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偉
北京城建集團和它帶領的施工隊,被稱為北京建筑業“鐵軍”,曾讓鳥巢、國家大劇院、首都機場T2T3航站樓等世界知名建筑拔地而起。2015年8月23日和2016年2月25日,這家企業兩次中標北京新機場主體工程后,負責這項工程的新機場項目部,漂亮地打了三場戰役。
一戰基礎樁
北京新機場不僅有世界最大的單體機場航站樓,還是世界第一個有高鐵、地鐵下穿的機場。這兩個世界之最,又讓北京新機場成了世界上基礎樁最多的機場之一,有1萬多根,是亞洲第一的首都機場T3航站樓4000根基礎樁的2.5倍。
基礎樁是一座建筑扎在地下的混凝土柱子,支撐整個建筑。具體做法是先挖一個叫“基坑”的大坑,在基坑里打出一個個深井,往井里放進鋼筋籠子,澆筑混凝土才完成。基礎樁是建筑的“根”。新機場1萬多根中,有8000根直徑1米、深40米,舉世罕見,而且新機場建設指揮部規定,所有的基礎樁要達到98%的優等率,比一般工程的80%高了很多。
2015年10月中旬,一個280米見方、20米深的“基坑”挖出來。按照施工進度表,到2016年1月底,必須把1萬根基礎樁打下去。北京城建集團新機場項目部從北京和外地,調了8支鉆機隊50臺鉆機上陣。項目副總指揮、執行經理李建華一算:工期還剩100天,如遇大雨大雪霧霾天,鉆機就要停,刨去這些不可測因素,每臺鉆機每天至少打4個深井才行。一天晚上,李建華下到基坑里,發現50臺鉆機日夜不停機,但大多數每臺每天只打2-3個井,進度很慢,甚至有一個鉆機隊有4臺機,一星期才打一個井。李建華問各家原因。有的說新機場所在的大興南部地區水汽大,霧天多,影響視線;有的說,這個工程要求很高,太難干。
問到4臺機一星期只打一個井的鉆機隊,鉆機手說:“鋼筋籠子跟不上,打多了沒用。”又問隊負責人,綁鋼筋為什么不多調些人?回答說:“多上人工資成本就高。”這個隊屬于一家國企,李建華當場就火了:“你還是國企呢?!就知道算經濟賬,不知道算政治賬,你就是一個眼里只有錢的包工頭!”李建華抄起手機,把這個隊所在國企負責人叫來,嚴肅地說:“新機場是政治工程,你們干不了就馬上撤,以后別到城建集團來充數!”這家國企負責人羞愧難當,立即撤換了隊負責人,把一個叫李海的勞模調上來。
李海是好樣的。他拉來一個集裝箱辦公室,放在基坑邊,叫人買被子買床放進去,“我就住這兒了,24小時盯工地”,一住4個月。他認為企業把名譽丟了,就是最大的經濟損失,便不惜代價,用增加人員、獎勤罰懶等手段,很快解決了鋼筋籠跟不上問題。他發現,一些鉆機隊打樁速度慢,與鉆機布局不合理有關,光顧打井,沒顧上避開擁堵的時段、路段,井打好了,混凝土罐車和鋼筋籠吊車卻堵在路上窩工。他在辦公室掛上一張鉆機布局圖,每天研究各家鉆機布局,靈活調整自家鉆機位置,讓打井、吊鋼筋籠、澆混凝土一氣呵成。
