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摘 要:在務實物流作業的基礎上可以采取各種措施對各項物流功效的成本績效實施控制工作,當然還可以對繁瑣的物流程序進行簡化最終實現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標。本文結合相關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經驗以及教訓,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總結了一些有效控制企業物流成本的對策。
關鍵詞:物流成本 控制 實踐路徑 研究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b)-007-02
1 務實物流作業的基礎工作,進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各項物流功能的成本
我們以神龍公司為例進行分析工作。神龍公司與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發展格局相似,在初期建立時期物流基礎較為薄弱,供應商分布區域大,工廠分散,除此之外該公司的物流程序與制造工藝兩者之間不能達到同步,此時物流事業發展得相對滯后。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神龍公司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摸索出通過務實物流作業的基礎工作,進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各項物流功能的成本這一有效路徑。為了實現物流成本降低的目標,該公司積極與其他相關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例如金鷹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中國遠洋物流公司、武漢郵政物流公司等物流公司。這一路徑的有效踐行,使神龍的部分物流業務實現了有序外包目標,此時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物件輸送、存儲保管以及卸裝搬運等功能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降低的目標,完成了對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工作。
2 科學的將物流流程調整規劃,實現對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
近些年,我國物流產業積極的嘗試各種措施旨在使物流程序得到簡化,例如物流采購環節采取“KD件批組按件進貨”的策略,物流生產流程引用“APOLO(工位優化和交替式物流)規劃”,存儲物流的工作環節也進行了調整與改造。當企業物流流程經過一系列科學的調整與改良時,包裝以及搬卸成本費用降低,此時就達到對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這里我們以APOLO規劃為例:因為多種型號的汽車需要安置在同一條生產線中,但是現實條件的制約無法完成,多種型號的零件提供堆放空間,這種困境下,最終致使零件組裝以及裝配工作效率降低,此時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會處于消沉的狀態中。該企業積極開展生產現場物流程序調整改良工作項目,在不影響零件材質的情況下壓縮工位零件的包裝器具的大小規格,與此同時對其進行多頻次運送工作,這樣待裝零件對器具線邊角空間有效的利用,同時減輕了勞動力,此時生產線汽車零件的供應也不會出現延緩或者短缺的現象,當然企業物流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是毋庸置疑的。
3 企業物流成本橫向,縱向控制
對物流成本實施橫向控制,是通過對物流成本的預算、規劃、統計、解析、信息反向傳遞等一系列程序對企業物流成本實施控制。其實實現對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目標,就必須完成依據物流成本的真實數據信息,基于此基礎又在其他先進技術的配合下,與此同時再參照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對成本數據信息進行橫向探究以及分析工作,確定行動方針,降低包裝費用的支出這一對策[3],對包裝袋進行回收,實現“二次應用”的環保目標。總之行動方向明確以后,需要對該策略進行可行性分析工作,最終使首選方案的完整度以及精確性更高。
對物流成本實施縱向控制同樣也是優化物流流程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一舉措的踐行,物流各個環節的配置都處于最完善的狀態,此時企業物流的市場價值達到了最大化。就縱向優化而言,它并不是獨立存在的,需要結合有效的控制方法,同時配合一定的管理策略,實現對企業物流橫、縱控制交替進行的目標。在此過程中頻繁應用的技術手段有數據資料分析法以及最優化理論,最終使企業物流系統達到重新組織整合的目的。其實實現最優化的路徑有很多,例如:(1)為了使物流輸送達到優化的標準,此時可以采用線性,非線性規劃去擬定最優質的輸送對策;(2)系統分析技術在物件的配比和配送路徑選擇上的應用,使物資配送實現了優化的目標;(3)儲存理論的有效踐行,使企業對物件的存儲管理體系日趨完善;(4)計算機模擬虛構技術引進到企業物流系統中,達到了對整個物流程序研究的目標,此時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物流系統處于最優化的模式中。
4 物流成本控制過程中引入計算機網絡系統
在大量物流產品的供應商、生產商以及客戶的需求下,計算機系統的引進以及應用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效率。這就需要采購人員充分了解計算機管理系統的結構以及功能,依據其功能采集并且整理各個單位訂購物流產品的名稱、類型以及份額,再參照供應商可提供產品的來源渠道,產品定價以及與購買者之間商議交貨期限等資料,計算機系統對產品供應商傳達采購指示。計算機系統應用的路徑很多,比方說物流產品生產商參照網絡中心提供的有效信息,及時的對產品安排出廠工作項目,與此同時通過網絡技術將與產品出廠相關的信息準確無誤的發送給批發商或者是個體等對象。當物流產品在供應商與客戶之間完成交易以后,此時他們兩者獲得的信息不僅僅是物流產品購買以及交貨通知,還有產品變價通知,申帳對賬通知等[2]。
其實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運用,可以使物流企業明確實際產量的數額;依據計算機發出的補充指令對庫存物流產品的數量及時的填補;對產品入庫情況及時分析,計算機系統將指令傳達給部分收購單位,保證了物流產品實際庫存信息的真實度;當然計算機系統能夠采集以及保留批發商或者顧客對物流產品的反饋信息,比如退貨,日期更改等內容,這樣企業物流就會及時而精準的處理相應業務,此時企業物流減少了對原料的使用量,與此同時為客戶提供了最優質的服務,在計算機網絡系統對物流流程進行管理以及控制的進程中,企業減少了資源的消耗量,降低了物流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總之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應用,有效的降低物流產品的出廠以及運送等方面的成本,達到了對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標,為物流企業開拓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5 在ERP環境中,借助業務流程再造(BPR)使企業物流控制體系日趨完善
ERP環境中[4],結合其在物流成本標準上的特征,可以將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點轉移到采購、保存、配送等方面上。企業物流可以參照購買者在訂單上提出的要求,明確采購的數量以及發貨、到貨的日期,當然在此過程中物流產品采購人員應該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在繁雜的采購方案中迅速的擇取采購的最佳應方式。在ERP環境下,ERP的系統性以及全程性的優勢對企業物流采購管理、庫存管理以及銷售與運送管理的成本進行有效的跟蹤控制,例如ERP通過將物流產品供應商與經銷商有機的關聯起來,進而達到對運送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標。另外在此過程中企業能夠及時的填補物流產品庫存在的空缺,ERP的應用,使企業對批發商的訂單采取動態跟蹤模式,產品發貨的數額、配送的時間以及收官方式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ERP環境中,企業的物流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6 結語
從本文的論述中我們知道,物流成本的控制可以分為大量工作板塊,一種是局部控制,另一種是綜合控制,無論是哪種控制模式以及控制方略,都是將現實的物流成本與限額兩者相比較,找出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差異,對其進行及時的修正,最終使企業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對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應該依據該種物流的運作模式去選擇適宜的途徑去降低物流成本,運作模式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工程,因此在對物流才能成本控制的工作進程中,就必須對其運作模式開展動態分析工作,最終使企業物流成本控制體系能夠滿足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各項需求,實現企業平穩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樂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J].物流技術,1999(2).
[2] 張文杰,王建,等.試論物流信息網絡化[J].物流科技,1999(2).
[3] 李蘇劍,游戰清,鄭利強.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理論與案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4] 張毅.企業資源計劃(ERP)與SCM、CRM[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