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楊麗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經濟的發展更加離不開健全的財稅體制,我國對稅收制度的改革和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重視,“營改增”制度就是近年來給我國經濟帶來極大影響的一項重要制度改革。本文淺談了“營改增”給服務業帶來的多重影響,并結合實際,提出應對轉變的策略,為更多的企業爭取制度上的優惠。
關鍵詞:“增值稅” 服務業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b)-137-02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稅收制度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舉措,從2015年發改委發布《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至今,“營改增”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大力推廣,覆蓋領域幾乎遍及了各行各業。由近幾年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這一舉措為擴大市場需求,優化產業結構,實現更加合理的社會分工增添了動力。服務業作為最為復雜龐大的營業稅納稅行業,“營改增”同樣為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改變。筆者站在財務管理者角度,結合改革后近幾年來服務行業的發展狀況,積極探索“營改增”給服務業帶來的影響,并提出合理建議。
1 從營業稅到增值稅
如今,財務管理者們不再核算營業稅,營業稅已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但在營業稅與增值稅并行的年代里,二者曾是我國的兩大流轉稅種,我國的服務行業主要繳納營業稅,營業稅征稅范圍極廣,在生產生活中只要有交易活動發生,就會帶來相應的納稅義務。然而對于一些難以明確劃分行業屬性的企業來說,“兩稅并行”的弱點便凸顯出來,其主要代表就是兼備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生產性服務企業,此類企業的特點即為難以將其明確劃分企業類型,這使得納稅時在增值稅與營業稅的核算上產生意見分歧。其實,在1994年的稅制改革過程中,“營改增”已經處于萌芽狀態,兩稅合一的理念悄然形成,預言了我國未來的稅制改革發展走向。果然,2012年1月1日起,我國在上海交通運輸行業和部分現代服務行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2015年初,“營改增”范圍擴大到金融業、建筑業、房地產業等社會服務行業;2016年5月1日,我國實現了全行業“營改增”,營業稅的繳納成為歷史。至今,“營改增”制度的廣泛實施已經經過了五六個年頭。在這一階段里,我們切身體會到了“營改增”制度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號召下,我國的稅制體制改革又向前邁出了穩健的一步,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更有力的稅收制度保障。
2 為什么要“營改增”
我國早在2015年就已經逐步采取停止征收營業稅的措施,就當時的稅收制度對比如下。
首先,“營改增”使稅收制度更加合理。就稅額計算方法來說,營業稅根據營業額征收,增值稅根據增值額征收。營業額乘以相應的營業稅稅率(20%)即可得出營業稅額,然而在多環節的經濟活動過程中,營業額被多次疊加計算,大大增加了納稅人的稅負;而增值稅則避開了這一缺陷,使納稅額更加接近合理水平。體現了公平賦稅的稅收理念。
其次,“營改增”為納稅人提供了有力保障。就征稅對象來說,增值稅只對商品流轉過程中價格增加部分征稅,避免重算、多算稅額;而就以往的營業稅稅收規定,營業稅根據營業額計算,無論企業盈利與否都要繳納營業稅,這對原本就運營不利的企業來講又是一項沉重負擔。
最后,“營改增”有利于企業發展。就企業規模來說,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按3%的征收率繳納增值稅,稅負降低明顯。從上海試點初始階段的稅收情況反饋來看,多數中小型企業稅負明顯下降。這無異于為企業的進步發展增添了動力。
綜上,營業稅的征收制度已經不符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和經濟狀況。結合具體實際,根據市場需要,“營改增”制度的確立與實施非常必要,并且從改革之后近幾年的國民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營改增”制度確為因勢利導的優良之舉。
3 “營改增”對服務業的影響有哪些
一直以來,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據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服務行業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發揮了突出貢獻。就GDP占比來看,2010年,服務業GDP占比已有44.2%之多,在之后幾年里穩步攀升,2015年達50.5%,2016年達51.6%。就服務業勞動就業占比來看,同樣呈現增長趨勢,2014年~2016年的統計數據分別為38.4%、40.6%、42.4%。服務業勞動就業占比由美國學者富克斯研究提出,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服務業在經濟生活中為勞動就業帶來的貢獻程度。可見服務業的發展對解決就業問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對于服務業這樣一個龐大的納稅主體來講,稅收制度的改革勢必會給服務業帶來較為深重的影響。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營改增”制度在服務業行業內體現出的兩面性。
3.1 正面影響
3.1.1 降低稅收成本,避免重復納稅
“多環節、不重復”這一優點在全行業領域內均有所體現。那么對于服務業來講,在營業稅被取消之前,服務業企業既要繳納增值稅又要繳納營業稅,而且營業稅中重復征稅疊加產生的“虛高”稅基在無形中增加了服務業的納稅壓力。營改增之后,不僅征稅對象有一定變化,稅率也有所改變。就交通運輸業舉例說明:營改增之前,交通運輸業營業稅征收率為3%,計稅依據為營業額,稅負不可轉嫁。且納稅人在繳納營業稅的同時還要繳納增值稅;營改增之后,運輸業的增值稅稅率為11%,表面看來稅率增高幅度很大,但計稅依據由原有的營業額變為增值額,這樣一來稅款的繳納就與流轉環節的多少無關,增值部分即為納稅依據,與營業額相比稅基明顯降低。另外,稅負可轉嫁,部分增值稅可以抵扣。對比來看,增值稅的繳納額低于營業稅,優勢可見一斑。
3.1.2 有利于銷售與服務的結合,促進合理分工
