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賽男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一重要論述論斷,對準確認識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面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里的“三個意味著”充分表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正發生從大國向強國、大黨向強黨、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變革。
第一,從大國到強國,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正發生歷史性變革。五年來,我們黨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使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6.8%、56.2%。
第二,從大黨到強黨,我們黨的形象正發生歷史性變革。當前,中國共產黨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政黨,但是最大政黨并不一定就意味著是最強政黨。五年來,我們勇于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
第三,從跟跑到領跑,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正發生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近40年,我國基本上經歷了一個從跟跑到并跑,從追隨到趕超的階段。特別是這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球治理改革中積極有為,不僅為世界文明發展傳遞“義利合一”“和諧共生”“互利共贏”的中國價值,而且還通過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注入中國動能;不僅為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國理念,而且還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人類對美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中國已逐步進入引領全球治理變革的新階段。
準確把握歷史性變革所蘊含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何種姿態邁進新時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如何準確把握對歷史性變革所蘊含的機遇與挑戰。
首先,從世情看,隨著國際地位從跟跑向領跑邁進,我國將從全球經濟治理的外圍漸趨核心,權利增加的同時,責任也在增加。一方面,我國更加深入參與國際經濟規則制定,可為自身發展爭取更多話語權,但也會受到舊有國際規則體系受益者的抵觸;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為世界提供越來越多的公共產品將成為必然之勢,這又意味著中國必須為國際規則載體和平臺運行擔負更多成本。
其次,從國情看,隨著國家實力從大國向強國邁進,我國發展活力持續釋放的同時,改革發展任務也更加艱巨。經歷了將近4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雖然少了封閉與孤立的困境、匱乏與貧窮的難題,卻積累了眾多的風險矛盾,同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卻更加強烈。站在歷史的變革點上,如何通過新舊動能的轉化,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如何在堅持“求同”與“存異”相結合基礎上找到最大公約數,最大限度凝聚13億多人民群眾改革共識;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使小康水平線“水漲船高”、覆蓋面“拾遺補缺”;如何建立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世界科技強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都必須要有新的謀劃、新的舉措。
再次,從黨情看,隨著我們黨從大黨向強黨邁進,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顯著提升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依然任重道遠。當前8900多萬的黨員中超過七成是改革開放后入黨的黨員,雖然這些黨員文化程度都有了很大躍升,但和平年代的寬松環境更容易讓人降低要求、放松警惕,甚至上演“溫水煮青蛙”的悲劇。因此,如何把黨員數量優勢化為巨大執政優勢,是處在新時代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新要求。
在正確理解歷史性變革中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只有正確理解并牢固立足于“歷史性變革”,才能更好凝聚起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必勝信念,激發起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磅礴力量。
其一,在跟跑向領跑跨越的歷史變革中,進一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年來中國提倡并不斷致力于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順應了現代人類對世界文明整體發展價值的關切,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得到了極大的認同。但是,從長遠來看,未來如何把我國的利益訴求與國際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在國際秩序深刻變革中進一步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將是實現我國從跟隨到趕超再到引領跨越的關鍵。這需要我們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另一方面,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其二,在大國向強國跨越的歷史變革中,進一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報告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明確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黨中央的莊嚴承諾,更是我國從大國向強國突破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既通過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也要注重“頂層設計”,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差距,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從而在實現大國向強國邁進的同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社會。
其三,在大黨向強黨跨越的歷史變革中,進一步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十九大報告強調,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這表明,在大黨向強黨邁進的征程中,只有進一步把黨建設好,我們黨才能帶領人民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因此,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抓住“關鍵少數”,堅持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從而使我們黨始終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