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曉燕
摘 要: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國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主要需要依靠國家財政及商業銀行貸款,但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追求穩健性及盈利性,使得其在支持高風險、高收益的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時顯得有點“先天不足”。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由于其小而活的運營特征及其多變的發展前景使得無數商業銀行對其望而卻步,但是鑒于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果商業銀行一味守舊恐對其長期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對國計民生也沒有好處。本文就商業銀行如何有效支持“科技貸”發表一些看法和主張,希望能夠引起有關商業銀行的重視。
關健詞:商業銀行 科技創新 科技貸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9(a)-044-03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就有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的傳統。鄧小平同志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江澤民同志于1995年5月6日提出了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與此同時國務院頌布了《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胡錦濤同志于2005年10月在中共第16屆5中全會上指出我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習近平同志[1]于2016年5月31日在北京召開的“科技三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同時黨中央頒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建國100年時我國要躋身世界科技強國;我國科技部部長萬綱于2017年3月11日就“科技創新”話題召開中外記者會議,宣告科技創新2030年重大項目已經啟動。我國近30年來一系列國家大政方針足以表明國家領導層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但鑒于我國資本市場不像歐美發達國家那樣成熟和完善,實體經濟中的資金來源大部分還是依靠產業政策和商業銀行,而財政資金也要通過商業銀行發放,故而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商業銀行支持“科技貸”的相關問題。
1 金融支持“科技貸”的文獻綜述
Schumpter[2]早在1911年就指出金融力量對自主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他認為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對研發能力強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達到科技創新的目的;Allen和Gale[3](2000)指出由于金融具有價值創造、分散風險、價格發現、公司治理等相關功能,使得金融在分配有限的社會資源時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可以有效推動產業發展;《商業周刊》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Madel曾表示科技是美國新經濟發展的引擎,而金融是燃料、科技與金融的完美結合不僅成就了博爾頓和瓦特、老摩根和愛迪生,而且也成就了大批風險投資家和硅谷科技巨頭,極大地推動了全球經濟發展,多次重新定義世界格局;崔艷娟與趙霞[4](2003)分別以政策性科技金融和金融機構科技金融為自變量,以高新技術產出為因變量,利用大連1999年~2011年的相關數據作出實證模型,結果表明雖然政策性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貢獻率約為13%,高層次科技人才對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貢獻率約為56%,但只有金融機構科技貸款才構成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單方向格蘭杰因果關系;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5]提出“科技興行”的發展戰略,北京銀行自身建設及業務發展均十分注重科技投入,不斷突破原有的技術及業務蕃蘺,讓科技的基因流轉在銀行內外的方方面面。多年的理論及實踐經驗均表明新興產業的發展“萌芽于科技,成功在金融”,沒有金融的強力支持,科技發展只能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
2 商業銀行支持“科技貸”現狀
2.1 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支持“科技貸”情況不容樂觀
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有其很多不同于大企業的特點,其特有的“高精特新”的特點及高收益、高風險且存活率低的特征讓大多數國有銀行對其持搖擺不定或者寧愿持觀望的態度。商業銀行都是以風險第一、流動第二、盈利第三為其經營原則,其嚴密的風險控制體系及環環相扣的授信審批程序使得很多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只能是望洋興嘆、飲鴆止渴。傳統的工、農、中、建、交等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更傾向于支持有國家財政背景的關系國計民生的用款項目如南水北調、高鐵運營、一帶一路等,其貸款金額大、時間長、利率低,最主要的是還款來源有保障,符合國有銀行淡定保守經營的原則。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往往“軟、小、頻、急”,不符合體量大且崇尚標準化經營的大型商業銀行的胃口,故而現階段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情況不容樂觀。
2.2 少數小型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尚屬樂觀
