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會艷
摘 要:稅務風險管控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成因,詳細探討了中小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措施。本文得出的結論對中小企業提高稅務風險防范與管控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中小企業 稅務風險 風險管控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b)-119-02
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保障社會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1]。但是,我國的中小企業生存狀況并不樂觀,稅負過重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稅務風險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防范和化解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不僅是中小企業的重要關注點,也是處理國家與企業利益,保障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必要對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問題進行研究,關注、防范和化解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
1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基本特征
1.1 稅務風險的普遍性
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是普遍存在的,這首先是由于稅收制度的強制性,任何企業均需按照相關法律納稅。另外,中小企業的生產規模不大,受市場波動的影響更為明顯,同時企業涉稅人員的能力有限,甚至沒有專門的財務人員進行專業化的稅務管理。因此,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更為普遍的稅務風險。
1.2 稅務風險的可控性
雖然中小企業面臨著普遍的稅務風險,但是納稅人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防范手段對可能的稅務風險進行必要的管控,從而使稅務風險處于一定的范圍內,不至于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造成致命性的威脅。例如,構建起稅務風險和預警機制即可達到有效的稅務風險防范目的。
1.3 稅務風險的積累性
稅務風險是一種潛在的風險形式,并不一定造成企業的實質性損害,也并不一定必然爆發。但是稅務風險可以隨著時間而不斷積累,同時隨著時間的積累,這種風險將會對企業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由于中小企業規模有限,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更容易受到稅務風險積累的影響。
2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2.1 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意識不足
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經常面臨嚴酷的市場競爭環境,因此許多企業法人納稅意識不高,個別企業甚至處于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不惜通過偷漏稅等違法手段獲得利潤[2]。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在企業內部沒有獨立的地位,經常在管理者的直接或間接授意下,采用違法手段減輕企業稅負。這種行為雖然可以為企業爭取一時的經濟利益,但卻為企業埋下了稅務風險的禍根。
2.2 企業稅務管理體制不規范
首先,由于中小企業對稅務風險認識不足,加之企業的規模不大,人員緊張,一般只設立會計和出納崗位,沒有獨立的會計核算和稅務人員,缺乏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這不僅不利于企業的內部管理,也加大了企業的稅務風險。
其次,我國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家族性民營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存在近親屬委任現象。鑒于財務管理部門的重要性,這些崗位往往由企業領導的近親屬擔任。部分企業的會計由于缺乏系統的培訓,專業技術基礎薄弱,導致企業稅務風險不斷積累。
最后,中小企業一般不具備完善的信息溝通體系,財務信息往往只能縱向傳遞,缺乏必要的橫向溝通。另外,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往往注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完全脫離,這也為企業的稅務風險積累埋下了隱患。
2.3 企業稅收政策應用失范
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出臺了許多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需要中小企業進行申請和審批方可享受[3]。但是,部分中小企業缺乏條件與程序的限制,往往私自依照相關的優惠政策進行納稅企劃,最終導致偷稅、逃稅的后果。顯然,在中小企業的日常經營過程中,財務人員雖然沒有主觀意愿,但是因自身對國家政策和稅法規定不了解造成原本合法的納稅行為違法化,加重了企業的納稅風險。
2.4 稅務機關自由裁量權運用不當
首先,由于稅法賦予稅務機關的自由裁量權但是沒有界定嚴格的執行標準,在處理中小企業的涉稅問題時,往往會出現比較隨意的現象,嚴重的還會出現權利尋租和腐敗問題,自由裁量權過大還會造成裁量空間過于寬泛,這對中小企業而言會造成不確定性。一旦自由裁量權被個別稅務人員非法使用,不僅會對國家法律和稅務機關的形象造成損害,還會加大涉事企業的稅務風險。
其次,由于稅收過程中的自由裁量權的執行過程缺乏監督,稅務人員往往憑借自身的主觀認知進行稅務處理,在行使自由裁量權的過程中往往缺乏細致的調查和縝密的思考。由于裁量過程不公開,中小企業納稅人無法了解具體的執法過程,只能收到相應的處理結果。凡此事件,均造成中小企業的僥幸心理,希望在執法過程中尋求權利尋租等非法手段解決自身的問題,反而忽視了由此造成的稅務風險。
3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措施
