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建 韋秋燕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在哲學的統領下,通過對急停后仰跳投動作的特點和價值梳理。通過對急停后仰跳投審美因素探析,從籃球運行的軌跡美,到顯性美(體型美、協調美、技術美、動作美、對抗美),再到隱性的智慧美和競爭美審美切入分析,研究結果:自我審美意識層面,需要自我審美意識融合、自我審美意識感情化、審美主體對自我審美意識實踐、自我審美意識和能力內在提升。
關鍵詞:美學;急停后仰;技術動作;審美能力
一、急停后仰跳投技術動作解析
隨著籃球運動在時間上的爭奪,空間上搶位,攻防位置的競爭中孕育而生的急停后仰跳投技術(以下簡稱后仰跳投)。運動員身體綜合素質提高,后仰跳投的不斷自我完善,逐漸形成極有觀賞性的單個技術動作。后仰跳投是進攻隊雖在行進間利用急停和快速起跳兩個連續動作,以時間差擺脫防守者而達到投籃目的的一種跳投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以右手投籃急停后仰跳投方法舉例:兩手持球于胸前,兩腳前后站立,右腳在前,左腳在后,兩膝微屈,重心落在兩腳之間,起跳時迅速屈膝下蹲,兩腳用力蹬地向后、上方跳起,跳起過程中,右膝屈膝上抬,上身逐漸后仰,同時雙手舉球于頭前上方,身體騰空至最高點時,左手離開籃球,右臂加大力量向前上方伸直,手腕加大力量迅速前屈,食、中指用力撥球,通過指端將球投出,落地時,屈膝緩沖而形成整個急停后仰跳投。急停后仰跳投主要有接球急停后仰跳投和運球急停后仰跳投兩種方法。經過不斷發展,人們創造性的組合為運球(接球)—急停—后仰跳投、運球(接球)—后撤步—急停—后仰跳投、運球—急停—后轉身—后仰跳投、掩護—移動—轉身—接球—急停—后仰跳投等組合方式,具有快速突然性、瞬間制動性、靈活多變性、實用性等特點而運用于比賽。
二、急停后仰跳投審美因素探析
人們欣賞藝術化的急停后仰跳投,其技術動作具有美的價值因素是毋庸置疑的,急停后仰跳投滿足人體審美的體驗和精神覺悟,這為其美的探析奠定了可行性。審美主體與急停后仰跳投之間必然構成一種審美關系,主體(人)創造著急停后仰跳投的各種各樣的形體美、動作美、姿態美等統稱為體育美。體育之美一經創造出來,就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體育的美感作用讓人們在生活工作中得到質的優化和提升。想要整體把握和認知這項運動需要審美主體對單個急停后仰跳投,在運動過程中,籃球飛行的軌跡美,以及運動員表現出平衡、對抗、協調、勻稱、節奏等顯性美審美因子。
(一)籃球軌跡美
運動員通過投籃的姿勢準備、下肢蹬地、腰腹向上伸展、發力傳送,并經手臂、手腕、手指肌肉群的抬、伸、撥、倒等全身協調發力投球。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由于空氣具有粘滯性,球表層空氣隨球運行軌跡旋轉,形成滾動式的運動軌跡。加之、籃球身體對抗加強,人們在長期的訓練中養成人體本身帶有后仰的負角度,加大了球的出手角度,球飛行軌跡更加具有美感,給人以籃球軌跡視覺美感享受。
(二)隊員顯性美
1.體型美
從事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有著不同的身體形態和要求,籃球運動是公認的巨人集體性運動。高大、魁梧、強壯、等直觀形象是從事此項運動的代言詞。人體在運動時速度、靈巧、以及勻稱性都被充分的彰顯出來,逐漸讓人們對競技的崇拜,上升為精神層面的愉悅身心意識形態層面。身高,臂長,肩寬,肌肉厚實成為從事這項運動隊員的基本身體形態特征。身體肢體語言傳達給人們強壯美,自然的身體體型美。折射反應為自信、陽光、健康等個性化標簽。屬于急停后仰跳投本質的智慧與人體綜合能力的完美結合。讓觀眾盡情享受和領略籃球急停后仰跳投關聯性的體型美。
