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茹
摘 要:濕地以其豐富的綜合功能,滿足了當今社會人們更高層次的旅游需求,給旅游目的地帶來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濕地項目開啟運營不當,會出現政府買單、勉力支撐的窘迫局面。因而如何正確定位,做出合理的戰略選擇,并付諸實施是一項很有經濟研究價值的課題。本文運用SWOT分析工具對景區進行戰略分析,制定適合汶上蓮花湖濕地景區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濕地經濟 SWOT戰略分析 戰略制定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b)-041-02
1 蓮花湖濕地景區現狀
蓮花湖濕地景區是2009年汶上縣委、縣政府確定的68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2014年4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以濕地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展示體驗濕地文化為特色,集觀光旅游、互動參與、休閑體驗為一體的文化濕地園林。作為公共投資項目,濕地建設花費已近兩億,如何經營管理濕地,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實現景區自主盈利,減少政府投資,帶活資金流,拉動地方GDP,反饋社會,是政府必須思考的重大經濟課題。
2 蓮花湖濕地景區SWOT戰略分析
2.1 優勢(Strength)
(1)自然景觀資源豐富。蓮花湖濕地水域面積2000余畝,綠化種植面積1000余畝,內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濕地景觀,生態環境非常優美。濕地栽植各類喬灌木和果樹200余種5萬余棵,為各生態系統的物種提供了良好的繁衍和棲息地,已形成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2)水資源豐富,京杭大運河申遺。濟寧運河資源豐富,運河南旺分水工程、運河四大古鎮之一南陽古鎮都在濟寧,京杭大運河、大汶河以及泉河、小汶河構成了貫穿汶上南北的水網,蓮花湖濕地景區恰在水網之內。汶上運河文化在中華運河史上有著深遠影響,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實施、運河文化的發掘及京杭大運河旅游線路的開通,南旺運河分水景觀被列為國家首批考古遺址公園,這些已有的物質、非物質資源為蓮花湖濕地景區帶來了客源。(3)儒釋文化資源豐富。汶上因有著以佛牙舍利代表的區域壟斷性資源,在佛教界有很高地位;作為孔子初仕地,儒家文化也有很深根基。與曲阜三孔和法門寺相比,汶上“儒”“佛”兼有,這個優勢獨一無二。
2.2 劣勢(Weakness)
(1)管理體制不完善,主體模糊。蓮花湖濕地景區采取的是指揮部管理模式,既非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體制,也非企業化管理體制,采取的是政府成立臨時機構代為管理的模式,這種模式在建設初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隨著濕地景區的建成,這種臨時體制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導致景區發展陷入了尷尬境地,體制問題成了阻礙濕地景區發展的最大障礙。(2)交通不便,與重要旅游景點之間沒有公交線路。汶上旅游資源雖說較為豐富,但除寶相寺景區已初具規模和影響外,其他景點普遍規模較小且分布較分散,旅游線路原來缺乏合理規劃,未形成以大帶小的局面。蓮花湖濕地景區位處城區北部遠郊處,與北部山區銜接,而寶相寺景區位于老城中心區,兩者距離較遠。(3)景點特色不鮮明。蓮花湖濕地景區雖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但2009年才開始建設,游客認知度低。部分景區內休閑游玩設施還處于試運行階段,配套游客服務設施也在完善中,賓館以及旅游度假村等基礎服務設施還沒有建立起來,各方面都處于摸索探索期。景區缺乏一個具有凝聚力的中心文化,這方面與周邊成熟景點相比沒有優勢,與國際重要濕地及其他國家級濕地相比,無法同日而語。
2.3 機遇(Opportunities)
(1)國家對濕地的重視。我國歷來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作,在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以41處國際重要濕地、55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400多處濕地公園為主體的全國濕地保護體系。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保護和恢復自然濕地變得日益重要。(2)自駕游的興起。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整體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追求,自駕游、驢友、背包客悄然興起,周邊游成了很多家庭的休閑選擇。蓮花湖濕地試開放期間,濟寧市中區、曲阜、鄒城、兗州、梁山、滕州、寧陽、東平等周邊一百公里區域內,短期、短途度假旅游的游客數量越來越多,尤其是周末休閑度假的旅游需求正日益高漲。
2.4 威脅(Threat)
(1)國內外眾多知名濕地景區的競爭。我國現有298處濕地公園,其中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數100處,如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湖北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等;國際級重要濕地41處,如青海青海湖(鳥島)、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等。蓮花湖濕地景區僅是4A省級濕地公園,魯西南民俗及儒釋文化特色尚未完全成熟,在市場上還不具有很高的認知度,在眾多的成熟濕地景區前缺乏競爭力。(2)濟寧市旅游景點的競爭。濟寧市旅游規劃設計了“南水、北佛、東文、西武”的旅游格局,“南水”即微山湖旅游業、“北佛”就是汶上的佛苑景區、“東文”就是曲阜的“三孔”旅游和鄒城的“三孟”旅游、“西武”就是水泊梁山的旅游。與這些成熟的旅游景區相比,蓮花湖濕地景區對游客吸引力低。
3 蓮花湖濕地景區發展戰略布局
3.1 塑造蓮花湖濕地景區特色文化
蓮花湖濕地景區作為人工濕地,在自然資源上很難尋求突破,而當地的儒釋文化、始祖文化、詩仙文化、運河文化及魯西南民俗文化獨一無二,應充分利用這種稀缺的文化資源,將孔子初仕地、李白游記、白英點泉、佛牙舍利、運河遺址的特色文化突顯出來。
3.2 保障生態,科學開發濕地資源
