃金交易等。另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以及國家對“互聯網+”計劃的推動,互聯網黃金交易平臺不斷涌現,黃金交易業態不斷向“互聯網化”方向擴展。知名度比較高的有:阿里存金寶、騰訊微眾金、京東金、黃金錢包等。這些“互聯網+”黃金業務主流平臺主要可分為三類。
1.1 以“黃金錢包”為代表的風投系黃金投資平臺
“黃金錢包”是我國首家“互聯網+”黃金平臺,于2014年底開始運作,2015年4月黃金錢包獲得軟銀中國千萬美元風投,9月B輪融資獲恒大集團、國華鼎盛、競技世界和能圖資本等聯合投資,2016年8月完成Pre-C輪融資,平臺積累了80萬注冊用戶規模,33億線上零售和回購規模。黃金錢包的業務分為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投資者利用黃金錢包手機APP,交易價格為上海黃金交易所實時金價,在“黃金錢包”買入黃金無需任何手續費,賣出時收取少量手續費。線下業務方面,黃金錢包與中國黃金等品牌超過50家的珠寶零售店面合作,用戶可拿手頭的舊金飾拿到線下珠寶零售店,一經確認后用戶的黃金錢包賬戶里會存入相應克重的黃金,即可坐擁黃金生息。整個存金流程只需要10分鐘時間,存金流程方便快捷。
1.2 以阿里存金寶、騰訊微眾金、京東金等為代表的在互聯網知名平臺嵌入的黃金理財業務
這類黃金互聯網理財業務由于背靠知名度極高的互聯網平臺,注冊用戶數量眾多,有很大的投資者黏性,在業務開拓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以阿里存金寶為例,“存金寶”是螞蟻金服與博時基金聯合推出的互聯網黃金存取業務。于2014年12月18日上線運行,用戶登陸淘寶理財可享受方便、低成本、低門檻的黃金買賣服務。存金寶對接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黃金ETF基金,主要投資于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合約等品種,其中投資于黃金現貨合約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90%,是中國最大的黃金ETF基金。存金寶的推出,打通了黃金的消費與投資,打通了黃金消費的O2O(線上與線下),讓黃金消費平民化、大眾化、普及化,帶起新一輪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浪潮。
1.3 以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為代表的銀行系黃金平臺
商業銀行網點豐富,在整合原有的實物黃金、紙黃金、黃金T+D等貴金屬業務的基礎上,推出手機APP,結合線上線下開展黃金O2O業務。由于銀行有廣大的客戶基礎,投資者對銀行的信賴感強以及銀行自身具有強大的風險防控體系,因此在與其他平臺的競爭中仍受到眾多穩健性投資者的青睞。
積存金是近年來各大銀行推出的兼具“紙黃金”以及實物黃金投資的理財方式,具有“零星購買、積少成多、分散風險、贖回方便”的特征,和基金定投相類似。在黃金價格波動的情況下,所購黃金是在一段較長時間內以“均價”買入的,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規避風險的配置品種,使黃金投資變得更方便、省心同時也降低了投資風險。投資者可于合約期(通常最少一年)內任何時候以銀行自有及代銷的各類貴金屬產品等形式取回其黃金投資,還可以出售黃金,按贖回當日積存金價格獲取現金。
相比傳統渠道,互聯網黃金投資平臺具有高效、低門檻、操作簡單、產品針對性強等特點,吸引了眾多的年輕消費者。目前互聯網黃金仍處于快速發展的前期,在黃金投資逐漸被越來越多投資者接受的形勢下,行業規模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但同時也面臨著其他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普遍具有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黃金產品收益基本都與金價掛鉤,屬于中高風險產品,市場規模的擴大很容易帶來虛假宣傳的隱患,一旦發生大的風險事件,會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對于這些平臺而言,加強市場監管直接關系到其未來的發展。因此,國家應從政策和法律層面進行全面規范,確保這項金融創新行為的長期健康發展。
2 鼓勵商業銀行開展黃金存貸款業務
為了能充分利用黃金存量盤活資金融資,可以借鑒印度的做法,在我國商業銀行開展黃金存貸款業務。黃金存款業務的具體做法是:企業或個人可以將實物類黃金制品存入銀行,銀行估價后換算為現金,存入期間可以獲得利息,到期后可以選擇取回黃金或現金。黃金貸款業務是指企業或個人投資者持實物黃金到銀行申請貸款,銀行通過評估提供一定的貸款。貸款到期后,貸款人在償還本息后,可以選擇取回實物黃金,如果沒有能力償還本息,實物黃金則歸銀行所有。這項業務的開展將填補目前針對個人黃金質押貸款的空白。
3 配合“一帶一路”戰略,推出黃金市場主權發展基金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黃金消費占全球70%~80%,有43個國家進入全球黃金儲備國前100名,政府及民間黃金存量巨大。可以考慮由相關國家出資入股的方式對成員國黃金資源進行開發,對開采出來的黃金及回收的各類黃金產品進行再加工,變成可交割的標準化的實物,存放于上海黃金交易所交割倉庫。以此為依據對外向各類投資者發行黃金ETF憑證,在二級市場進行流通,在滿足各國人民黃金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黃金儲備,可謂“一舉兩得”。
2015年5月22日,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牽頭協調下,山金金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陜西黃金集團聯手興業銀行等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西安絲綢之路黃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絲綢之路黃金基金也于當日正式啟動。這是國內首支全產業鏈、產融結合的黃金基金,基金分三期發行,一期50億元,二期300億元,預計總額可達1000億元,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實物黃金基金。絲綢之路黃金基金成立后,可以通過設立子產業基金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整合絲綢之路沿線的黃金產業鏈,提升人民幣的黃金定價權,進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借助基金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有利于實現中國黃金產業的技術輸出和品牌輸出,輻射絲路經濟帶。今后絲綢之路黃金基金應注重引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府及企業的股權投資,提升基金的國際化水平,以便更好地達成預期目標。
