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中,特別是在國家供給側改革與“一帶一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國土資源行業也在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和人力資源需求,那么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去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呢?本文著力探討了該類高職院校創新就業工作機制的途徑,以期實現學生“進口旺、出口暢”良性循環的招生就業工作目標。
關鍵詞:創新 就業工作機制 途徑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b)-184-02
我國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中,一直在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由此也帶來了各行各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特別是在當前國家供給側改革與“一帶一路”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國土資源行業也在調整其產業結構、人才結構及人力資源需求,那么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如何建立相應的就業工作機制以適應變化調整中的產業結構,從而實現“進口旺,出口暢”的良性循環呢?這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也是該類高職院校必須直面的問題之一。
針對這一問題,項目組成員展開了相關調研,對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就業工作機制展開了探討,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了解國土資源行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人才需求
根據《國土資源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未來幾年國土資源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到2015年,國土資源系統人才總量達到34萬人左右,比2009年增長5%左右。地勘行業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達到21.5萬人,比2009年增長30%左右,其中資源勘查專業技術人才達到15萬人,比2009年增長25%。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家的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在2016年《國土資源人才發展報告》中提出了國土資源人才發展的“四新”要求,即人才要有“新結構、新質量、新動力、新環境”,指出“十三五”時期國土資源人才戰略應從服務國土資源事業中心發展和國土資源人才自身發展兩個戰略維度出發,致力為國土資源事業科學發展培育、聚集規模和能力素質相匹配的、高績效的可持續人才隊伍,全力構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環境和平臺(《國土資源人才發展報告(2016年)》解讀)。為此,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與同類背景的本科院校一樣,擔負著輸送國土資源行業發展所需人才的重任,畢業生能否適合其需要,建立人才需求與供應相匹配的就業工作機制,是當下應當著力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2 構建較科學的就業工作體系
所謂體系,泛指一定范圍內或同類的事務按照一定的秩序內部聯系組合而成的整體,是不同系統組成的系統。高職院校就業工作體系就是立足當前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的現狀,以創新職業指導與服務為先導,以促進高職學生的充分就業與職業發展為目標,以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大力建設專職工作隊伍為核心,以穩定的師資隊伍為保障,以校企合作為平臺,積極探索,不斷完善推動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工作系統。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要力求做到“三化”。
2.1 組織領導體系階梯化
要真正實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就要把就業工作列入學院年度黨政工作要點,把就業工作擺在學院工作的重要位置,各教學系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就業機構即使與招生機構合署辦公,也要配足人員,有專人對系部就業工作進行指導與督查,職能處室與系部要實現溝通經?;⒅笇СB化,而不是只在上級考核或者在學生畢業就業時要求教學系部上報數據,只有責任明確,指導到位、溝通及時,才能實現就業工作全院一盤棋的格局。
2.2 就業指導、服務全程化、全員化
就業工作不能只局限于畢業生找工作時的幫扶,而是從招生開始一直到學生走上并適應工作崗位的全過程,是一種循序、遞進的動態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分階段進行就業指導。即學生在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就會向招生處打聽一些情況,這時就會根據他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課程成績等給予他專業選擇的參考建議;在學生入校后,則要通過就業指導課程賦予他“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給予職業喚醒;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專業老師要向學生介紹本專業的入職標準、學科前沿理念、考證考級要求等,使學生逐步確定職業發展方向;最后進行擇業心理指導及面試技巧的指導。最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對其進行一定時間的就業跟蹤,確保學生能適應工作環境。這樣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就形成了招生專干、輔導員、專業老師、就業指導及心理成長輔導老師等全員參與、全程關注的就業指導網絡。
2.3 就業工作考核激勵機制合理化
這是指參與到就業工作中的各部門和個人的獎懲力度、獎懲方式要合理,要責任到部門,落實到個體。即分管院領導、職能處室、系部、相關老師等,分工明確,考核細則可操作,使得考核能真正落地,獎懲能真正實現激勵作用。
3 建立專業化師資隊伍
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要把就業指導課程當作一門專業課一樣對待,既要建立完整的課程體系,也要建立與之匹配的師資隊伍,可以在現有師資隊伍的基礎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逐步實現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所謂“走出去”,就是把現有教師外送培訓,考取諸如“就業指導師”或“職業指導師”等職業資格證。還可以派出到就業指導工作做得好的高校參觀學習,也可以像專業教師一樣到企業參加頂崗實踐,從而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至于“請進來”,則是請企業專家到學校開展與就業相關的專題講座,或者把校企合作中的企業人員引進來參與就業指導工作,成立“專家工作室”,搭建校企合作開展就業指導新平臺。還有往屆畢業生且在工作崗位上有一定成績的“學長、學姐”也可以補充到隊伍中來,從而使學校與企業在就業指導中形成合力。這樣,就建成了較為穩定的專兼結合、校企合作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且這支隊伍既能把握國土資源行業的特點及其發展的趨勢,又具有與企業發展對接的就業指導、服務知識。
4 構建立足行業而又不限于行業的就業指導實踐體系
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在理論上為學生提升就業能力提供了幫助,但很難完全實現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的目標,就業指導實踐體系的構建能補充課堂教育的不足與局限性。因此,可以契合國土資源行業背景,在就業指導體系的建設中分年級開展實踐活動。大一年級開展學習行業楷模的活動,用楷模的事跡影響人,起到勵志的作用,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樹立前行的榜樣。大二年級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比賽或創業大賽,讓學生在競賽中積極展現自己、發現自己、完善自己。大三年級一方面開展模擬招聘、簡歷制作比賽等活動,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平臺推薦學生到企業實踐,讓他們以“準職業人”的身份去企業進行生產性實踐,可以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人際溝通能力,能在企業一線實現以任務為導向的實際操作,真正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在企業實踐期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可以更好地培育他們的職業精神,吸納企業文化,甚至可以觸類旁通,這樣就無形中破解了學生“專業=職業”的疑惑,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領域。
5 搭建就業服務新平臺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移動網絡的迅速普及,QQ、微信已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企業招聘模式也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企業擁有了自己的微信招聘公眾號,企業辦公、招聘逐步由現場招聘向移動終端傾斜,社交網絡招聘與就業興起,跳出了以往固化面試篩選模式,社交在就業招聘中的色彩越發濃厚。對于90后的學生來說,手機是他們獲取信息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那么學校就可以在已有的微信公眾號及QQ群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數據整合,并且依托微信平臺建立“云就業”服務平臺。這個云平臺可以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搭建高效、便捷的信息渠道,實現學校招聘組織、管理、服務扁平化管理,而畢業生只要拿出自己的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快捷便利直連企業,實時查看本月招聘會信息,進行網申、查閱電子簡歷、完善電子簡歷、搜索應聘經驗技巧,了解自己筆試和面試結果等“一站式”就業服務。如果建立了這樣的平臺,企業通過認證后,可以自主發布招聘信息、預約招聘會,直接與學生對接,在線篩選簡歷,發送面試通知,“無聲無息”地完成招聘工作,真正體現出無紙化面試,體現出節約、環保、高效特性。
總之,如何創建新型就業指導機制,以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對接行業企業需求,是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面對且常做常新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魏宏森,曾國屏.系統論[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社,2009.
[2] 杜德龍.高職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3] 王曉宏,常鄂湘.職業發展與學業指導[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4] 秦建國.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探析[J].中國青年研究, 2007(3).
[5] 曾向昌.構建大學生就業質量系統的探討[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①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土資源職教研究科研課題(GTZJ-2013-11)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鄧玉喜(1968-),女,湖南婁底人,漢族,文學碩士,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與職教發展處處長,高級政工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