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意誠
摘 要:在金融業的創新發展中,將綠色金融作為發展的主題,順應了時代需求。在對行業存在的風險進行控制的基礎上,積極搭建綠色信貸體系已經是全世界范圍內金融機構發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對安康市綠色信貸發展現狀進行了概述,并對綠色信貸助推安康市經濟發展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基于綠色信貸助推安康市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綠色信貸 安康市 低碳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1(a)-139-02
隨著人們活動范圍不斷的延伸與擴展,環保型經濟建設得到了各個國家發展的支持,我國也將其納入到了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在全球經濟運行的體系中,金融在經濟結構中是屬于非常關鍵的部分,在以“綠色金融”為主題的金融業創新,成為了現階段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成為了各個商業銀行的工作之重,順應全球化的經濟趨勢、在國內的發展中,已經有多加商業銀行積極的參與到了綠色金融的發展與建設。
1 安康市綠色信貸發展現狀
1.1 國內綠色信貸政策
2007年召開的中共十七大會議中,首次提到了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戰略方向,這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標志。同時,金融對生態文明建設所起到的支持作用,也越發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同年《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被正式提出,其標志著我國銀行業綠色信貸業務正式開展。
1.2 安康市綠色信貸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1.2.1 金融機構對綠色信貸認識
根據環保層面上來看,綠色信貸的搭建為相應的環保政策以及產業政策,在實際的開展中,提供了有效的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在綠色環境的建設上有著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但從國家角度上來看,對于綠色信貸的界定與認識并不一致,安康市各家金融機構在綠色信貸理解上,其觀點參差不齊,大部分對于金融機構在綠色產業項目的認識上,對其認定標準不夠了解,從而阻礙了基層實踐的進一步開展。
1.2.2 金融機構推進綠色信貸發展的機制不健全
一是缺乏專業性機構。目前,安康市還沒有設置正規性的基層金融機構,對于綠色金融方面的人才建設較為缺乏。二是貸款審批不嚴格。針對環保一票否決這一規定,有些地方出現違規現象。安康市存在一些企業在進行貸款審批以及發放與收回時,會出現一定的阻礙因素,使其不能順利受到借貸款項。三是綠色信貸產品創新不足。安康市多數機構在抵質押方式上創新不足,碳金融等高端業務暫未涉及。四是考核機制不健全。在金融機構內部未將綠色信貸執行情況納入內部考核機制中,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1.2.3 信息不對稱導致綠色信貸風險較大
在貸款審批過程中,金融機構需參考項目環評報告或企業環保信息,但環保信息的更新存在一定程度的時滯,并不能滿足即時需求。安康市部分小規模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不規范,信息披露不全,甚至隱瞞環保負面信息,對銀行決策亦造成一定影響。此外,信息不對稱也影響了綠色保險發展。如在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試點工作時,由于前期信息獲取不充分,沒有意識到試點企業的經營風險,導致保費難以收回,形成應收賬款,使試點工作較難進一步擴展。
2 綠色信貸助推安康市經濟發展的必要性
自安康市2010年推出首個綠色信貸信息共享的平臺,將綠色信貸的理念融入到日常銀行信貸的體系中。以下是針對安康市長安銀行綠色信貸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
2.1 綠色信貸促進安康市產業結構調整
安康市地區特色銀行需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為其提供便利的支持條件,針對產能過剩行業以及“兩高”的公司,需要對其貸款給予嚴格的控制與監督。促進金融轉型,對中小企業以及農業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由于一些中小企業在科技水平上較大,具備較好的生產能力、效益高、創新力足, 安康市地區特色銀行應將其作為主要的支持對象,促進其轉型升級,提供更加充足的資源條件。安康市地區特色銀行針對這種類型的中小企業,針對其經營特點,以及促進產業轉型,為其設置了合理的差異化信貸產品來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同時,加強了與農業領域的合作力度,大力推動銀行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對接,為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
2.2 戰略新興產業的推動,科技與金融的結合
安康市地區特色銀行金融資源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亟需進一步深化調整,探索、創新金融產品、尋求可持續發展路徑,由于第二產業多為污染性限制性行業,因此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能很好的體現綠色金融的特點,包括電子商務等虛擬交易,由原先的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高科技和管理創新轉變。同時, 安康市地區特色銀行信貸質量上需統籌兼顧,注重現實與長遠利益并重,并管理好信貸風險從“粗放型”向“低碳型”轉變。如今可以說是一個環境危機時代,推進綠色經濟是未來引領潮流的方向。