2.協調美
在籃球運動過程中,運動整體由單個技術動作串聯生成和匯集,逐漸形成一種審美凝聚和反映。隊員們自身核心身體素質(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協調性)是基礎,通過長期訓練條件性地對身體良好控制,對急停后仰跳投動作嫻熟合理運用于攻防,吸引和感染賞析者。運動員對技術的急停后仰跳投對象化,現實化、一體化。審美主體對運動技術價值的活動動態的,流性的對象合并過程。身體的協調直接對運動起著促進作用,急停后仰投籃技術直觀的傳達著人體的綜合能力及素質水平,形成整體的協調美。隨著人們實踐活動不斷發展,不斷生成,不斷豐富,不斷完善而形成有價值的協調美。
3.技術美
籃球培養體系的完善,高大隊員從小接受專業訓練,集高大、力量于一體而不是技巧、靈活性、協調性,將其自身優勢最大化。小個隊員則是向著速度更快、投籃更準、各項技術進一步全面得到提升和發展。籃球運動整體水平的提高,想要獲得較為輕松從容的出手時間和空間,提高攻擊籃筐的投籃命中率。急停后仰跳投就成為比賽中不可獲缺的組成部分。運動員通過對自我身體能力合理運用,對防守位置的準確判斷,人球兼顧,有機協調充分發揮進攻主導性,而有效地攻擊籃筐。體現在動態的優美、準確的判斷、嫻熟的運用、智慧的選擇等反映對抗、節奏、協調、和諧的表現出技術美。
4.動作美
整體美以單個技術動作分子美為基礎,沒有技術動作為支撐一切戰術都是空談。運動員完成急停后仰跳投通過全身協調配合,人體大小肌肉群活動,并得到較為充分、全面的發展和鍛煉。運動員根據自身身體素質、對當時防守人員位置的準確判斷、合理運用急停后仰投籃技術、使得人體完成動作時、動作顯得更加大方、優雅、自然。對動作的自我體驗,直觀性的體現著自我美感感受和自我肢體抒發表達。對技巧的使用,對身體的對抗,智慧的判斷,反應的對抗等,是運動員本質的追求,自然呈現在觀眾欣賞嫻熟的急停后仰跳投的視野。在整個急停后仰跳投完成過程中、體現著經濟性和實用性的動作美。
5.對抗美
競爭和懸念讓這項運動注入了生存性。源于對時間差的控制,源于對空間的競爭,源于對勝利的渴望,這些核心屬性的追求,在搶占空間位置的激烈對抗中,原本似乎是肌肉碰撞,在彼此對立、協調,轉變,融合之中產生效果,讓我們置于其中便是一種男人的戰斗,一種無所畏懼的對抗美,球場產生了一種和諧而有韻律的聲音。籃球的勝負結果性決定了隊員之間攻防對抗的轉換,不停的互換角色,讓對抗無處不在的出現在比賽中。急停后仰跳投產生、發展、以對抗為基礎的急停后仰跳投,比賽中博弈的永存。將激發隊員最大限度的潛能,在變化中體現整齊,籃球運動急停后仰跳投在項目運動中自由的,直觀的,將自身價值展露無疑。
(三)隱性美
急停后仰跳投隱性美,就像情竇初開的少女,對她仰慕已久的男子脈脈秋波,給人以綿長恒久,卻只可意會,無以言表的自我體驗。表層的透露和吸引著人們對急停后仰跳投的喜愛,運動員在籃球比賽中牽引出思想、意志品格、球風球德、協作拼搏精神不能觸摸,卻可以感知一種內聯。自我內層的意識、心態、氣質、智慧等形成與心的參與、與心的感悟深層隱性美,則引導著人們追求崇高的心靈境界,道德修養和無窮的智慧,在深層次的意境中探求急停后仰跳投的真。
1.智慧美
急停后仰跳投技術動作運用過程中,時刻體現著智慧美。運動員結合防守位置,敏銳的觀察、準確的判斷、經濟的捕捉戰機、對急停后仰技術靈活組合運用結合場上戰機,運動員迅速做出判斷、將力量與技巧,粗野和精細完美的智慧表現。使得人們的欣賞精巧藝術與崇拜野性力量的兩種心理同時得到滿足。對于運動員表現出的自由性動作就是美的不可預測性。越發激發我們的思維維度。對運動的互動,交融,虛虛實實間的轉化,以強壯的身體為外在前提,智慧思維為急停后仰跳投內在歸屬。運動員對自身的美感感受和自我抒發表達,自我享受并顯現在人們視線范圍內。
