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宏城花園社區地處順義區旺泉街道,常住人口2390人,黨員150人。宏城花園社區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把社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好為民服務,讓社區從一個矛盾集中、硬件老化的老舊小區,變成了一個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幸福社區。
設立“百米服務圈”,營造群眾“貼心之家”。以“我的社區我做主居民議事廳”為依托,配備服務隊,縮小服務圈,做到居民百米內需求有回應。小區里有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喜歡吃餃子,服務圈的志愿者一有時間就上門為她包餃子,陪老人聊天解悶。為解決黨員群眾的后顧之憂,社區黨組織推行了為上班族、社區70歲以上特需老黨員、老干部以及空巢獨居老人和貧困殘疾家庭提供上門代買、代辦等“私人定制”服務,解決了黨員群眾的現實困難。今年以來,共召開“居民議事廳”40余次,提供“私人定制化”服務2000余人次。
啃下環境治理“硬骨頭”,建設百姓“美麗之家”。“小區改的是環境,暖的是老百姓的心”。社區建于2000年,十幾年來社區技防設施老化、路面破損、停車位緊張、樓體沒有外保溫等,社區黨組織發揮潤滑劑作用,一方面聯合居委會推行居民對社區物業的監督評價機制,督促提高社區物業服務水平,另一方面組織修訂《居規民約》,廣泛吸納居民意見建議,提高家園意識,通過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物業公司三管齊下,社區居民協同共治,爭取了駐區開發商、街道3000余萬元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社區景觀、擴建老年人活動中心等11項民生改造工程,重點解決了居民熱點、難點問題17起、物業問題7件,社區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前陣子,社區一位75歲的退休教師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題目為“春天的花海,幸福的宏城”的圖文,把社區花園式的環境、設施齊全的休閑廣場以及博物館、舞蹈室等各個角落拍了個遍,一時間火遍了朋友圈。
推行“樓棟熟人圈”,打造居民“溫馨之家”。為了將社區的“生人社會”向“熟人社會”轉變,社區推行“樓棟熟人圈”。以一個單元為單位,社區黨組織每月定期組織居民聚會,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互相認識了,慢慢地就變成了“熟人”,平時出門打招呼,沒事串個門、聚個餐,社區變成了一個大家庭,同時鄰里的和諧也成為彼此的守護者。2016年,居民們在閑聊中了解到4號、13號樓老年人居多,于是向社區提出安裝安全扶手的建議,社區很重視,很快籌集了兩萬元進行了安裝,為社區老年人的出行提供方便,社區居民紛紛點贊。
社區黨組織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帶著感情作好各項工作,真正將社區的大門變成了百姓的家門,黨員群眾紛紛說“幸福宏城,回家的感覺真好”。
(責任編輯:孫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