在這里我們可以借鑒長安銀行綠色信貸的發展形式,長安銀行于2014年底收到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支付的第一筆綠色信貸項目款項計3,30萬歐元。這標志著長安銀行綠色信貸項目從2010年正式進行啟動。長安銀行加快了綠色信貸項目進程,通過對款項的合理運用,為促進安康市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帶動及示范效應。長安銀行的綠色信貸發展模式也為其他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啟示:首先,金融機構要對意識有著極高的認識,強化低碳和綠色金融的概念,自覺地將可持續發展與環境社會發展進行結合,在綠色金融創新的基礎上,對相應社會責任進行負責;其次,要積極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對有效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和慣例的采用,對自我結構進行完善,適時以綠色金融產品為核心,來開展金融創新,促進綠色信貸的發展;最后,綠色信貸是現代金融發展的大勢所趨,同時也是一段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相應的政策制定與金融創新上,均需給予客觀規律來進行,遵循地區發展及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助力安康地區共建西北強市為中心。
2.3 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能源相對短缺,而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使得節能市場潛力巨大,政府認為需要引入一種新的節能機制合同能源管理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減少能源供給矛盾。節能公司通過為項目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節能項目建設服務等方式獲得相關收益。銀行通過和節能公司合作,一方面投入資金支持節能技改項目,另一方面以項目產生的收益作為貸款的還款來源。
3 基于綠色信貸助推安康市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3.1 結合實際需求,開發針對性的綠色金融產品
為了保證綠色信貸業務較快發展,安康市地區特色銀行應結合實際需求,開發針對性的綠色金融產品。
(1)對完善信貸管理模式,實現企業穩定的信貸保障。
(2)對于以往模式,對其加以改進,注入新鮮血液,給予創新應用,如環保領域中,通過對生產許可證、聯保聯貸和無形資產質押等擔保形式的使用,來對發票融資、商品融資和租賃融資等進行產品推廣。
(3)可以適當的采用聯合貸款、銀團貸款、轉貸款等合作方式,對受到政府扶持的環保產業與重點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條件。
(4)在客戶、產品、區域特征的基礎上,組建專業性強的金融團隊,針對綠色信貸中的貸前、貸中、貸后階段中存在的風險,展開嚴格的監督與合理評估,實行綠色信貸精細化管理。
3.2 實現標準化的綠色信貸流程
安康市地區特色銀行應保障綠色信貸業務實施過程中的各環節能夠順利進行,實現標準化的綠色信貸流程。
(1)實行綠色信貸工作標準。銀行根據貸款企業的風險程度以及項目特點,能夠將企業的貸款項目劃分為兩種類型:A類和B類。并且按照企業的項目類別不同,進行相適應深度的環境評估和社會評估,最后將有實際效用的評估報告出具。
(2)制定綠色信貸評估標準。銀行能夠根據自身情況,聘請一些經濟研究專家或者是環境保護專家,構建本行綠色信貸審查顧問組,對類別不同的企業呈交上來的環評報告進行嚴格的審查,然后針對各類審查的實際狀況,制定銀行綠色信貸項目評估制度。并將銀行設置完成的制度落到實處。
(3)建立綠色信貸審核制度。借款企業以及銀行在借款協議中明確約定:企業必須嚴格根據環保法規在銀行借款,在項目運作借款審核階段中,企業必須將實際的“行動計劃”相關要求提供給銀行,并且主動、及時的將相關進展報告提交給銀行。借款企業一方面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另一方面還需設立公開意見征詢小組。在這個過程中,銀行能夠設置投訴渠道,收集利益方由于受到企業項目影響提出的相關意見。由此才可以將金融杠桿作用有效地發揮出來,使企業項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保護。
3.3 因地制宜進行結構調整
安康市地區特色銀行各級分行應結合安康經濟的實際發展現狀,應積極擴展新材料、環保、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大支持企業低碳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力度。特別是針對新材料、生物醫藥、環保裝備和新能源制造業、電子信息等產業的扶持,對這類重點產業實際生產經營中遇到的資金需求應優先滿足。
4 結語
由于環境形式越來越嚴峻,可持續發展已在世界經濟范圍內達成共識,開始大力推進環保事業,發展綠色經濟以及低碳經濟。本文著眼于安康經濟發展的現狀,以長安銀行綠色信貸的實踐情況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基于綠色信貸助推安康市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結合實際需求,開發針對性的綠色金融產品,實現標準化的綠色信貸流程,因地制宜,各分行進行結構調整等相關策略,以促進安康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葉林斌.構建安康“大金融”激活發展新引擎[N].陜西日報, 2014-07-30.
[2] 中國人民銀行達州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我國綠色信貸發展問題研究[J].西南金融,2017(02).
[3] 羅鴻勇.中國人民銀行遂寧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研究[J].西南金融,2017(04).
[4] 楊莉.綠色信貸支持綠色發展的現狀、問題與路徑選擇——以陜西省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