這年冬天出奇冷,是30年不遇的極寒,晚上氣溫降到零下十七八度。頭戴紅盔的值班員請求李海給集裝箱辦公室裝空調取暖,李海不同意:“管理人員就要和工人一起甩開膀子干,隨時解決難題。躲在空調屋里能干啥?”每天后半夜,在基坑邊辦公的李海,都要站在坑沿瞭望,總能看到自己隊值班的幾個紅盔,全都在鉆機旁指揮。
李海的鉆機隊出現了驚人巨變:4臺鉆機每臺每天最少打4根,多的打7根,引來其他隊參觀學習。項目部也在打樁期間開展了勞動競賽,每10天評一次,效率最高的發流動紅旗和獎金。李海隊第一次沒奪到,后面次次坐莊,共得獎金60萬多元,在2016年元旦那天,完成494根樁,提前一個月拔得頭籌。項目部也不含糊,從其他慢隊手里收回72多根樁,交給李海干。李海隊是一條快魚,追得其他隊也拼命游。
李建華在每天夜里10點,帶著項目部總工程師段先軍、生產副經理熊計富、安全副經理程富財,趟著泥水檢查工地安全、質量和進度,精心組織、精心控制,目標明確、獎罰分明,迎難而上,再創奇跡。很快,每臺鉆機速度提高明顯,從平均每天2-3根,提高到4-5根以上,終于在2016年1月17日晚上9點打完最后一根,提前13天完成1萬根任務。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給項目部發來感謝信,稱贊“你們是一支團結拼搏的高效團隊”。
二戰精品工程
在新機場項目部,很多人都知道經理李建華干工作“眼里揉不得沙子”。新機場工程質量是他的命根子,誰在質量上出問題,就等于往他眼里揉沙子。2016年6月的一天,李建華發現一段剛完工的排水溝,在拐彎處不順直,砌歪了,立刻打電話給項目部負責質量的副總工程師侯進峰,要求處分負責驗收的技術員,并下令把這段膝蓋高、十幾米長的水溝全部扒了重來。
這件事之前,在地下二層澆筑11米高的第一根水泥柱時,負責人牛德利帶著工人像繡花一樣,繡出一根玉石般光滑細膩的柱子,被集團領導評價為“完美”,成了新機場建設“質量優良”標桿!
這兩件事讓侯進峰深思。使用同樣的設備、材料和方法,為什么工人們的工作質量大不一樣?項目部只有幾個管質量的技術員,加上工地幾十個質檢員,與8000名工人相比微乎其微,靠人盯人戰術會很累。侯進峰也知道,靠制度管有效,但很難管到人心。制度之上,還要有先進理念管靈魂。
一次,又發現一處水泥墻體有小部分麻點,但屬于合格品。按照項目部質量規定,合格品也要處罰。侯進峰罰了這個工區2萬元。此事到此就結束了?侯進峰請示了李建華,決定召開現場警示會。各工區的管理人員、施工隊長和工人代表來了500人。侯進峰說:“人生有三個錯誤不能犯:低級錯誤,重復性錯誤,后果嚴重的原則性錯誤。這處麻點墻三個錯誤都犯了,必須受到處罰。但從里面吸取什么教訓呢?不是有些人說的‘下不為例,下次小心點,而是要多想想,咱們別妻離子到這兒來,光想著掙錢學本事就夠了?不學著做人,不提高道德水平,不長出一顆對得起國家的良心,不養成好人品,能行嗎?新機場是國家重點工程,干出精品工程就是咱們的道德、良心和人品!”
