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明
摘要:腳內側傳球作為足球傳球中最簡單、使用率非常高的傳球方法之一。進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資質基礎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設計創新的教學環節,抓住學生特點,建立起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理念。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動作練習,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安排學生面對面配合練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關鍵詞:足球;腳內側傳球;教學
足球運動是一種團體運動,它可以有效的培養每個隊員之間的默契,增強隊員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學校內開展足球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勤加運動的良好習慣,腳內側傳球作為足球技術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技術,腳內側傳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腳內側傳接球的技術特點是增大球與腳的接觸面積,保證接球和出球的平穩,這種方法簡單且易于掌握,所以腳內側傳球在足球教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一、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技術教學
分析現代足球比賽過程可知,足球運動強調團隊性。球員使用腳內側傳接球等技術,滿足了攻防需要,進而獲得了更加有利的局面。而在教師教導學生練習腳內側傳接球技術時,應注意腳內側傳接球的集體性、對抗性、創造性,讓每一個觸球者與配合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合作意識均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
(一)原地足球腳內側傳接定點球技術教學
將學生兩兩分組,共同使用同一個足球,在相距8米的條件下進行面對面的原地踢球練習。并且在踢球時,支撐腳應離足球的左側約為15cm,讓腳尖對準出球方向,微屈膝關節。踢球腳向后稍微提起,緊接膝蓋外轉,稍微翹起腳尖,小腿前擺加速,踢球腳迅速向外轉90度,讓腳掌平行于地面,腳踝稍用力,讓踝關節收緊致使腳型固定,腳內側接觸球的中后部分,接觸到球后身體立即隨之移動,向前送髖關節,緊接沿正前方將球踢。對面練習的同學在接到球后立即停球,按照上文所描述的技術動作進行分解練習,當傳球練習熟練后,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可以進行原地傳球練習。
(二)上步足球腳內側傳接定位球技術教學
教師可以將全體同學進行兩兩分組,共同使用同一個足球,小組內兩個成員面對面的直線助跑在相距8米情況下進行上步踢定位球練習。直線助跑結束前支撐的最后一步要注意步伐距離要稍大,支撐腳站在球的側面約為15厘米處,微屈起支撐腿的膝關節。在支撐腳落地的瞬間,踢球腿的大腿帶動踢球腿小腿由后方向前方進行擺動,向前擺的過程中要保證大腿外展,膝關節的擺動在接近球的正上方時候小腿要做出爆發式擺動,在大腿接觸到足球之前將腳跟送出踢出足球方向與腳內側補位形成的平面垂直,踢球腳的鞋底要保證與地面平行,微微翹起腳尖,讓踝關節的功能性緊張令腳型固定,接觸到足球后讓身體跟隨足球移動,向前遞送髖關節。
(三)跑動中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技術教學
教師可以將全體同學分為兩組,共同使用同一個足球,兩組進行傳搶球練習。每組的兩個成員根據來球的速度和足球運行軌跡進行調整移動,保證自己及時到位,當腳接觸到球的瞬間,支撐腳要保證球的相對位置與踢定位球時情況相同。踢球腿的大腿應及時抬起并向外擴展,小腿微屈并且繞額狀軸后擺,利用好小腿繞額狀軸并由后方向前方改動,當小腿擺動至額狀面處時與足球進行接觸,擊中足球的中部。
二、足球內側接傳球技術教學注意原則
足球腳內側傳球不需要像大力抽球的爆發力,但是因為踢球腳需要向外側轉,這種情況就與我們平常走路、跑步、蹦跳的自身習慣完全不同,這樣就非常考驗教師在教學中是否可以一步到位,如果教師選擇了急于求成,這種情況下教學效果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對教學課程的厭煩情緒。所有的體育教學的原則都應符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將足球動作可以分解為助跑、支撐腳站位、踢球、隨前動作四大部分,而且由于腳外側傳球并不符合人的正常生活習慣,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從足球技術動作的四大部分中腳背正面傳接球技術開始教學。讓學生在練習腳背正面傳接球技術的同時還可以深入了解足球助跑、支撐腳站位、踢球、隨前動作這四個基本過程,在了解這四個基本過程后傳授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教學細節則可以在四個部分中稍加修改,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納效率提高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足球技術層層遞進的理解。