北京銀行是目前我國支持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商業銀行中做的最好的一家銀行。該行成立于1996年,建行2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發展實體經濟、服務中小企業、勇于科技創新,是我國廣大商業銀行學習的楷模。北京銀行早在1999年就在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立了科技園支行及科技園區管理部,拉開了我國商業銀行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序幕。多年來,該行不斷開發豐富多彩的金融產品,其特有的個性化金融服務滿足了中關村多個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國務院于2011年批復要求將中關村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中心,北京銀行順應了這一趨勢,繼續發展壯大原有的業務模式,其特有的“信貸工廠”可以將創新型科技貸款的操作時間從三個星期縮短為三天;其于2015年成立“創客中心”,可以為不同投資對象提供“技、貸、孵”一條龍式運營服務,并計劃3年內為其合作的創客企業投資總額達到1000億元;其特有的金融產品如“瞪羚計劃貸款”“信用貸”“主動授信”“科技貸”“創業貸”“成長貸”等更是如數家珍。北京銀行副行長楊書劍[6]說截至2015年末,北京銀行科技貸款余額為7100億元,累計為上萬家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超過1200億元的貸款支持,在A股市場上中小板、創業板中上市的北京企業中由該行提供的貸款支持率分別達到了56%和66%,在新三板掛牌的北京企業中由該行提供的貸款支持率達到了55%,難怪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5月份視察中關村時稱贊北京銀行是我國商業銀行中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業務中做的最好的一家銀行。
上海銀行近十幾年以來高效支持“小巨人”科技高新企業發展也可以稱的上是成績斐然,其豐富多樣的金融產品已經支持超過600家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順利實現上市和掛牌新三板,上海銀行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經濟環境而使其業務開展地更加生龍活虎。
齊魯銀行高新支行于2012年確立了專業性科技金融的發展方向,并于2014年榮獲“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的稱號。該行經過幾年的歷練,打造出一支特色人才隊伍,并實施特殊的授權制度,開發出專屬產品——“齊魯科貸寶”。該行摒棄了以往要求借款企業以抵押固定資產為主、以擔保公司擔保為輔的授信審批前提,充分利用財政撥款資金,凡是政策性擔保公司擔保的貸款做到見保即貸,大大提高了為高新企業融資的效率。
3 商業銀行應該大力支持“科技貸”的現實依據
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之所以不情愿支持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因為懼怕這些企業有曇花一現的重大嫌疑,所以更傾向于支持所謂的“百年老店”。然而事實證明企業中的百年老店是很少存在的,吳曉波[6]指出,1982年美國兩名管理學家湯姆.比德斯和羅泊特.懷特曼曾經寫了一本書《追求卓越》,他們找到了美國1960年~1980年最優秀的43家企業研究其成功基因,但事實證明6年后就有14家企業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危機;另一位經濟史學家漢腦指出在1992年排名在全球前100家最大的企業到了1995年的時候原來位于前10強的只有3家了,并且曾經位居第一的美國鋼鐵甚至跌出了前100名,其業績還不如我國的寶鋼和安鋼;聯想在1984年進軍中關村時當時的前100大企業到了2004年時也只有6家還存在;手機的興衰周期為7年,摩托羅拉、諾基亞、索尼、愛立信、阿爾卡特均沒有打破這個慣例,目前沒有哪個手機品牌可以生存超過14年,現在蘋果正興旺,不知其能否逃過這個魔咒。
那么多風光一時的企業跌下了榜單,那么是哪些公司前赴后繼地爬上了新的榜單呢?毋庸置疑,當然是后來者居上,后來的新興產業中的佼佼者將原來的老牌企業替代。由此可以看出,在某些年在市場上表現很昌盛的大企業,由于他們的管理層俱怕改革,高高在上,不能深入到市場一線體察民情,整個企業就會表現出固執與不思進取。而那些新興產業產生于民間,發展于市場,并且沒有人橫加阻擋,如果順應了時代潮流自然會野蠻成長,總有一天這些野蠻人企業會瘋狂成長為新的企業明星,輕松成為下一個商業銀行眼中的“香餑餑”。市場競爭的慘烈與科技創新的日新月益要求商業銀行不得不關注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
4 商業銀行如何支持科技創新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在借鑒北京銀行支持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已的金融政策。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4.1 提倡政府引導,巧用財政支持
商業銀行應該利用政府平臺,與各省科技廳、財政廳緊密結合,并與這些政府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對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批量搜索、批量處理、批量營銷、批量審批,盡可能低地降低人力、物力消耗,高效識別高質量的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
河南省科技廳和河南省財政廳于2016年3月制定發布了《河南省科技金融“科技貸”業務實施方案》,首次配備了5000萬的財政信貸準備金,并建立了后繼的信貸準備金補充機制用于補償科技支行敘做“科技貸”所蒙受的損失。該方案對申請貸款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準入要求降低很多,如要求借款人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下,所抵押的不動產評估價值小于等于貸款金額的30%,貸款利率小于等于基準利率的1.3倍等,這些利好對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極大地松綁。科技創新型企業由此成為了商業銀行競相追逐的對象,如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就依據此方案制定目標,力爭在兩年內發放“科技貸”金額達到20億元。
4.2 積極成立科技支行,并與各大融資平臺合作,實施一行兩制
北京銀行就是順應了要求將中關村打造成中國式硅谷的國家產業政策,緊跟時代潮流,勇抓歷史機遇,堅持差異化定位,打造出行業領先品牌。其他地區的商業銀行在積極向其學習的同時,不能盲目地復制,要與本地的實際情況及產業政策緊密結合,如果本地缺乏像中關村那樣的有利環境,那么可以與各省的地方融資平臺如武漢股權托管中心、天津股權交易中心、中原股權交易中心等合作,互通有無,實現共贏。