2017年夏天,形如靈芝的航站樓鋼網天穹開始焊接。240多名江蘇滬寧鋼機公司的焊接工爬上屋頂,忍著攝氏38度高溫、70度鋼球鋼管溫和上千度焊槍溫,一次焊接4小時不下來,沒有尿,只有汗,換來了高水平的焊接質量。
三戰技術創新
新機場項目部負責施工的技術人員有十幾位,平均年齡30歲出頭,領頭的總工程師段先軍40歲出頭。“兩出頭”差距差在段先軍是建設T3航站樓、京東方大樓、內蒙古科技館新館、北京英特宜家購物中心的頂梁柱,而年輕的技術人員中,有8位是稚氣未脫的新畢業大學生。段先軍認為,年輕不是劣勢,不摔打才是劣勢。很多歲數不小的人,只增歲數不增光,就是缺少重大工作的錘煉,見到風口浪尖就躲就推,一輩子難成氣候。
段先軍決定,讓年輕人熟讀施工圖紙和方案,在工作日全部下到工地,與施工現場對照是否一致,提出問題和疑惑,在雙休日兩小時“茶話會”上開展頭腦風暴,討論解題對策。段先軍還與大家分享自己歷經的重大工程項目管理經驗,聽取年輕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心得。彼此亦師亦友,都在發現和汲取對方身上的“養分”。段先軍說:“一遍實干,一遍總結,等于把一個工程干兩遍。”
2016年6月底,1萬根基礎樁上面2.5米厚、411×513米超長超寬的混凝土底板澆注成型,像打開的一只巨型手掌,托起航站樓核心區。這只手掌上,有一件設施屬世界首創:橡膠隔震支墊,位于地下一層1152根支柱和樓板之間,每個直徑0.6-1.5米、重3-5噸,能減輕高鐵、地鐵下穿和地震帶來的震動。按照常規辦法,這么大的設施加上鋼筋混凝土要安放到位,必須靠3臺塔吊接力運送,每運一次要倒運3-4次,會造成“人等料”現象。
段先軍和年輕技術人員很早就預測到這個問題,從5月開始琢磨怎樣加快速度,翻爛了國內外大型建筑史,就是找不到好招兒。有人建議修一條路把汽車開進去,但汽車掉頭、錯車都占用很寬的作業面,讓工人沒法干活。建議被否了。有人靈機一動,提出架一座橋,能省不少地方,還不影響橋下干活。
嘿,這個提議讓很多人感到“有門”,氣氛頓時活躍了。學過橋梁專業的說,簡易橋有兩種:一種是架在河上的貝雷橋,可花錢租用,但有鋼梁構件尺寸固定、笨重、跨度小、支撐多的缺點;另一種是自架橋,靈活快捷,想架哪架哪,而且架橋鋼不浪費,等橋拆了還可搬到樓上當鋼網屋頂施工架。很多贊成自架橋的又提出新問題:上橋的汽車輪子不穩定,需要很多鋼梁當支撐點,成本太高,再加上汽車橋上掉頭更難辦,這個方案有缺陷。
有人忽然想到小火車:“小火車就不用掉頭,兩條鋼軌兩條線,力點固定,能省很多鋼材。”大家的頭腦被點燃了,“航站樓這么寬,建一座橋可不夠,一南一北來兩座,每座可用兩部雙向行駛的小火車”。段先軍一聽有理,馬上派人到一家軌道公司打聽小火車。人家提出兩個問題:一是采用柴油動力還是電動力?二是雙向軌道要不要變軌,如何變軌?
紙上談兵不如實戰。段先軍和大家在一塊空地上鋪了兩條雙向軌道,拉來一節車廂,請來一位鐵路退休工人反復演示,使大家看明白:用電動火車需要拖一根長電纜,容易磨壞漏電;而用柴油動力除了每天加油費點事外,安全系數卻很高。雙向軌道多拉快跑,就要增加小火車,就要有變軌。最后還決定,為了節省人工成本,不使用專人駕駛,采用現已成熟的遙控技術就行。
半個月的頭腦風暴和調研、反復論證,棧橋和軌道小車的方案出爐,并通過了專家組的論證,沒多久,在超大平面混凝土結構施工場地上,一南一北兩座鋼棧橋建成了,長度分別是489米和670米,每座鋼棧橋上鋪設4條鐵軌,配備8臺小火車,提高功效3到4倍。有人評價,這是國內房屋建筑工程中,第一次采用棧橋運輸,能推廣復制。
段先軍和十幾個年輕人,又在新機場工地碰撞出一串串火花:獲得第六屆“龍圖杯”全國BIM大賽施工組一等獎,勁性結構快速連接節點、檢測樁樁頭加固一體化、便攜式十字標靶等十幾項發明、實用新型和軟件著作權,工程榮獲2016年度全國建筑業創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新機場時稱贊“現場管理井井有條”,這個夸獎,是北京城建集團和它帶領的施工隊“三戰”新機場的成果,也是這個集團新機場施工團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信念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