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任 趙繼偉
摘 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為了長期發展,容易產生閑置固定資產,不僅降低了企業資產價值,還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成本壓力,大量閑置資產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只有把閑置資產盤活,才能改變這種局面,進而達到降本增效、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目的。這不僅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捷徑,也是當前建立節約型、和諧型社會的要求。
關鍵詞:閑置資產 盤活 增效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b)-146-02
1 什么是閑置資產
我們通常這樣定義閑置資產,它是指已停用一年以上,目前已經不再需要使用的,或已經被新購置的具有相同用途的資產所代替的資產。比如企業閑置的設備、土地、房屋等。也就是說閑置資產是企業利用率較低或是在日常經營中已經不再使用的資產。首先,閑置資產與不良資產為兩種類型的資產,人們經常把它們混為一談。我們所說的企業的不良資產是指企業還未進行處理的資產凈損失和潛虧(資金)掛帳,以及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應提未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各類有問題資產的預計損失金額。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把閑置久了的資產當作不良資產進行了處理。
2 閑置資產的形成原因
閑置資產的形成原因既有政策性原因,還有管理失誤和人為因素等,具體表現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2.1 企業改制或產業結構調整
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國家陸續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改制、產業結構調整成為了當今時代改革的主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雖然企業改制對原有經濟資源進行了重新配置,但是也引發了大量資產長期沉淀、積壓,造成的嚴重資源浪費問題也不容忽視。
2.2 投資決策失誤
一些企業受原來計劃經濟的影響,因對國有資產無償占用和缺乏責任約束,使之配置很不合理,讓自己走進了重復建設、重復購買的怪圈,極容易造成大量資產長期閑置或半閑置,產生嚴重浪費。那些因決策失敗導致資金鏈斷裂的企業,就會被迫申請破產、倒閉,這也成為閑置資產不斷增加的重要原因。
2.3 設備更新換代
當代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科技的發展不僅讓我們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企業產品更新換代的時間間隔也被大大縮短了。企業生產設備的更新與技術改造水平的提高,大大促進了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使那些因不適應市場需求而落后的設備也逐步成為了閑置資產。
2.4 企業經營者管理不善
現代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部分企業由于內部管理存在一些缺陷或是財務結構不合理,再加上領導決策水平低,只看重當前利益,不謀求長遠發展,最后因經營管理的失誤或疏漏,造成企業經營資金不能增值甚至虧損, 為了減少成本費用,避免更大的損失,企業就會人為地關停機械設備,進而導致企業閑置資產的形成。
3 閑置資產的不良影響
3.1 有悖會計核算原則
閑置資產是暫時不使用的資產,因為在財務報告上顯示,所以仍然要計提折舊,這樣容易造成資產數額偏大,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資產目前的運營現狀,從而造成財務數據失真。這顯然與《企業會計準則》中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原則、穩健原則相悖。
3.2 最終成為企業的沉重包袱
閑置資產會產生一定的管理費用和人工費用,這不僅成為企業的沉重包袱,也很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一是企業為了管理自己的閑置資產,不僅要對資產設備進行定期維修保養,還要雇用一定數量的人員對其進行管理。二是需要提取折舊費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明文規定,企業除了對已提足折舊的資產以及需要單獨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不計提折舊以外,所有固定資產均應計提折舊費用。三是閑置資產還會占用其他資源,從而形成另一資源的閑置。比如放置閑置資產的土地。四是企業每年都需要對閑置的資產進行盤點清查,這樣既增加了職工工作量,還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給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3 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
