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達 王文君
摘 要:信貸風險是銀行業包括整個金融業最重要的風險形式,本文主要是對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以及途徑等方面進行深入了解,并找到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信貸風險 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9(a)-034-02
目前中國在銀行方面主要推行的機制是更加全面的風險管理機制,同時,它最為核心的部分在風險管理上面也逐漸得到重視,并大力推廣。所以,怎樣才能將企業文化建立的更加合格,或者是更加全面的風險管理組織以及相關體系,使其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下去,就變成了我國銀行在信貸風險控制方面的關鍵。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1 信貸風險的定義
風險指的是當損失產生時發生的不確定性。這其中主要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一個是損失,另一個是不確定性。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或者是在一些程度當中都會存在損失,而這種損失就會變成一種風險所在。當然有損失就會有盈利,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而損失往往會給人們帶來恐懼以及失敗,盈利則給人們帶來的是希望以及成功。因此,這里對風險的解釋為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
商業銀行風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關于商業銀行風險的承擔者,主要是指產生與經濟活動相關聯的實體,比如居民、企業、中介機構以及政府等。二是商業銀行的風險和它的收益的關系是成正比的,當風險越高時,所要承擔的經濟損失就會越大,但是它也會得到一些超出利潤之外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三是商業銀行風險能夠和其他經營過程當中的其他復雜因素進行相互作用,讓經濟體系逐漸養成自我調節以及平衡的機制。
信貸風險指的是借款人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償還本息而導致的商業銀行收益變動的可能性。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巴塞爾委員會在21世紀初公布的《新資本協議草案修改文件》中,對信貸風險的規定是銀行借款者沒有按照之前約定好的內容進行償還,從而導致責任分配時的不確定性。在本文當中,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則是指,因為市場變動而導致的經濟損失,當發生信貸風險時,商業銀行會將信貸風險分為兩種,一種是市場風險,另一種是信用風險。商業銀行信貸市場風險指的是因為市場因子變動的原因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這里說的市場因子通常指的是利率以及匯率;商業銀行信貸信用風險則指的是在交易中,因為對方先違約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商業銀行在經營時就將面臨信貸的信用風險。
貸款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是最基本的一項業務,同時它能夠使兩權分離,并以按期償還本質特征的特殊價值運動,貸款風險指的是在清償資金安全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它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企業因為多種原因而無法償還賬務為主,最終銀行不能將貸款全部收回,導致壞賬等現象出現。而通常所說的貸款風險管理則指的是銀行利用系統或者是相關規定而對信貸管理活動過程中所出現的風險進行檢測,并對其進行處理,從而避免或者是減少風險的發生,降低信貸風險所導致的影響的行為。信貸主要有三個要素:一是流動性,二是安全性,三是盈利性。從根本的角度來說,安全是商業銀行運行的關鍵。所以,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在管理上就要重點關注,這也是商業銀行之間最為核心的競爭能力。
2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存在的問題
2.1 信貸意識淡薄
雖然目前我國的一些商業銀行逐漸在改變,市場化改革顯著,可是在一些較為傳統的國有銀行經營理念當中仍受到限制,很多商業銀行經過改革之后,并沒有帶來任何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其工作人員在觀念上還沒有完全轉變。對于大部分商業銀行從業者來說,對整體的市場經濟理念還不是很了解,同時也無法樹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理念,也不能完全根據相關規定完成工作,因此,導致商業銀行在辦理信貸業務時出現較多違規案例,從而使銀行壞賬的可能性提高。比方說,一些商業銀行在進行貸款發放時不在意對方的資信情況,而是通過交情來作出判斷,這樣一來,就會造成資信不符合的人或者企業也同樣能夠得到貸款,從而讓整個社會在缺少資信的背景之下使之得到貸款,最終,風險也逐漸增多。
2.2 信貸風險預警體系不健全
信貸風險是不能夠直觀展示出來的,它需要在特定的情況下利用一些指標體系設置來體現。但是,現在大多數商業銀行所承受的壓力較大,從而一味的追求業績,對信貸風險管理較為松懈。比如,在我國一部分的商業銀行當中,存貸的比例幾乎達到了75%,但是對于一些不良貸款來說,在撥備問題上還存在一定的缺失。現在我國在信貸風險預警的管理體制當中尚不完善,同時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數據統計分析機制,大部分的信貸業務數據信息是通過累計得出的,同時,在進行數據上報時,可能會存在數據失真的情況,這些情況往往就會給信貸風險預警體系產生很多問題,不利于完善信貸風險預警體系。