成立于2011年8月10日的南京市科技創新創業金融服務中心就能夠有效地將科技商業銀行、科技創業企業、政府三者密切地聯系起來,將融資需求與貸款意愿高效對接,并且積極為科技創業企業量身定制出各類金融服務,與其合作的商業銀行有中、農、工、建、交五大國有銀行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杭州銀行、紫金農商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成立于2015年6月底的中原股權交易中心就是專業為河南省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與其合作的金融機構有各商業銀行、投資公司、咨詢公司等,這些機構在一起可以實現信息共享,達到多贏。2017年7月10日,成立于1994年的深圳高新股控股企業聯合商業銀行推出全新的科技金融產品“科創貸”,將金融資本積極引向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有效地幫助深圳創客們實現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科技支行要設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很多科技銀行往往受制于上級行,產品單一,且受上級行行政干預過多,政治色彩較為濃重,束手束腳,無法甩開包袱自已干。商業銀行對其下屬科技支行應該實行一行兩制,對其信貸經理實行盡職免責制,打消其顧慮,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不要過多干預其業務。
4.3 建立科技專家人才庫,以專業制勝
商業銀行必須培養科技創新專家,建立專家人才庫,最近幾年各大商業銀行開始成立投資銀行部門,商業銀行開始出現國外銀行“混業經營”的傾向,這當然是件好事。尤其對于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來說,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部的出現可以使得銀行內部配備高、精、尖的專業投資人才,能夠以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專家的眼光和心態去衡量新興產業,在運營過程中可以不斷地實現創新驅動,以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為己任,將客戶看成自己的親人,才能更好地發揮專家庫的作用。
專家庫的專家們要具備高素質,不僅自身具備金融分析能力及風險平估水平,還要時刻站在時代前沿,可以為借款企業提供合理地風險定價。有專家庫的鼎力相助,科技銀行就能順利成為信貸工廠,進行綠色審批,以專業制勝是硬道理。建議商業銀行多多吸收CFA、CPA、FRM等持證人員,并且將其投入到實踐中,理論加實踐可以鑄造出高水平的專業人才。
4.4 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加強風險管理
毋庸置疑,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是高風險的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成立晚、信息少,甚至不具備基本的財務報表,這些對于商業銀行盡職調查人員來說是一道很難跨越的障礙。商業銀行信貸審批部門要與各大監管單位如工商、稅務、海關、質監、環保等部門合作,盡可能多部門多渠道地征集借款企業的有用信息,減少或消除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商業銀行在謹慎選擇借款企業時要遵循首輪評估團隊、二輪評估產品數據、三輪評估財務指標的原則,時刻觀察借款企業。特別是在投資后期,授信管理人員應適時參加借款企業的董事會,積極與其核心職能部門互動,對該企業從財務、法律、技術上實施監控,達到間接管理所支持企業的目的。放款前要確保其能提供有效的質押方式如知識產權質押或專利權質押,并且要求其與保險公司達成保險賠付協議,與擔保公司達到有效擔保協議來盡力保護本行的權益,如果發現其經營出現問題,應迅速止損。
4.5 切實降低準入門檻,積極開發新產品
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固定資產少是公開的事實,其往往不能夠提供足夠的房產或土地使用權等有形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資產給銀行作抵押,商業銀行給這些企業放貸款時應該酌情接受其他質押方式如知識產權、專利權、應收賬款、訂單、股權以及發票等多種質押方式。事實上據報道,我國目前擁有約170萬項專利中,只有大約1000家獲得過質押融資,融資金額約100億,不到總融資額的0.05%,可見商業銀行給企業貸款設置的準入瓶頸有多狹窄。
商業銀行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及地區特點不斷開發新產品,可批量開發,也可量身定制,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同時結合企業所在的地域經濟發展特點,以積極嚴謹的態度、踏實向上的工作作風認真審批每一筆與科技創新貸款,切實考慮業務發展,有效支持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順利融資。
5 結語
商業銀行應該清醒認識到當今社會的千變萬化與日新月異,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生事物時時刻刻都在挑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唯有不斷變化才是永恒不變的真理。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及社群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日益更新,金融與科技作為現代工業發展的雙核驅動引擎的作用已經鋒芒畢露。因循守舊的結果只會自討苦吃,只有想方設法讓自身活躍起來,跟上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勇于改變舊有的不合時宜的經營方式,不斷適應現代社會,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革要從內部開始,從基層開始,改革涉及人事、科技、業務程序,還要注重風險管理,故而改革之路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可以稱得上是任重而道遠,但若想在新興產業中多分得一杯羹,各大商業銀行試著開辟出自已的一片實驗田還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在“科技三會”上的講話[Z].新華社通訊社,2016-05-21.
[2] S c h u m p t er , J . A . T h e T h eo r y o f E c o n o m i c 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1.
[3] Allen,F.and Gale,D.Financial Contag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0.
[4] 崔艷娟,趙霞.科技金融與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實證分析[J].經濟與管理,2013(10).
[5] 閆冰竹.“科技興行”戰略領航創新發展[J].金融時報,2015(11).
[6] 楊書劍.北京銀行:中小銀行科技金融的先行者[J].特別關注, 2017(18).
[7] 吳曉波.每天聽見吳曉波[Z].喜馬拉雅音頻,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