3.1 強化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意識
首先要強化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意識,要從人的主觀因素入手,從實質上解決管理者和全體員工的意識淡薄問題,強化全體員工的法制意識,在企業內部形成全員防治稅務風險的良好氛圍,促進企業經營與管理的融合和目標歸一,避免由于人員意識問題造成稅務風險的惡性積累。
其次,中小企業要形成正確的稅務風險防范理念。企業的財務人員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稅務觀念,依法樹立會計與稅務分離的原則。例如,財務人員必須要摒棄通過調賬對企業利潤進行調節的錯誤觀念,在進行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時,堅持以稅法和會計準則為導向,通過減少納稅事項的調整,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的潛在稅務風險。
3.2 優化企業稅務管理機制
首先,加強中小企業財務部門的崗位和職能建設,提高企業稅務風險防范能力。例如,要不斷強化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選拔與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避免由于人員素質問題造成的企業稅務風險;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各種財務管理制度,明確各種工作規程和操作規范,對財務人員的職權進行明確界定;實行財務部和稅務部相互分離和相互牽制的組織結構,配置專門的稅務人員參與企業的決策管理,對企業運營過程中的稅務風險進行必要的跟蹤和監控。
其次,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強化財務制度建設。例如,中小企業的涉稅人員應該對企業內部的涉稅問題進行必要的關注,并針對可能存在的爭議問題強化基礎財務制度建設,在沒有出臺明確的標準之前,應該依據企業的基礎財務制度建設并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進行必要的標準認定,最終達到防范企業稅務風險的目標。
最后,要強化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管理,注意納稅籌劃的全面性和謹慎性,對納稅籌劃方案進行反復斟酌,防治納稅籌劃方案存在重大疏漏加大企業的稅負。企業的財務人員要強化學習,積極跟進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的調整,要根據政策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籌劃方案,防止納稅籌劃失敗,增加企業的稅務負擔。
3.3 強化企業稅務風險控制與信息溝通
首先,針對中小企業自身信息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加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調動企業的一些信息資源開展稅務風險防范工作,盡量降低稅務風險發生的概率。具體而言,中小企業的涉稅信息溝通工作應該以企業的財務或稅務部門為主導,協調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共同完成。業務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將日常工作中的各種涉稅信息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反饋到財務部門,以便及時處理。
其次,稅務機關的自由裁量權使用不當是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重要原因,中小企業必須要強化與政府稅務部門的聯系。當然,該聯系的目的并不是通過權力尋租獲取非法利益,而是便于企業及時通過稅務部門掌握國家的稅收政策動向,特別是關于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的動向,避免因國家的稅收政策變動對企業稅收籌劃產生不利影響,增加企業的稅務風險。企業要根據政策調整及時采取應隨措施,避免由于自由裁量造成本企業的高程度稅務處罰。
3.4 健全企業稅務風險監督機制
首先,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失效,誘發高稅務風險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業要進一步強化監督機制建設,強化稅務風險監督。例如,可以定期對本企業的涉稅事項進行詳細檢查,對所有的稅務報告進行逐項核對,對發現的偏差和錯誤要及時進行糾正。
其次,鑒于中小企業規模有限,難以構建起完善的內控財務控制機構,建議這些企業可以聘請外部稅務中介機構進行稅務審計。外部中介機構可以憑借自身的專業性優勢,對企業納稅籌劃等稅務管理工作提出合理性意見和建議,提高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此外,專業機構具有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和應對措施,能夠對可能誘發稅務風險的重點事項進行審計,發現潛在的風險點,并提出專業化的評估和防范策略。
4 結語
盈利是企業的目標,納稅是企業的義務,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盈利創收與稅收風險并行不悖。因此,中小企業應當認識稅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會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造成重大影響,需要針對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強化內部管理,提升稅務管理水平,關注國家的政策動向,進行合理納稅、依法避稅,企業方可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屈靜曉.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02).
[2] 林權,王思琦.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分析[J].金融經濟, 2017(02).
[3] 彭喜陽.中小企業稅務風險成因與應對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 2014,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