“營改增”之前,企業偏向于“大而全”的經營模式,其原因在于增值稅與營業稅的抵扣環節缺失。服務類企業購進商品無法抵扣,銷售類企業購買服務也無法抵扣,為盡可能降低納稅金額,多數企業選擇了既經營銷售又提供服務的經營管理模式,雖然降低了納稅成本,但這從很大程度上給專業化分工帶來了無法逾越的障礙。“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最大利益就是部分增值稅稅額可以抵扣;例如,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即可扣除票面注明的銷項稅額。有了可靠的抵扣環節,服務類企業不需要在降低購貨成本上多花精力,可以全力投入到服務提供上,這在無形中促進了企業經營內容的規范化、專業化。進而促進崗位的專設專立、權職對等,并且減緩了就業壓力,真正做到個人進步與企業發展比翼雙飛。
3.2 負面影響
3.2.1 增值稅可抵扣范圍過小,稅負不減反增
作為第三產業,服務類行業涵蓋范圍十分廣泛。“營改增”帶來的顯著成效在多數行業中有所體現,但對于某些行業來說反而加重了稅收負擔,就交通運輸行業舉例說明:根據2016年交通運輸行業納稅情況報告顯示,有42%的交通運輸行業表明“營改增”加重了交通運輸行業的稅收負擔,究其根本我們發現,以交通運輸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其勞動力成本、經營用車輛租金、勞保費占據了行業成本的很大比重,但這三項均未被納入可抵扣范圍,而恰好車輛燃油費、修理費等附加費用屬于可抵扣范圍,這一部分的可抵扣數額對于龐大的稅基來講無異于杯水車薪,加之稅率由原來的3%變為11%,稅基又有所增加,綜合來看,運輸業的稅收負擔較之以往有增無減。這種狀況會導致第三產業因稅收負擔問題而失去了行業之間的競爭優勢,給服務類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阻力。
3.2.2 “營改增”政策尚未完善,抵扣依據過于單一
“營改增”制度使稅額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可抵扣項目增多使得稅基減少,抵扣需要合法依據。眾所周知,要想抵扣增值稅就必須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并非所有行業均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例如餐飲業往往可能根據自身需要向農業或個體商戶購買食材,然而此類供貨商均無法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或不具備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能力,導致大部分增值稅額無法抵扣,因此,服務業的稅負并沒有減少或反而加重。
4 如何合理減輕“營改增”政策給服務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4.1 適當拓寬服務業的可抵扣范圍,真正實現合理納稅
由營改增帶來的負面影響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于多數行業來說,增值稅可抵扣是降低稅負的關鍵所在,抵扣越多繳稅越少。那么對于服務類行業來說,現有的可抵扣項目遠不足以凸顯出“營改增”制度帶來的稅額降低程度。可抵扣范圍若能涵蓋勞動力成本、租金、保險費等主要服務類成本,稅基將會大幅度下降,即使稅率有小幅度調整,也不會對增值稅稅額浮動有太大影響,既能減輕服務行業的納稅負擔,又能給服務類交易的進行注入新鮮活力,是不可多得的優良舉措。
4.2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社會分工
在兩稅并行的時代,大多數企業青睞于既生產貨物又銷售服務的經營管理模式,導致在崗人員專業水平不足,企業運轉疲勞,經營水平難以提高,不利于企業打造“精英產品”。呼吁政府引導企業調整生產經營方式和產業結構,加強不同崗位從業人員素質培訓,強調“高水平、更專業”的經營方式。統籌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相互促進,相互完善,為優秀人才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為服務業快速發展儲備雄厚的人力資源,推動服務業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配合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4.3 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加強財務部門技能培訓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接觸新事物、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服務業正處于制度改革初期,還未完全成熟,就應在此時抓住機遇,緊跟制度改革潮流,不斷學習。作為財務人員,更要有敏銳的經濟思維,加強新政策的學習,鞏固原有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知識,溫故知新,熟練掌握新制度下增值稅的正確核算方法,積極合理避稅,力求為企業做出更大貢獻。站好服務業財務人員“營改增”制度實施的第一班崗。
5 結語
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我國的稅收制度日趨完善,“營改增”制度的制定、頒布和實施使我國的稅收制度向著更加合理更加惠民的方向又前進了一大步,對此,無論是納稅企業還是財務人員都應該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走勢抱有信心,筆者始終相信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服務業企業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配合國際經濟走勢,加快服務業向現代服務行業的轉型,努力拓寬國際市場。而稅收制度的不斷完善恰好為此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為服務業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新.營改增對服務業的影響及完善建議[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4(9).
[2] 張巖.服務業“營改增”后的財務應對[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6(16).
[3] 羅小蘭,鐘敏華.淺議“營改增”對服務業的影響[J].江蘇商論,2016(3).
[4] 李瓊,楊帆.營改增對服務業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19).
[5] 朱文君.“營改增”對服務業的影響[J].經濟視野,2014(13).
[6] 丁智利.營改增對服務業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5(16).
[7] 王旭蓉.“營改增”對服務業發展的影響[J].長江大學學報社(社會科學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