現代市場經濟活躍、資本市場蓬勃發展,這些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合理地資產結構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如果企業不能合理地實現其資產的使用價值,那么企業就會面臨很大的經營風險。有些企業長期以來存在的大量閑置資產,不僅使會計報表存在水分,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實,還會影響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聲譽和籌資能力,進而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閑置資產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客觀上成為阻礙經濟發展和企業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礙。為防止資產貶值,使閑置資產合理流動,企業應對其進行優化配置和組合,達到最有效的利用,這也是企業經營者首當其沖考慮的問題。筆者從閑置資產的處置原則和處理途徑展開討論如何有效處置閑置資產。
4 閑置資產的處置原則
閑置資產處置是一項涉及面廣泛、且具有政策性的工作。為了積極、穩妥、有效地開展這項工作,防止資產流失,維護企業資產權益,在處置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4.1 依照法律的原則
企業在處置閑置資產時,必須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4.2 公平競爭的原則
凡是涉及到租賃、拍賣、轉讓的閑置資產(比如企業的閑置土地、房屋、機械設備等),企業必須要嚴格按照透明、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買賣。
4.3 有償處置的原則
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閑置資產處置必須是有償的,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服從價值規律要求的經濟活動。
4.4 “對癥下藥”原則
堅持“對癥下藥”,避免一哄而起,產生盲目化傾向。
5 閑置資產的處理途徑
為讓閑置資產有序地流動起來,首先我們應對閑置資產進行一次摸底調查。在掌握閑置資產所處位置、具體數量、現有狀況和基本用途的基礎上,確保資產安全完整。其次要采取相應的辦法,提高閑置資產的使用效率,實現有效利用閑置資產的目標,從而實現閑置資產增值增效。我們可以根據閑置資產的性質、用途等,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解決閑置資產的問題。
5.1 開展租賃業務,盤活閑置資產,實現閑置資產的再利用
那些對企業自身來說已不再需要的資產,但因整體完好、且有利用價值的閑置資產,如設備、房屋、場地等,可以通過尋找租賃市場的辦法,開展租賃業務,或實行個人承包的方式,實現閑置資產的再利用。這樣不僅可以收取一筆租金,解決企業資金問題,還可以改善經營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5.2 建立資產管理信息化交易平臺
可以建立企業資產信息庫,實行網絡化管理。在信息交流的同時,打破區域、部門、行業界限,建立閑置資產自由靈活的交易市場,引導其有序、規范、高效地流通。在閑置資產得到有效轉讓的同時,盡量減少資金占用,以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盤活閑置資產的目的。
5.3 對外投資
對于閑置的資產,企業可在物盡其用的基礎上,考慮采取對外投資的辦法,盡可能地把閑置資產利用起來,使其取得與自身價值相應的投資收益。可能一些閑置資產對企業自身已經沒有可利用價值,但是對其他企業可能是有用的,租賃方與承租方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把這些閑置資產進行投資利用。這樣閑置資產不僅得到了充分利用,在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的同時,還大大降低了企業經營風險。
5.4 公益性捐贈
那些對企業作用不大的閑置資產,可以以公益、救濟性的捐贈方式進行處置。這樣不僅為企業抵扣一部分應納稅所得額,還為企業提高知名度做了免費宣傳。
5.5 進行技術創新,改造閑置資產
很多閑置資產是由于技術水平落后,被新科技產品逐漸取代閑置的。對這部分閑置資產,應積極培養、鼓勵員工進行技術創新,通過技術手段改進,使其滿足當今社會需要。這樣不僅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還盤活了閑置資產,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
5.6 面向社會公開拍賣,挖掘經濟潛力
企業因破產倒閉等原因,造成的資產閑置,可以借助交易平臺,以面向社會拍賣轉讓的方式進行處置,既達到盤活閑置資產的目的,還可獲取閑置資產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成功挖掘了企業閑置資產的潛在效益。
5.7 申請報廢,減少損失
對那些采取了一定措施,仍不能給企業帶來任何經濟效益、且沒有變現價值的閑置資產,可通過申請報廢,減少損失的方式進行處置。
綜上所述,閑置資產如果處理好了,不僅可以讓企業甩掉沉重的包袱,還能使企業現有資產高效運轉。閑置資產的盤活工作,對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保障財務信息真實性以及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效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立新.加大閑置資產盤活力度 強力推進提速增效[J].商場現代化,2007(24).
[2] 安衛華.盤活企業閑置資產方法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