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歆
摘 要:對氣象類大學生學習倦怠現狀進行調查,結果表明:1.被試存在學習倦怠;2.學習倦怠在專業等存在差異;3.個人、學校、社會、家庭四因素均影響學習倦怠;4.心理干預有助于降低學習倦怠。
關鍵詞:氣象類大學生;學習倦怠;現狀;干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2-0027-02
Abstract: Through the survey on current learning burnou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meteorology, some results have been found. Firstly, students have learning burnout. Secondly, the degree of learning burnout varies from major to major. Thirdly, individual, school, society and family factors all affect learning burnout. Fourth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helps to reduce learning burnout.
Keywords: students majoring in meteorology; learning burnout; current situation; intervention
學習倦怠指學生對學習呈消極態度,因缺乏興趣和動力又不得不為之,表現為學習熱情下降、被動逃避等[1]。本研究對氣象類大學生學習倦怠進行調查,為教育工作提供借鑒。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分層隨機抽取大氣科學、大氣物理、應用氣象、大氣科學(長望實驗班)、水文氣象、海洋科學的學生為被試;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6份,有效率93.8%。采用《大學生學習倦怠問卷》和《大學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問卷》為研究工具,二者信、效度良好[2]。使用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
二、調查結果
(一)學習倦怠總體情況
結果顯示倦怠總分為2.336,以中間值3為參考,有237名被試倦怠總分≥3,占21.05%。各維度上被試情緒低沉得分最高,為2.458;成就感低得分為2.348,行為回避得分為2.107。
(二)專業的差異性比較
表1顯示大氣學生倦怠總分最高,長望學生倦怠總分最低;倦怠總分及三因子分均存在顯著專業差異。
(三)性別的差異性比較
表2顯示男生倦怠總分和行為回避得分顯著高于女生。
(四)年級的差異性比較
表3顯示大二倦怠總分最高,大一倦怠總分最低;倦怠總分、情緒低沉和行為回避得分存在顯著年級差異。
(五)加權成績的差異性比較
表4顯示79-70分的學生倦怠總分最高,≥90分的學生倦怠總分最低,不同加權成績學生倦怠總分及三因子分均有顯著差異。
(六)回歸分析
以倦怠總分為因變量,個人、學校、家庭、社會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模型的調整后決定系數為0.713,解釋度較高。模型擬合優度檢驗表明:模型的F值為700.324,顯著性概率值≤0.01,具有顯著意義,認為回歸方程擬合效果好。四因子回歸系數(B)為0.650,0.727,0.700,0.482,T值為12.114,9.
527,4.093,3.050,對應的P值均小于0.001,具有顯著意義,說明因子評分越高,學生學習倦怠總分越高。
三、分析與討論
(一)氣象類大學生學習倦怠分析
結果顯示被試學習倦怠總體情況不嚴重,積極勤奮仍是主流學習態度。但21.05%的被試倦怠總分≥3,說明被試確實存在學習倦怠。因子分表明被試學習倦怠主要表現為情緒低沉。這不僅影響個體,還傳染周圍同學,值得關注。
(二)不同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情況分析
結果顯示大氣學生倦怠總分最高,長望學生倦怠總分最低,這可能與生源構成及培養目標有關。長望班是為培養創新人才,學生從全校選拔,專業興趣濃厚、學習能力強。其余專業中大氣專業錄取平均分最高,學生心理落差最大;學習壓力大,部分學生有抵觸情緒;用人單位要求高,學生就業壓力逐年上升。最終導致該專業學生表現出最強的學習倦怠。
(三)不同性別學生學習倦怠情況分析
研究顯示男生倦怠總分和行為回避因子分顯著高于女生。氣象專業許多內容需要記憶背誦;而男生更偏向有挑戰性的任務,因而表現出更多回避行為。此外學生就業以氣象系統為主,環境穩定、內容單一,對男生的吸引力小,導致男生學習倦怠高于女生。
(四)不同年級學生學習倦怠情況分析
不同年級學生倦怠總分呈倒“U”型。大一基礎知識學習與中學有連貫性,學生尚未表現出明顯倦怠;大二專業知識引入,部分學生出現專業興趣動搖、學習動力缺乏等,學習倦怠達到峰值。經過一年適應,一些學生逐步走出上述困境,學業倦怠小幅下降;大四學習壓力減輕,學生在實踐中認知自身價值,學習倦怠進一步降低。
(五)不同加權成績學生學習倦怠情況分析
研究認為成績≥90分的學生自信積極,能輕松應付學習,倦怠得分最低;79-70分的學生在評獎深造、出國就業等多方面受限,易出現焦慮煩躁、消極不安的情緒,更有可能出現主動放棄等回避行為,體驗到低成就感。
(六)學習倦怠影響因素分析
回歸結果顯示個人、學校、社會及家庭四因素均對學習倦怠有正向影響作用;學校因素對學習倦怠影響最大,提示教育管理者在培養方案、教學設置、教師選配、課程實施、評估考核等各環節做出調整和改革,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
四、意見和建議
研究顯示約1/5的氣象類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學習倦怠且以情緒低沉為主。教育管理者要重視這一問題,重點關注并及時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防止負性情緒積累;提高學生情緒調節能力,促進學習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同時研究也為學習倦怠的教育干預提供了思路。對倦怠學生開展以認知和情緒調節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營造安全的氛圍,引導學生彼此尊重、理解;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持,探討可行的改善方案,互相監督完成學習目標[3]。活動有效緩解了倦怠學生的消極情緒,符合大學生心理需求。提示教育管理者可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倦怠進行干預。
參考文獻
[1]楊麗嫻,連榕.學習倦怠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集美大學學報,2005,6(6):54-58.
[2]陳燕.對當前大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5.
[3]張平,唐芹,杜玉春,等.團體咨詢輔導對理工科院校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干預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7(2):28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