生態資源是景區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確保景區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不遭到破壞,生態系統不因景區開發而發生很大變化,造成現有資源枯竭和不可再生。一方面景區開發建設過程中,景點等永久設施選址要慎重考慮,建設規模要適度控制;另一方面在開發生態旅游活動中要做好旅游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
3.3 統籌兼顧,配合周邊成熟景點,聯動發展
蓮花湖濕地景區的發展離不開周邊成熟景點的支持,納入寶相寺旅游線路能夠給濕地帶來很多游客資源。保障景區的順利發展,必須統籌多方利益,合作開發,達成共識,避免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現象,共同打造“祈福寶相寺、休閑蓮花湖”品牌形象。
4 蓮花湖濕地景區戰略體系制定
4.1 蓮花湖濕地景區開發重點
(1)探索企業化管理模式。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經營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我們可以探索“政府監督,企業經營,統一事權,多方協作”的管理模式。景區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發權與保護權部分分離。在項目和設施建設、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市場化運作,統一事權管理,政府與管委會專職于加強經營主體資質審批、重大項目審批等方面的監督與管理,加強多方協作,建立多方利益共同密切協作的管理與運營體制。(2)合理設定功能分區,增加濕地趣味性。為了蓮花湖濕地景區更好的發展,應科學劃分生態旅游區和生態保護區,生態旅游區用來滿足游客休閑體驗需求,預留出生態保護區來調節生態環境。根據生態環境實際情況確定景區客容量,設定每日游客最高限,避免游客過多對濕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并對開發中的生態環境進行實施監督,根據需要隨時調整。(3)設計風格鮮明的濕地景區產品。在濕地景區資源大同小異的情況下,應緊緊抓住蓮花湖濕地景區文化特色,采取差異化發展戰略,打開旅游市場。根據蓮花湖濕地景區資源特征及區位條件,考慮目標市場的需求特征,突出原生態及其文化內涵。
4.2 蓮花湖濕地景區發展戰略
(1)穩定型戰略。堅持保護第一,切實保護好蓮花湖濕地景區的生態環境、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將保護與開發統一起來,把保護與城鄉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與環境綜合整治、交通路網改善結合起來,爭取濕地保護的資金支持,保障濕地水源補給;通過居民搬遷、河道清游、植物復種、生態駁坎、房屋整修等多種措施,對蓮花湖濕地的水體、地貌、動植物資源、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進行科學的保護和恢復,通過制定空間管制措施,實現保護與利用的空間協調;通過旅游創意策劃與空間規劃,建設具有強核心競爭力的國家級精品旅游景區。(2)產品差異化戰略。發掘歷史人文資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濕地文化特色,建設特色景點。汶上有著豐厚的文化資源,佛教文化、儒家治國文化、東夷始祖文化、詩仙文化、運河文化及魯西南民俗文化。蓮花湖濕地景區可根據這些文化,設立主題園來滿足游客文化需求,制造相關文化紀念品。除傳統文化外,還應緊跟時代步伐,增加現代化游玩設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如拓展訓練、燒烤場、CS基地等,滿足時尚人群及兒童家庭需求。(3)戰略聯盟。蓮花湖濕地景區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與其他個體是一脈相承和有機統一的。景區實施融合共生戰略,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單個景區之間的戰略聯盟。濟寧旅游產業是由眾多個體所組成的整體,其發展有賴于每個個體的發展及個體之間的協同作戰,應通過區域聯動、平臺建設等加強個體之間在信息、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溝通、合作與交流,共享資源,共享客源,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整個產業和單個景區的共同發展。第二,濕地景區與所在區域的戰略聯盟。濕地景區與所在區域的關系可比為毛與皮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景區的開發建設離不開所在區域的經濟、社會環境,因此,應通過社區參與、產品共建、城市名片營銷(如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杭州的城市名片)等推進濕地景區與所在區域的融合共生,并在這此過程中達到雙贏乃至多贏的局面。
4.3 蓮花湖濕地景區戰略部署及措施
(1)初期階段。全面建設蓮花湖濕地景區,做好生態保護工作,搞好工程建設,配備相應服務設施,建成幾個樣板旅游產品,實現旅游經濟的跳躍式啟動。發展戰略重點:要形成全面的支持濕地發展的宏觀政策和其他各項具體政策。在制度建設上,要在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換的基礎上理順景區管理體制,減少或消除各個政府部門之間在景區管理方面的職能交叉,采取企業化管理模式,形成高效、有序的政企分開管理體制。(2)中期階段。挖掘歷史文化遺址,進行旅游產品創新。發展重點:通過培養特色文化,在同質性景點中脫穎而出,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使景區發展的政策環境、城市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資源得到全面優化。勇于參與國內旅游行業競爭,提高知名度,逐步建立蓮花湖濕地景區品牌的優質形象。(3)遠期目標。打造中都蓮花湖商業集團。發展重點:蓮花湖景區的功能已從經濟功能為主轉換到帶動社會、環境、經濟發展上來。完善蓮花湖旅游目的地品牌,將其打造成為城市名片,通過品牌傘效應,聚集各行各業,帶動餐飲、房地產等其他商業項目發展,形成綜合性商業集團。
參考文獻
[1] 王倩.江南湖泊型濕地旅游發展策略研究[D].復旦大學,2012.
[2] 楊艷.濕地國家公園的建立及其生態旅游開發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
[3] 徐菲菲.濕地生態旅游開發模式[J].生態學雜志,2007,26(5).
[4] 繆麗華.杭州西溪濕地生態旅游開發現狀與前景初探[J].濕地科學與管理,2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