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昶
十九大報告指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東城區崇外街道各社區黨委積極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積極為居民排憂解難,為居民們辦實事好事,贏得了居民廣泛贊譽。
發揮志愿力量 打造“互助居家”養老模式
西花市南里東區社區是典型的回遷社區,社區居民中老年人口占有很大的比例。2015年崇外街道工委、社區黨委利用專項資金在社區內打造“互助居家”養老模式。兩年間,形成了13支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目前已有志愿者近五百人,其中90%以上都是黨員。
記者在西花市南里東區社區采訪中了解到,這13支志愿服務隊涵蓋治安調解、綠化養護、文化體育、便民服務等方面。高起師傅是住在西花市南里東區社區的一名老黨員,從2015年社區黨委開始創建志愿服務隊以來,他帶頭報名。從2015年到現在,他先后介紹十余名小區居民成為志愿者,自己本人所帶領的電器維修組也從最初的2人發展到現在的9人。為了清晰地記錄志愿服務隊的賬目,從創立之初,高師傅便在記錄本上詳細登記居民姓名、住址、維修內容等詳細信息,到現在記錄本已用了好幾個。
季節更替的時候,居民家中使用的電扇、空調、電加熱等需要維修或者清洗,這時候,高起師傅帶領的維修組志愿者們便開始忙碌起來了。有些老人家中空調的過濾網十多年從未清洗過,志愿者們不怕臟不怕累,將過濾網拆下來,清洗干凈之后再幫助老人安裝回去。由于維修組需要的零件比較雜,每個月高師傅都要跑兩趟西四去“上貨”,小到一塊錢的螺絲釘,大到幾十塊錢的配件,高師傅都會耐心尋找。他說:“有些老人家里的電器用了十來年,廠家都已經停產了,類似這樣的零部件特別難找,但是我們都會盡力去尋找?!?/p>
西花市南里東區社區黨委開展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模式,充分調動了居民的積極性,使社區的老年人乃至中青年自愿加入到各種義務服務團隊中。在這里,他們幫助了別人又感受到了黨組織傳遞出的溫暖,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成立自管會 小區亂停車問題迎刃而解
都市馨園社區原有的停車位已經不能滿足居民需求,導致地面上隨意停放機動車、私裝地鎖的現象嚴重,居民停車難成為社區面臨的一大問題。面對這種情況,都市馨園社區黨委積極探索社區停車自治,創建了富有成效的停車管理新模式。
2015年初,在社區黨委的支持下成立了由15人組成的居民停車自管會。成立之后,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停車自管會和轄區的興隆置業開發商反復協商,經過共同的努力達成協議,將興隆國際的406個地下停車位以每月300元的價格供社區居民使用,解決了居民近三分之一的停車需求。
解決完居民的地下停車位之后,停車自管會的成員就開始打算把地上亂停的車輛轉移到地下。他們先是在社區顯著位置張貼標語、宣傳橫幅等,還對亂占車位的地鎖進行拆除,安裝“U”型樁和花箱。除此之外,地面上停放的大量的廢棄自行車也占用了很大的公共空間,于是,居委會和停車自管會通過協商,決定采取自行車換大米的方式,回收自行車。這兩項措施的實施,社區地面上的公共空間明顯擴大。居委會和停車自管會還引進了智能車輛識別系統,實行“一戶一卡制”,杜絕了周邊商戶、租戶、上班族免費隨意將車停放在社區內的現象?,F在,社區內的停車秩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居民因停車問題引發的矛盾消除了,鄰里間關系更加和睦了。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與都市馨園一樣,崇東社區存在同樣問題。崇東社區共有9棟居民樓,其中沿街開放式的5棟樓,由于樓前沒有規劃停車位,車位緊張,居民私裝地鎖、為搶車位爭吵等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居民擔心安裝的地鎖被執法部門拆卸,私家車一直不敢開走,造成有限的車位無法流動使用,居民為停車而產生的摩擦越來越多。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今年年初,崇東社區黨委將社區停車難作為首要解決問題。社區黨委采取在各樓門張貼通知的形式,召集有私家車的居民召開了社區停車問題意見征求會。會上,居民一致通過引入專業停車管理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并推選出兩名居民作為代表。為使居民能及時了解進展情況,建立了專門微信群。在街道的指導與協調下,社區黨委初步選定了兩家停車公司。在居民大會上,兩家公司介紹了各自的方案及報價情況,居民票決了其中一家公司負責社區停車管理工作。經一周公示后,該公司正式進駐履職。部分居民先前私自安裝的地鎖自行拆除了。目前,有車的居民不再為停車發愁,無車的居民也為小區整潔的環境而舒心。
“擱年初,我就得為找車位犯難。”崇東社區居民劉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只要開車回來,停車管理員就趕忙跑過來,引導并協助把車輛停到指定停車位上,前后不足2分鐘。 社區黨委給我們解決了停車難,我不用為找車位在社區開著車轉圈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