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玉 楊旻



摘 要:自獨立董事制度推行以來,關于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能否有效履行職責的爭論便一直存在。本文選取2004年至今的A股上市公司數據,基于Logit模型,將年度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是否為標準無保留意見作為被解釋變量,以評判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探究了獨立董事人數、比例、獨立董事與上市公司工作地點的一致性、獨立董事會會議的親自出席率、獨立董事對年報及審計事項發表的意見類別等因素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除獨立董事比例對財務信息質量產生的影響不顯著,其他因素的影響均一致反映出獨立董事對財務信息質量的提升及年報存疑的預警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獨立董事 財務信息質量 年度報告審計意見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b)-080-04
1 引言
2001年,中國證監會頒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在上市公司中全面推行獨立董事制度。在此之前,我國只有不到10%的上市公司聘請了獨立董事,而截至2003年底,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達到了1/3的獨立董事比例要求。在這樣強有力的制度沖擊下,上市公司的董事結構發生了巨變。這一舉措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公司治理,促進規范運作,保護中小股東權益。
獨立董事通過履行監督職責,協助上市公司做出科學、公正的決策,并對信息披露過程進行把控,保障信息質量。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對廣大投資者意義重大,本文旨在探究我國獨立董事制度與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對獨立董事的主要特征進行識別和細分,試析該制度是否對財務信息質量產生積極影響。
2 文獻回顧
對外發布年度報告是上市公司披露財務信息的最核心途徑,是中小投資者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而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存在,要求獨立第三方機構對年度報告的質量提供鑒證,即審計意見。夏立軍和楊海斌(2002)指出,注冊會計師揭示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因此,除了標準無保留意見之外的審計意見均可被視為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出現瑕疵,有失完整性、真實性和公允性。
目前大多數的實證研究顯示,獨立董事的存在并不能顯著提升公司業績,但出于對聲譽的保護,獨董往往力求減小風險,且一旦在信息披露過程中發生問題將要承擔法律責任(俞偉峰等,2010),這就要求獨立董事嚴格把控財務信息質量、降低財務信息風險。
證監會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比例做出了1/3的強制要求。于東智、王化成(2003)認為,這個比例仍然過低,獨立董事發言權弱,意見是否得到尊重沒有制度性的保障。而Harris and Raviv(2008)的研究顯示,獨立董事人數增多時,“搭便車”問題會使董事會的監督不再有效;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的公司中,外部董事的比例不應過高(Linck,Netter and Yang,2008)。在我國,獨立董事的聘任受大股東影響極大(黃世忠,2001),且極其看重人際網絡中的“關系”(Peng,2003),在這樣的制度和文化環境之下,方曉翼和張楠(2013)發現,我國獨立董事的人數和比例均與財務舞弊行為正相關。
雖然獨立董事不直接參與公司日常管理,但依然存在多種獲取信息以進行監督的渠道,如參加董事會、出席無管理層的行政會議、與員工接觸交流等。工作現場的親身所感、親眼所見有助于獲取更加真實有效的信息,而異地任職的獨立董事需要花費更多成本以獲取信息,存在諸多不便(段海艷,2016),監督職能的履行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約束。
《指導意見》規定,獨立董事連續3次未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的,由董事會提請股東大會予以撤換。王懷明和宿金香(2007)認為,董事會會議是成員間進行溝通的有效途徑,獨立董事出席次數是其工作活躍程度的體現,出席次數越多越有助于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
葉康濤等(2011)發現,獨立董事對董事會議案的公開質疑主要集中于關聯交易和年度報告事項等方面,除此之外,獨立董事也有權對審計事項發表意見,以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間接保證財務信息的質量。獨立董事對議案提出異議不僅能規避法律風險,同時能避免勤勉盡責義務的履行,避免其聲譽受到公司丑聞的負面影響(唐清泉等,2006)。因此,獨立董事會選擇慎重對待董事會議案,關注財務信息質量。
3 分析與假設
獨立董事往往被賦予了客觀、公正的人設光環,是投資者利益的守護者。然而在現實情況中,很多獨立董事與公司管理層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難以代表中小投資者做出公正的判斷,稱不上獨立;同時缺乏對公司經營、財務狀況的認識和了解,且處于信息獲取的被動地位,做不到“懂事”。考慮到中國獨立董事的選聘受大股東所控、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等情況,獨立董事可能難以發揮作用,人數越多、比例越高,其監督職責履行效率越低,公司的財務信息質量越差。
假設一:獨立董事人數與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發生的可能性正相關
假設二:獨立董事比例與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發生的可能性正相關
獨立董事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權,可通過公司里上到管理層下到普通員工等人員獲取進行獨立判斷的有效財務信息。與上市公司不在同一城市工作的獨立董事難以通過零距離的接觸得到一手信息,因為遠程得到的資料難免經過加工或粉飾,且前往上市公司的交通、人力等成本過高,這些因素都不利于獨立董事對財務信息質量進行強有力的把控,審計機構更可能對年報反映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的公允性存疑。
假設三:獨立董事與上市公司工作地點的一致性與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發生的可能性負相關
董事會會議是獨立董事獲取信息、履行監督職責的最基本途徑,會議中對公司的相關重大事項進行討論和決策,對財務信息質量進行基本把控和進一步提升。獨立董事親自參加董事會會議的出席率越高,越能更好地行使監督職權,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質量越能得到更多的保障,年報越可能得到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
假設四:獨立董事董事會會議的親自出席率與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發生的可能性負相關
在上市公司有關年度報告事項及審計事項的討論過程中,若獨立董事發表了非同意意見,則該行為表現出獨董對財務信息相關事宜存疑,是財務信息質量存在問題的潛在信號。在這種情況下,后續的年報審計工作中也很有可能發現更多的問題。
假設五:獨立董事對年報及審計事項發表非同意意見與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發生的可能性正相關
