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娜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需求以及公共財政改革的深入,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也越來越要求規范化。如國家在2001年制定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中提到了事業單位財務規范化管理開始,到2012年國家單獨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并于2014年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走向正軌。針對這一要求,事業單位過去的財務管理理念顯然跟不上時代的節拍,要以嶄新的認識領悟新常態下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建設要求與意義,并要認真貫徹與執行。
關鍵詞:事業單位 財務控制 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2(c)-101-02
由于事業單位一般都是全額或者差額財政撥款單位,再加上由于過去體制遺留的問題,所以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管理不如企業規范,尤其在財務制度、人員配置、財務報銷、財務基礎工作、固定資產管理、內部審計、財務分析與評價等都有一定的欠缺。本文從事業單位財務控制的定義及意義談起,闡述目前事業單位財務控制的確存在的不足,針對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議與對策,希望對今后本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有所幫助,僅此而已。
1 事業單位財務控制含義及意義
定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從靜態上說,是一套相互監督、相互牽制的完善體系。從動態上講,從財務資金運行的角度出發,全過程實施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包括制度的制定、實施、跟蹤、評價、完善等重要環節,旨在防范事業單位運行過程中的各種風險,確保事業資金安全有效。
意義:事業單位的財政撥款全額或者大部分來源于國家的二次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本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事業單位要提高資金的使用率,測算出投入與產出的比例,力爭做到最小的服務成本,取得最大的服務效果。并且杜絕舞弊和違法行為的發生,財務內控管理是上述活動最好的監督手段。
2 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存在的一些不足
根據具體實際工作經驗,筆者總結了一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具體如下所述。
(1)財務制度不夠全面完善。目前許多事業單位財務制度還過于陳舊,沒有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進行修改與補充,甚至對于一些新生事物的制度制定還不夠完善,所以導致后期一些財務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如沒有根據新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規范來重新制定出納崗位責任制,沒有財務人員的輪崗換崗制度,沒有制定財務風險管控制度,沒有制定新的公務卡結算制度等。
(2)人員素質不高,崗位配置不科學。新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規范明確指出,財務人員要同時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與過硬的專業知識水平。但是由于事業單位的財務業務相對于企業來說單一、簡單,工作壓力也不大,所以許多事業單位專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并不高。另外,許多事業單位的財務崗位人員配置不夠科學,由于在編人員少,業務不多,所以一人多崗現象十分普遍。如出納兼銀行、經辦人兼審核、財務主管兼財務檔案管理等。再有許多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很少有輪崗、換崗現象,這是財務內控管理的大忌,也是舞弊違法行為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財務報銷管理不嚴。一些出納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在財務報銷過程中,看人不看票,看業務程序不看經濟業務內容,并對領導的安排聽之任之,崗位責任和職業道德都拋之腦后,甚至出現了與領導共同作弊,幫領導“出謀劃策”的現象。如私自報銷與經濟業務無關的發票;幫助領導尋找相關業務發票進行報銷;報銷一些非稅務部門監制的發票;聽從領導安排,虛列支出開具發票;變更經濟業務內容,隱瞞事實,開具發票等。為事業單位小金庫的形成,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創造了條件,并且還影響了社會秩序,損害了社會公共形象。
(4)財務基礎工作薄弱。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少,業務量也不很多,其軟件程序也不如企業過硬,并且更新不及時,再加上財務人員業務水平與工作能力有限,這樣導致事業單位財務數據庫軟件不夠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規范化,因此財務基礎工作也就薄弱,這些都給財務的內控、監督、審計帶來了障礙。
(5)固定資產管理不善。國家在2014年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規范中重新規范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尤其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以及限額以上固定資產采購的一些新規定。但是許多事業單位還是老樣子管理固定資產,沒有對固定資產按照不同分類進行計提折舊,對捐贈固定資產沒有詳細記錄和必要的賬務處理,對出租出借固定資產也沒有詳細地備查賬,收入也沒有及時入賬。另外固定資產的清查、盤點不夠及時,因此家底不清、賬實不符形成習慣。
(6)內部審計弱化。許多事業單位關注經費的審批、關注經費最終走向,但是很少關注從申請到使用全過程的跟蹤與監督。如多數事業單位沒有成立內審機構,或者虛設內審機構,并且人員一般都是由財務部門抽調,他們懂得財務業務,卻不十分精通審計工作,又因為缺乏獨立性,所以審查工作也僅限于財務業務的表面層次,而對經濟業務來龍去脈卻很少關注,這樣的內審工作起不到二次監督的作用。
(7)考核與評價不夠給力。以上問題如果不能夠及時解決,監督又弱化,那么考核勢必成為形式主義,分析評價就會成為紙上談兵,從而讓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管理黯然無色。
3 如何加以改進與完善
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才是處理問題的根本辦法,本人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與完善。
3.1 完善制度
因為完善的制度是一切財務活動有章可循的基礎,如果沒有制度、沒有規定,那么一切將會雜亂無章,所以事業單位要重新梳理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該修改的修改,該廢除的要盡早廢除,該新制定制度的要根據有關規定以及具體實際情況,加緊制定,總之制度體系中,要體現出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相互協作的關系。
3.2 強化相關人員整體素質的培訓
單位要定期地組織相關財務人員強化會計法律法規的學習,并定期對他們進行考試測評,將測評結果作為年底工作業績的一部分。請教專業會計人員來單位具體地講解相關業務的處理,經常組織他們看視頻案例,使得他們懂得自己崗位的重要性以及責任性;強化他們職業道德教育,并作為上崗的首要條件等,以此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3.3 嚴格報銷環節
出納崗位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報銷過程中,一定要按規章制度辦事,而不是按領導意圖辦事。首先要加強報銷審核環節流程管理,必須做到原始單據填寫齊全,封面由人員所在單位主管領導簽字加蓋章。其次財務主管審核業務的真實可靠性。再有實行報銷審核責任制,就是說誰簽字,誰負責到底。最后出納要嚴把以上流程關,做到缺少一個流程,絕不付款。
3.4 做好財務基礎工作
這里一方面是財務人員要高度認真負責,另一方面事業單位也要在軟件上加大投入,也像企業一樣,將財務軟件與經營管理中各個部門的業務有機相連,將網絡化、信息化、數據化整合成一體化,這樣有利于事業單位整體工作開展。
3.5 強化固定資產管理
因為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進行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在整個事業單位資產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所以事業單位首先要做一次全方位固定資產清理活動,以此摸清自身的家底,并在此基礎上,及時按有關規定上報處理,并在以后季度、年度里按時盤點、核對賬務與實務。還有要根據有關新規定,及時地與主管部門溝通,做好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工作。
3.6 強化審計工作
內部審計工作,一要體現出其獨立性,所以要成立由主管領導帶頭的獨立審計機構,人員也要全面,不能單單是財務人員,還要有專業審計人員,事業單位可以面向社會招聘有經驗、有能力的專業審計人員,以此加強內審隊伍建設。另外審計工作要全面開展,包括財務收支、預算、基本項目建設、經濟效益的測算等。同時考核與評價要真實,并且要具體落實,要將激勵機制滲入到考核評價中來,要有實實在在的獎懲措施加以跟蹤。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事業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也越來越復雜化,傳統的財務收支管理模式早已陳舊,所以對事業單位要強化財務內控管理工作,以此加強風險管控,確保事業單位財務資金的安全完整性。
參考文獻
[1] 李玉玲.初探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J].財經界, 2014(01).
[2] 楊艷梨.強化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建設[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