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 王喬華
摘 要:作為美國“紐約派”詩人的代表人物,弗蘭克·奧哈拉的作品往往以紐約的商業空間為背景或者主題,詩人對普通居民在這些商業空間中的行為和心理活動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商業空間對都市人的深刻影響,將城市商業與詩歌藝術有機融合起來,形成了非常獨特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都市 商業空間 詩歌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c)-179-02
弗蘭克·奧哈拉是“紐約派詩人”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詩歌對美國城市詩歌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被視為“50年代紐約派詩人中最有成就和最有影響的”一位。現代都市的商業空間是其詩歌創作的重要背景之一,詩人深刻探討了現代都市人在商業空間中的生存狀態。
消費主義的符號和象征在奧哈拉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描寫城市漫步的詩歌更是充斥著廣告牌、商標、公司、商場、飯店等。這些符號的出現往往具有強烈的隨意性,但正是這種隨意性使我們更真實和深刻地體驗到奧哈拉是如何通過他的城市漫步,在號稱消費王國的紐約進行著從平凡中發現神奇、在商品中找尋詩意的工作。在他的作品中,消費空間與詩人已然成為了一種自然的城市生活發生地。游蕩在紐約用林立的廣告牌和閃爍的霓虹燈所構建的商品天堂中,奧哈拉沒有像西美爾筆下的大多數現代都市人那樣“用頭腦代替心靈來作出反應”。
小酒館、酒吧、咖啡館等場所的出現和興盛與城市發展、經濟繁榮以及社交空間之需有著緊密的聯系。從古至今,這類消費空間似乎就與文人和文化之間存在著某種天然的淵源。很多人把小酒館稱為英國文學的起源地。莎士比亞曾出沒于倫敦各處的酒館,邊喝酒邊寫劇本成為其標志性的行為之一。在狄更斯的諸多描述倫敦的作品中,酒吧對于故事背景和情節展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塞繆爾·約翰遜也是眾多酒吧狂熱者之一,據說這位大作家的名言之一就是人類從來沒有創造過一項發明能像酒吧或酒館那樣給他們帶來如此多的歡樂。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哈貝馬斯的理論體系中,酒吧、咖啡館之類的地方作為一種特殊而重要的公共空間,在信息傳播、社會輿論形成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紐約這個物欲縱橫的世界消費之都中,其酒吧的數量之多、特色之豐富也是世界聞名的。紐約數目眾多的酒吧不僅吸引了大批游客,還是很多藝術家鐘愛的場所。對于徜徉于此的藝術家而言,作為一種特殊的消費場所,酒吧所具有的空間意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物質消費的層面。一方面酒吧收費低廉,而且往往沒有太嚴格的時間限制,因此很容易被囊中羞澀的藝術家們接受,成為其理想的聚會場所。紐約有很多酒吧被稱為文化酒吧,如座落于紐約西村的著名的白馬酒坊(Whitehorse Tavern)就經常舉辦各種藝術沙龍活動。奧哈拉就曾經在圣雷莫酒吧里舉辦的藝術研討會上評論美國先鋒藝術的發展現狀。似乎是在酒精的刺激作用下,他興奮地高聲宣布美國的藝術已經成為當代先鋒藝術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酒吧所特有的封閉的空間設計構建起一個排他性空間,規約了屬于酒吧自己的節奏與時間感,暫時割斷了藝術家與室外時空的聯系。這種獨特的封閉空間構造正適合于詩人表達隱秘的情思和欲想,使酒吧不僅成為藝術家們進行思想交流的場所,還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感悟現代城市生活、思考生命價值、進行藝術創作的理想空間。
于奧哈拉而言,酒吧不僅是其最重要的生活娛樂場所之一,還是他的繆斯的棲身地。奧哈拉那些以酒吧為背景的作品不僅記錄了詩人與他的畫家和詩人朋友之間的約會、交談,還記錄了詩人的藝術感悟和靈感。有時他甚至會把酒吧中發生的事情或者聽到的只言片語直接寫進作品中,比如《威廉姆·德·庫寧頌》(Ode to William de Kooning)的結尾:
也許他們是傷口
但也許他們是紅寶石
每一個都像太陽一樣痛苦。
這幾句詩色彩瑰麗、意象獨特,猶如為讀者展開了一幅色彩濃麗的后現代繪畫。事實上詩人在此直接引用了當時尚不被主流繪畫界所接受的德·庫寧在酒意正酣時的喃喃自語。細細品味這幾句混雜著酒精、色彩和藝術靈感的詩行,我們似乎對那些在藝術理想與殘酷現實中掙扎的畫家所承受的靈魂磨難有了更深的體會。
從五十五大街的城市中心劇場看完芭蕾舞后,奧哈拉與埃德溫·登比總會走到對面的卡耐基酒坊(Carnegies Tavern)中,暢談他們的感受,隨后他就把埃德溫在酒吧里突然想出的一句不知所云但是又似乎充滿玄機與詩意的妙語直接引用在《與他們一步之遙》中:
日光中的霓虹燈是一種
巨大的愉悅,就像埃德溫·登比
寫過的那樣,就像日光中的燈泡。
在第六大道上的莫利亞第酒吧(Moriartys)里,詩人與垮掉派詩人巴拉卡(Amiri Baraka)大談詩歌藝術和創作理論。在酒精的刺激下,他們雄心勃勃地決定發起一場詩歌運動。當奧哈拉回到辦公室后,他以這場討論的結果為核心創作了《人物主義》(Personism),記錄了對眾多詩人與作家的好惡臧否:
我們不喜歡萊昂那爾·特里林
我們決定,我們喜歡多納德·愛倫 我們不喜歡
亨利·詹姆斯我們非常喜歡赫爾曼·麥爾維爾
我們不想進入舊金山詩人的行列中
身處酒吧中,詩人和他的藝術家朋友們在酒精的刺激作用下,放任思維之泉的恣睢奔流。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不時會迸發出藝術的火花,幫助他們暫時釋放那些困擾都市人的孤獨和壓抑。奧哈拉在酒吧中靈敏而貪婪地捕捉著這些火花,反思現代都市人與情感、欲望之間曖昧不明的糾結關系,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作品。
這些都市里的商業空間對于居民而言是平淡無奇的,因為他們每天都會在其中頻繁地出沒,但是當這些商業空間與奧哈拉的創作激情碰撞時,它們又變成了一個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詩人用它們勾勒出一條獨特的紐約風景線,而它們也塑造出了奧哈拉的城市詩歌,而詩人也將城市商業空間賦予了藝術的魅力。雖然他看到了消費主義都市現實、冷酷和漠然的一面,但是奧哈拉相信可以用詩意的情懷去接納這些事物并且在他們身上發現詩意,因此他永遠不會放棄在城市空間中尋覓失落的詩性,始終堅持用詩歌為都市人構建起心靈的棲息地。
參考文獻
[1] Lorenzi,Peter.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MiddleAged[J].Society,2014(02).
[2] Donald Allen(ed.).The Collected Poems of Frank OHara.Berkeley and Los Angeles[J].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
[3] 包亞明.都市與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徐崇溫.“美國夢”變成了虛幻的神話—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美國夢”[J].紅旗文稿,2012(21).
[5] 楊仁敬.20世紀美國文學史[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6] [美]貝利著.比較城市化——20世紀的不同道路[M].顧朝林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7] 張林兵.城市商業“點線面”[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
[8] 西美爾.時尚的哲學[M].費勇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