4 數據與指標
本文從國泰安(CSMAR)選取我國全面實施獨立董事制度以來至今所有年度(2004年-2016年)的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在去除缺失值和異常值后,共保留17699組數據。具體變量設置如表1所示。

本文用審計事務所對年報內容出具的意見類型作為指代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的被解釋變量。樣本數據各年度審計意見分類統計如表2所示。其中,標準無保留意見代表審計事務所對年報質量的認可,其數目占到全部審計意見的95%以上,而其余審計意見則或多或少代表審計事務所對年報的真實性和公允性存疑。擬認為審計事務所所出具的意見客觀公允,根據其審計意見構造二值虛擬變量。
解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見表3所示。
5 實證結果與解釋
5.1 模型形式
本章將運用定量的回歸模型驗證前文中提出的諸多假設。由于本研究的被解釋變量—audit_opn(審計意見)是一個反應定性關系的二值虛擬變量,因此通過構造適用于虛擬變量回歸的Logit模型進行檢驗。將P1記作審計意見出現非標準無保留意見(會計報告質量存疑)的概率,即P1 = P(audit_opn=1),則具體回歸模型形式可表示為:
5.2 回歸結果
Logit模型的參數估計一般使用極大似然估計法,使用Eviews進行回歸的結果如表4所示。
根據表3的回歸結果可知,inde_director#項系數為正,符合預期假設,通過顯著性水平90%的檢驗,可見獨立董事人數越多,搭便車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越嚴重,反而會增加公司財報質量存疑的概率;inde_director%項系數同預期相反且不顯著,該系數估計值方差較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大部分公司獨立董事比例剛剛滿足最低要求,數據之間的差異性較小;consistency項系數為負符合預期假設,且極為顯著,表明獨立董事與上市公司工作地點的一致能顯著降低公司財報存疑的概率;att%項系數顯著為負,符合預期假設,表明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親自出席率的提高能降低公司財報存疑的概率;commtyp項系數顯著為正,同樣符合預期假設,即表明了獨立董事對年報及審計事項發表非同意意見與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發生的可能性正相關。
綜上所述,本研究最終得到Logit估計模型如下:
6 研究結論與局限性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探究了獨立董事的基本特征及職能履行概況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將審計意見類型作為評判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的基本指標。研究發現,獨立董事的比例不會顯著影響審計意見類型,而獨立董事人數越多,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的財務信息質量越可能出現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僅僅滿足于達到證監會對獨立董事比例的最低要求,而并非自發聘請,易出現“搭便車”問題,不利于監督職能的實現。
與上市公司在同一城市工作的獨立董事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得以付出更少的成本、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監督職能的履行中來,對公司管理的參與度和活躍度高,本研究表明,這對財務信息質量的保障有著顯著的積極意義。
董事會會議是上市公司做出重大決策的討論場合,獨立董事親自出席是履行工作職責的最主要方式,得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財務信息的情況,而不管是委托他人出席還是直接缺席,都將對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質量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
上市公司中,極少數獨立董事勇于表達非同意意見,但他們的意見往往暗示著年度報告存在問題,與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意見一致,說明他們確實獨立、公允地做出判斷,真正為投資者的利益著想。
本研究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筆者假設審計機構具有獨立性,其出具的審計意見公允可靠,但該假設并不時時成立。例如渾水做空輝山乳業事件中,畢馬威作為連續多年審計輝山乳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卻從未查出其造假行為,而這背后的原因也不難發現:輝山乳業的財務總監曾任畢馬威沈陽所的高級合伙人。當審計機構與上市公司存在關聯,失去了獨立性,審計過程做不到客觀、公正,審議意見便不再具有參考價值,難以真實反映財務信息質量的高低。
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上問題有待深入研究,以更好地發揮獨立董事的功能,規范上市公司的行為,維護市場平穩運行,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參 考文獻
[1] 段海艷.獨立董事缺席董事會會議的成因及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6(15).
[2] 方曉翼,張楠.獨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 2013(19).
[3] 黃世忠.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面臨的挑戰與思考[J].會計研究,2001(10).
[4] 唐清泉,羅黨論,王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辭職行為研究——基于前景理論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6,9(1).
[5] 王懷明,宿金香.董事會特征與企業自愿信息披露[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7,22(3).
[6] 夏立軍,楊海斌.從審計意見看審計質量——上市公司2000年度財務報告審計意見實證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2(10).
[7] 葉康濤,祝繼高,陸正飛,等.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基于董事會投票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1(1).
[8] 于東智,王化成.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理論、經驗與實踐[J].會計研究,2003(8).
[9] 俞偉峰,朱凱,王紅梅,等.管制下的獨立董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基于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經驗分析[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10(3).
[10] Harris M,Raviv A.A Theory of Board Control and Siz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8,21(4).
[11] Linck J S,Netter J M,Yang T.The determinants of board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7(2).
[12] Peng M W.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