三、腳內側傳球教學應貫徹的原則
至今,運動訓練發展的重要手段“以賽促進,賽練結合”,作為重要手段同樣是各個國家足球隊和聯賽職業足球隊取得好成績的因素。在學校的足球教學中要取得明顯的成績、優良的效果,打破傳統就是教師必然的選擇。在課堂教學中加入比賽實例,通過舉例比賽來促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測評教學結果。足球腳內側傳接定點球應讓球在一定范圍內小幅度調動,動作要求相比于前要更加嚴格、細膩,這也是傳統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檢查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以賽促練,賽練結合”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足球的興趣還有利于科學系統對學習效果的評估。
四、腳內側傳球教學應結合的方式
為避免學生感覺教學枯燥無趣,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選擇在課堂上利用道具進行腳內側踢球動作輔助練習,教師不僅可以采用游戲方式,運用優良的場地設計促進學生產生對足球練習的濃厚興趣,在團結協作精神和體育道德意識方面均可以得到細致培養。足球教學不必要拘泥于形式和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同樣可以采用其他運動項目得到互相促進。例如,運用舞蹈讓學生體驗交叉180°時身體各部位的不同感受和感知:再如,課本中的重點環節“轉體180°”同樣可以作為一個單獨動作讓學生進行嘗試和體驗。組合動作“前滾翻轉體180°蹲立”可以作為游戲高難度動作等一系列的教學游戲環節設計,充分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在游戲教學中激發了學生認真學習的興趣和老師及時的鼓勵嘉獎相輔相成,從而達到一種師生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能更好地去學習“前滾翻轉體180°接后滾翻”等一系列動作,逐步的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一步一步的實現“學為中心,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教學理念。教師還可以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添加趣味小游戲,例如,畫定15*15范圍的場地內,每十個學生分為一組,每人一個足球,在規定區域內根據教師指定動作去自由控球,聽到老師的哨聲后立即用其他不同部位停球,出現失誤或者動作遲疑的學生被淘汰,依次篩選最終決出勝利者;趣味性游戲并不是耽誤學生的學習,而是讓學生勞逸結合,在休息的同時既放松了自己又增加了學生對足球的熱愛。
五、學生小組互評,取長補短
教師分配的小組之間既存在競爭關系也是合作關系。教師在學生練習腳內側傳接球時可以充當評價者的角色,同理,在其他小組進行訓練時,除訓練小組之外的小組均可以充當這一角色。這不僅僅有助于被評小組及時的發現問題,并予以改正,還可以讓評測小組考量自己小組腳內側傳接球技巧熟練度,從而達到取長補短、互助雙贏的目的。
腳內側傳接球的學習,能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等多方面的身體素質,強化基礎學習進而促進學生足球水平的提升,讓學生擁有喜悅以及成就感,其結果可以使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六、結語
近些年來,隨著足球設施的普及,足球運動開始走入校園,逐漸受到政府、院校和教育機構的重視。腳內側傳接球作為足球最基礎最常見的一種技術,運用的最為廣泛。所以,在教師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淺及深,讓學生去了解,掌握最為基礎的足球技術,輔助以其他形式的演示介紹。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錯誤動作,以及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永不放棄的優良思想品質。
參考文獻:
[1]王強.《足球——腳內側傳球》教學反思[J].中華少年,2017(35):166.
[2]王強.《足球——腳內側傳球》教學設計[J].中華少年,2017(35):176-177.
[3]顏士祥.提高腳內側傳球能力的四種方法[J].體育教學,2016,36(01):63-64.
[4]董海寧.腳內側傳球的教學程序設計[J].中國學校體育,2004(05):24.
(作者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