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摘 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個人層面價值準則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大學生為人處世、成長成才的必備品質。培育良好的大學校園誠信文化,引導學生樹立誠信意識,有效地將誠信教育轉化為大學生自覺的素養與行為,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完成立德樹人這個教育根本任務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誠信;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2-0041-02
Abstract: Integrity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Chinese nation, and it'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izens' personal values in socialist core value. What's more, it's a necessary qua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behave themselves, deal with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and grow up into talents. In fulfilling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 task of cultivating integrity and training tal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ing good campus honesty culture,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integrit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onvert honesty education into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and behavior.
Keywords: integrity; cultivate; way
一、培育校園誠信文化的重要意義
(一)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
誠信,自古以來便為諸子百家所重視??鬃釉f:“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敝赋雒駸o信不立[1]。孟子認為追求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他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付諸于道德實踐則表現為“行”,墨子認為言語不誠信的人,做事也不會有成果,他說:“言不信者,行不果?!?荀子說:“養心莫善于誠。”韓非子說:“巧詐不如拙誠。”由此可見,誠信對個人的立言立德和立身處世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時期培育大學校園誠信文化,加強誠信教育,有利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在看待是非問題時既有積極探索和思考的一面,也有主觀片面的一面。將誠信價值觀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讓廣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在誠信文化的熏陶下,大學生能樹立誠信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自我約束,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校園誠信缺失的現象及原因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觀因素分析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個人主觀上貪婪、從眾、僥幸、不平衡和怕吃虧等不良心理因素[2]。高校誠信文化建設首先要面對此問題。例如很多學生在面臨考試時,不認真復習而是選擇作弊的方式來應對。考試舞弊這個行為,主要是由主觀上缺乏誠信意識引起,學生認為別人可以作弊,自己也可以通過此途徑獲取好成績,這是從眾心理;有的學生認為偶爾作弊,不會被老師發現,也不會受到嚴厲懲罰,抱有一種僥幸心理;還有學生是為了取得更好成績,從而獲得獎學金,虛榮心驅使自己無視誠信。還有學生對在評優評先、認定貧困生的材料中,弄虛作假,企圖通過不正當競爭獲得獎助,這是一種貪婪心理。還有學生有惡意拖欠學費、國家助學貸款違約、求職簡歷造假等不誠信的行為,這些都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客觀環境分析
大學生誠信缺失,與其所處的社會客觀環境也密切相關,包括校園的人文環境和網絡文化環境[3]。校園人文環境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1.有些高校自身虛假宣傳。例如,在招生宣傳中,夸大自身辦學條件,甚至打著名牌大學的旗號,騙取家長和學生的信任。2.部分教師誠信缺失。一些教師師德修養不夠,進行學術造假,剽竊他人學術成果或者簡歷造假,敗壞師德。3.誠信文化宣傳的缺失,沒有貫徹“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高校都有對學生考試作弊等違紀行為的處理辦法,均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但對日常校園中關于誠信的正面典型宣傳不夠,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偏理論灌輸,缺乏道德實踐?,F在網上的一些負面新聞對大學生也有很大不良影響,如公眾明星的“學歷造假”、“詐捐門”、“逃稅門”等不誠信行為,還有“路人碰瓷”、假結婚、官員貪污腐敗等不誠信現象;在這種現象泛濫的社會環境下,高校學生經受很多沖擊和考驗,一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便迷失了自己,表現出重物質利益,輕精神效益,忽視了社會責任和道德要求。長期以來,受這些客觀環境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誠信意識模糊。
三、培育高校誠信文化的路徑選擇
(一)營造誠信氛圍培養誠信價值觀
高校誠信氛圍的營造,需要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秉持“人人有責”的理念,形成合力,快速推進大學誠信校園文化建設。學生是誠信教育的對象,有其獨特的判斷能力,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誠信校園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需要,耐心引導,讓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同時學校要教導學生在求學過程中,秉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理念,認真嚴肅對待學問,不弄虛作假,自欺欺人;師德修養中的誠信也非常重要,教師需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愛崗敬業,充分展示教書本領和育人技巧。
(二)依托課堂教育加強誠信文化建設
誠信教育是學校道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誠信文化建設首先需要依托課堂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誠信教育主要陣地,同時還要依托社會實踐課程,但大多數高校沒有認識到誠信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教育方式僵化一直是制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瓶頸。開展誠信教育,教師應依托理論知識體系,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誠信教育同個人道德修養結合起來,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內化為個人的行為習慣。社會實踐課程,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實踐平臺,也是誠信教育的平臺,培養學生的誠信職業道德(如:不泄露企業的機密)。堅持知行統一。
(三)加強誠信制度建設
現在全國已逐步開始征信體系建設,目前主要應用于金融方面,個人在發生金融業務時銀行會進行征信查詢。借鑒此做法,高校為所有學生建立個人誠信檔案,跟蹤以及記錄他們在校期間經濟、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等多方面的誠信狀況,對其實施動態管理。此誠信檔案可以作為學生申請國家助學貸款、評定助學金、申請勤工儉學、評優評先、入黨和就業推薦等多種領域的依據。將關于大學生誠信方面的制度和規范寫入學生手冊之中,加強對學生的約束。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相關誠信評價指標,構建完善的高校學生誠信查詢系統,為相關部門查詢學生的誠信品德提供幫助,促使學生樹立誠信意識。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誠信文化活動
在校園中構建誠信文化宣傳,開展相關主題作品征集,讓全校師生參與到誠信建設中來。網絡輿論陣地建設,可以在校園門戶網站開設誠信專欄,學校官方微信和微博賬號推送相關誠實守信的模范事例,曝光誠信失范行為,形成一種網絡輿論;線下宣傳可以在食堂、宿舍樓等位置懸掛誠信宣傳橫幅和海報,引導和告誡學生誠信做人。學校每年定期推選校園“誠信之星”或“誠信人物”,在新生開學典禮時進行表彰;組織校外誠信人物進行校園宣講,讓大學生近距離感受誠信榜樣的作用和誠信輿論的引導。
在學校進行無人售賣,提升學生的誠信品質,讓學生從“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愿”“占便宜”。在日常生活中讓大家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使誠信文化在學校傳遞。將誠信文化融入藝術賞析中,從多角度解析誠實守信等良好的道德品質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的重要性。把誠信文化內涵通過音樂、舞蹈、小品等形式展現,配合精彩的表演,使誠信文化得到藝術上的升華。
目前社會中誠信缺失的現象時有發生,現代學生意識形態多元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遠。高校誠信文化建設刻不容緩,需要將誠信建設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管理中,營造一個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校園環境,使廣大學生樹立起誠信價值觀,進而為整個社會的誠信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徐志遠,左輝.略論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論壇,2008(20).
[2]洪躍雄.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心理、原因及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1).
[3]馮霞,楊勇.關于大學生誠信缺失與校園誠信文化建設的思考[J].傳承,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