4 黃金產業鏈企業合作推出黃金產業發展基金,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傳統的黃金珠寶行業自動化程度低,在“工業4.0”不斷迫近,消費者需求不斷高端化、個性化的背景下,這一傳統行業必須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而這種調整必須依賴高端裝備及技術的應用來實現,必須將如3D打印等現代制造技術導入黃金珠寶行業,使其脫胎換骨。2015年4月,中國黃金珠寶知名企業、上市公司金一文化與中國黃金協會、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基于良好的信任,從加速高端裝備制造升級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的戰略高度考慮,在中國黃金珠寶產業開展合作。三方將共同推動中國黃金珠寶產業工業4.0和產業轉型升級,并擬發行1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中國裝備制造產業基金,積極探索“工業4.0”在黃金珠寶制造中的作用和應用模式,在技術層面上突破“工業4.0”與黃金珠寶業高端裝備制造結合的課題。
2017年9月由達仁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達仁集團)旗下子公司深圳前海達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靈寶黃金股份有限公司、靈寶市金城冶金公司及金源控股公司發起設立的靈寶市達仁鑫和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該有限合伙基金旨在加強黃金產業鏈上的合作,各方通過組建股權投資基金的形式投資于黃金產業鏈上下游項目。
黃金產業投資基金的推出,不僅為黃金行業提供了金融支持,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升級,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新的投資方向和發展機遇,是一種合作共贏的選擇。
5 融合現代科技,開發各類創新型黃金產品
2016年,我國黃金飾品年度消費量為721.58噸,占珠寶飾品市場的50%以上。但近年來,黃金飾品產品同質化嚴重,已經不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得需求,加之金價的下跌,不少黃金生產經營企業出現了庫存積壓的現象。我國現有黃金珠寶生產企業5000余家,流通企業10000余家,終端賣場近80000家,行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同質化態勢等問題,未來的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市場集中度將會因此而大大提高,最終僅存的少數品牌將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為了能在下一輪市場競爭中活下來,黃金飾品的生產企業必須抓住科技創新的浪潮,利用現代科技賦予黃金產品新的色彩,增強黃金產品的生命力。目前可以考慮在以下兩個領域開發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黃金產品。
5.1 將黃金與可穿戴結合,創造具有智能化功能的黃金產品
智能可穿戴產品是人工智能的重要領域,代表未來的消費趨勢。智能珠寶概念誕生于2012年;2015年11月29日,中國國際珠寶展期間,金一文化與上海心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了全球首款健康智能戒指—acare;2017年2月,巴菲特投資集團旗下珠寶企業Richline宣布將推出智能珠寶品牌Ela。相對傳統珠寶而言,智能珠寶具有了科技增值及獨特體驗,符合新消費趨勢下的新鮮、時尚、服務心理等需求,也迎合著人們對健康、社交、私圈化的需求。可以考慮將智能芯片植入黃金首飾中,賦予黃金首飾智能化功能,擴展傳統黃金首飾的內涵,使黃金產品具備智能移動終端的通信、社交、學習、運動、健康監護等功能。從全球角度來講,目前智能穿戴還處于整體研發的初級階段,整個技術、各項性能等都有待研究和提高。國內智能可穿戴首飾行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人才短缺、技術瓶頸都成為智能可穿戴產品未來發展亟須解決的課題。
5.2 將黃金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開發具有強大文化鑒賞和收藏功能的黃金產品
黃金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黃金文化與宗教、養生、圖騰、民族等有深入的聯系。黃金飾品企業要注重傳統文化與黃金文化的融合,植根于具有數千年歷史的、瑰麗的中華文化,挖掘富有民族靈魂的特色藝術,打造具有時尚性、文化性的黃金產品。國內企業如金一珠寶、賽菲爾珠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所開發的黃金產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成功實現了黃金飾品藝術價值和投資價值的統一。因此,將“兩個文化”相結合是黃金珠寶制造企業進行產品創新的一條切實可行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羅克.中國黃金市場創新之路[J].河北企業,2014(9).
[2] 張偉超.動蕩與創新:印度黃金市場新格局——專訪世界黃金協會印度區董事總經理桑德蘭[N].中國黃金報,2016-08-16.
[3] 祁青卿.制度創新讓中國黃金市場更有影響力[N].中國黃金報,2017-01-10.
[4] 胡金軒.潘功勝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第八次會員大會上提出——要促進黃金市場創新規范發展[N].中國黃金報,2016-12-13.
[5] 相超.進出口政策將有力規范和引導黃金市場發展[N].中國黃金報,201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