2.3 信貸人員流動頻繁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沖擊不斷增大,導致商業銀行員工流動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一些信貸人員逐漸從國有商業銀行流入到其他的股份制銀行當中,甚至是其他的外資銀行當中,與此同時,外資銀行也會利用這個趨勢對信貸人員提供具有極大吸引力的報酬,讓更多素質較高的信貸人員進入到外資銀行當中。在這種情況下,就加大了信貸人員的流動性,而國內很多商業銀行在對客戶關系管理的制度上形同虛設,因為信貸人員的流動性加大,造成一些客戶也隨之流失,另外,信貸人員流動性高還會對目前一些客戶的資信情況帶來影響,使今后的相關工作受到一定的阻礙。
2.4 管理手段以及方法落后
我國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管理體系方面還不完善,整體的管理方法也相對簡單,而風險的敏感度較低。現在,我國大部分的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依然使用較為傳統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利用相關的財務指標以及定性指標,然后讓專家進行評判,或者是利用其他方法對這些指標進行判斷,另外,在讓評級人員按照規定好的評分表進行逐一打分,最后,在通過總分決定對方的信用級別。表面上看這種方法好像比較簡單,整體操作性較強,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這種管理手段較為落后,并有著一定的不足。
3 我國信貸風險控制方法及策略
根據上面提出的問題,我國商業銀行則需要作出相關對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建立信貸風險預警體系
首先,應定期對客戶進行風險分析,并對分析結果進行評級。其次,應對客戶進行充分了解,比如客戶從事的行業、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以及實際經營的能力等,在經過了解后制定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從而預防并降低信貸風險的發生。另外,還要對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需求與價格等進行預測,建立相關體系并從中找到依據,并對其進行長期監控。最后,應建立相關信貸退出機制,避免信貸市場風險的出現。
3.2 嚴格期限信貸管理
應增加對信貸風險管理力度,嚴格規范客戶授信制度,從全面科學的角度分析客戶對于資金的整體需求,從而培養出新的信貸文化,以及為客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還款期限。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企業文化非常重要,因此在制定合理的訂貨期限之后,還要對客戶進行還款監督,使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還款。防止信貸資金被擠占同樣是銀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擁有屬于自己更加嚴格的期限管理方法,制定自己的企業文化。
3.3 加強貸后管理
在銀行發放貸款時,銀行內的所有人員應統一理念以及價值判斷,當銀行進行貸款后要自覺定期對借款人的財務報表進行審核,并對借款人的信用信息進行定期監督,同時將信用目標倫理道德始終當作自己的行為準則,提高自身工作要求,更加自覺的對借款人完成審核、監督等工作,通過自己的服務提高商業銀行整體效益。利用風險模型對借款人進行信用評級,能夠隨時了解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降低。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信貸文化是了解風險狀況非常關鍵的信息,它可以為商業銀行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商業銀行更加及時的控制風險造成的損失。因此,銀行的企業文化要深入每一個信貸員工的心中,加強對貸后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風險控制制度,降低操作風險以及道德風險。
3.4 信貸資產管理自動化
對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管理來說,利用更加先進的計算機系統是非常關鍵的,它能夠幫助銀行信貸業務進行前期的調查、復查符合、審查審批、貸款發放、貸后管理、業務分析以及檔案管理等工作,并設置更加全面而標準的操作程序以及過程,把信貸的相關政策制度運行到整個計算機系統當中。一旦出現違章操作,系統就會自動拒絕,從而更好的防止了更多的人為因素。與此同時,信息化管理還能夠減少信貸審批服務中存在的差異,從而提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管理水平,信貸資產管理自動化更加方便信貸服務,降低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宏.基于風險管理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內部控制的研究[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6(01).
[2] 鮑建青.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J].會計師,2015(10).
[3] 王宗軍,鄧子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J].經濟師,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