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明輝 許敏
摘 要:隨著西藏自治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西藏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其中財務管理觀念的運用、提高財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信息化與現代企業相結合的應用、新興特色產業領域的開發以及大型經濟市場拓展,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與改進。
關鍵詞:西藏 中小企業 發展轉型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b)-129-02
1 西藏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西藏地區由于受到本身特殊的地理環境影響,氣候條件惡劣,使得交通運輸成本高,人口流量小,直接導致中小企業發展速度慢。國家對于中小企業定義與劃分是這樣的,它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西藏地區國有企業生產總值595147元,集體企業生產總值17492元,股份制企業764472元,外商港澳臺企業生產總值232478元。其中主要產業集中在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占12.6%,有色金屬制品及有色金屬礦21%,醫藥制品17.8%,印刷記錄及媒介復制6.74%,酒飲料和茶制造業17.33%,其他產業占24.53%。從總的發展規模以及經濟業務資金流量嚴格分類,西藏所有企業目前都屬于中小企業范疇。
2 西藏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西藏中小企業管理理念落后
在60%及以上中小企業呈現較顯著“關系式管理”,以自己血緣及親信為主要脈絡進行展開,從而導致很明顯的人力資源混亂現象,由于個人人際關系有限性,西藏地區文化落后,教育落后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使得中小企業管理者選派出現問題,主要表現形式有管理者管理能力欠缺,專業素養差,從而影響企業頂層設計,企業宗旨、企業文化軟實力組建。企業發展戰略、企業部門結構規劃等具體結構設計的形成與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2.2 財稅制度混亂
多數中小企業對財務制度建設不夠重視,不能夠正確理解核算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在企業經營與發展中所產生的重要作用。對財稅政策解讀不夠深刻,在財稅減免以及抵扣問題上不能積極與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相契合。
(1)企業存貨設置不合理,從微觀經濟學角度細窺,存貨設置不合理問題本質在于產品供應與市場需求之間的不均衡,不能達到效益的最大化。當市場需求小于產品供應時,就會使得存貨過量,因此而產生的購置成本、存儲成本、運輸成本過高。當市場需求大于產品供應時,相反會出現供不應求,從會計角度講預計效益與實際效益之間的差額就是企業機會成本的浪費。
(2)應收賬款結構安排不合理,應收賬款本身占利潤總額比率較大,同時應收賬款內部結構不能嚴格按照財務制度相關要求對風險級別與應收賬款總量進行設置,對應收賬款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比如收款制度設立和具體事項執行,壞賬成本與收賬成本控制等。
(3)成本控制能力薄弱。西藏中小企業現普遍存在生產原料來源單一、生產自動化程度低、廢品損失率高、流水線運作速度低等問題使得成本運作難以降低。流通環節過多,商品流通速度過慢,耗損過多使得流通過程成本過高難以下降。
(4)資本控制能力薄弱。對于民營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發展原因導致融資能力差,借款能力差常常以家族為背景形成資金團,面對市場風險、企業風險,企業資金供應嚴重不足,一般采取緊縮政策,憑借一己之力抵御風險。同時由于債務資本占比例極小,使得民營中小企業運營成本高,賦稅重,收益率低,對公司控制不穩定。對于國有企業,融資能力強,借債能力強,面對市場風險抵御能力相對較強。反而由于管理者對于國有資本主人翁意識不強,債務資本機構不合理,公司經營風險較大,企業員工歸屬感不強,公司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2.3 管理信息技術的缺失
管理信息系統是對組織的信息進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計算機相互結合的系統。對于現代企業而言,信息數據的控制至關重要,企業數據之間的合理配比將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管理信息系統便是實現總體數據結構化、部分數據聯系化,能夠深層次、多角度、全面化對企業資源之間的相互配置進行快速、準確、高效的處理。而西藏中小企業現階段發展難以有更高管理層面的突破,最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信息技術的缺失。
(1)中小企業外部環境“怠緩化”嚴重,西藏地區特有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經濟貿易環境相互作用,使得西藏較其他省市自治區“怠緩化”較為突出。西藏地區地理環境阻隔較為嚴重,社會發展形態跨越大,經濟發展起步晚、速度低,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對西藏中小企業在信息化、網絡化發展有很大沖擊,不利于管理信息技術的萌芽和生長。
(2)中小企業內部管理“網格化”嚴重,企業內部各部門以自我為中心,更多的強調本部門績效最大化,只對上層領導進行負責,很多時候不能與其他部門之間進行信息互通,對于整個企業資源而言,不能達到高效合理,直接導致兩方面受到影響,第一成本的增加,第二收益的減少,致使機會成本的雙倍損失。
3 西藏中小企業發展轉型建議
西藏中小企業管理理念與國家產業政策的相互融合是西藏中小企業發展轉型的核心。西藏中小企業首先必須革新管理理念,接受新興時代成熟的管理目標與管理策略,宏觀層面要組建更為合理的管理組織架構,結合管理信息技術,實現管理一體化體系建設。微觀層面對于每一個管理細節進行監控,完善管理制度建設,并嚴格按照制度實施,實現每一個角落的規范化。同時,提高企業發展與國家產業政策適應度,實現國家方針、西藏方略的重要指導方向一致化,同時結合西藏本土特色,建立中國趨勢西藏風情的新型現代商業企業。由此一來,企業發展前景將進一步明晰,員工活力與信心也會大幅度增強,企業發展創新也會得到政府在經濟與人力資源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助于特色產業發展與升級。
(1)西藏中小企業所有者與管理層觀念轉變是西藏中小企業發展轉型的重中之重,對于觀念轉變,企業家的精神培養與樹立是最好辦法,一個企業要想長久高速發展就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和特有的精神一以貫之,合格的企業精神要有冒險意識來支撐企業創新發展,能在大多數企業之前走進不可預知市場的企業將會成為本行業發展的領導者。
(2)財務管理規范化。對企業資本的取得、資本運營、資本收益分配,一個資本循環要做到事前預測與決策、事中控制、事后整理分析,加強對資本的監管。嚴格貫徹“不多花,不少花”原則,使資本配置達到最優,不斷提升企業運營效率與運營中的附加值。
(3)實現企業信息高度共享,加快企業重組與整合。實現企業發展與信息發展相結合,進行全面成本管理,嚴格后勤管理,實現大市場營銷戰略與集成戰略。加速同行業之間進行橫向管理重組,同產業鏈條進行縱向整合,將西藏同性質企業打造成一個個大的金字塔的現代工商企業的模式,這樣的金字塔結構可概括為“一個中心,兩組戰略,三個抓手”,一個中心就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發展目標;兩組戰略就是企業家精神與產業政策相結合;三個抓手就是財務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管理。金字塔結構將有利于一定資源在有效空間與時間的交織中高效合理的利用。
(4)新市場的開發。隨著我國面向南亞周邊國家開放計劃的進一步實施與開展,西藏中小企業發展將會有新的市場開發。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提出:西藏應該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積極牽手南亞經濟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提出:以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助力國家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建設;中國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南亞編輯部主任葉海林也提出:在西藏對外開放過程中,南亞大通道建設是基礎更是關鍵,經濟上強烈要求的相互需求為中國和南亞次大陸國家發展全面經濟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藏地處邊境地帶,對外貿易區位優勢極為明顯,同時西藏的產品與服務以凈土產業為標簽,在國際市場上有地域特色。
與此同時,國家提倡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思潮,在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下,“南亞大通道”成為第三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主旨論壇上各專家學者討論的熱點話題。西藏將進一步成為開通南亞大通道的門戶,西藏中小企業也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發展平臺。
4 結語
對于西藏經濟發展我們要用正確的眼光去對待,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西藏中小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革新換代,追趕時代的快車。
參考文獻
[1] 狄方耀,圖登克珠,李宏.西藏經濟概論[M].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6.
[2] 李一軍,黃梯云.管理信息系統[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