2.競爭美
籃球運動不斷發展和進步的最根本原因競爭和懸念,加之規則完善,臨界于合法與非法規則合理“對抗競爭”。籃球攻守轉換節奏加快發展,攻守間時而對立、時而依存、矛盾統一的使得技術趨于完善,急停跳投技術在攻防競爭間快速轉換。隊員間每球必爭,拼搏精神與團隊協作精神等場內場外淋淋盡致的體現,任何一細節對比賽結果都會產生較大影響,競爭美也伴隨整個比賽。急停后仰跳投就是較好利用時間差,為投籃創造出手的空間的實用得分手段,讓防守者猝不及防的攻擊性技術。對于不同層次的人群,業余愛好者覺在娛樂,消遣間競爭,職業運動員,競爭對抗必不可少,并勢均力敵,赤裸裸的表現,使得比賽更加過程更加激烈精彩,而欣賞美學意味更濃厚醇正。觀賞者從對抗中體會到運動員精湛嫻熟的技術,過人的智慧等,綜合反射出競爭美,讓賞析者血脈噴張的為之沉醉。
三、自我審美意識層面
(一)自我審美意識融合
審美主體對自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對急停后仰跳投變通性的運用感悟和體驗,融合人的心靈感知和情感體驗,融合內在的生命活動和獨具特點的精神生活。對急停后仰跳投的審美是人們內在的一種必然性的生命渴求,不受外部條件誘惑,不受誘發的銜生,人體自由自覺的活動體驗。對急停后仰跳投的賞析升華為主體內在生命的需要的本體性活動過程。進而擺脫外力的強制性,不再依附運動本身。黑格爾說過:審美活動是靈魂的解放,擺脫一切壓抑和限制的過程,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悟在放下,直接的感知領悟,與急停后仰跳投相融相通的狀態下尋找融合的完美理想境界。后仰投籃急停后仰跳投置身其中融為一體,融合感情特征色彩,不能機械的將急停后仰跳投作為審美欣賞的物體反饋,而是應該化為自我的欣賞,就如李小龍給出的武術答案,武術就是“我”,“我”就是武術的忘我兩物,合二為一至高境界。
(二)自我審美意識感情化
籃球急停后仰跳投需賦予感情的體悟和價值的回味,感情化的欣賞和審美,就如馬克思所說: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再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籃球急停后仰跳投動作的審美價值亦是如此,需要人們賦予感情之窗去發現急停后仰跳投的拼搏、頑強體驗,回憶、幻覺賞析中形成一股沖擊性的生命流,而非疊加的感情美。賞析只有擺脫最初的、直接的欲望和功利性心理,更多的情感化、動態化的感知急停后仰跳投美,去體驗稍縱即逝的震撼和觸動、形成內心最原始的召喚和喚醒。急停后仰跳投和人們視線直接碰撞和領會的瞬間形成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言難盡意,欲言其意而無言的美好情緒。美妙旋律感妙交集。
(三)審美主體對自我審美意識實踐
審美主體只有融入自我實踐、通過初始審美經驗的積累,逐步提升對急停后仰跳投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單個急停后仰跳投延伸的智慧、拼搏、團結、協作等內在美,站在運動急停后仰跳投發生境域的場景,注入感性的經驗,情感的契合,心靈的碰撞,在自我意念思維中盡情去體驗,感悟、冥思、領會、游歷急停后仰跳投美學因素真諦。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對急停后仰跳投的認知,體驗、提升審美欣賞能力,升華自我的藝術修養。賞析急停后仰跳投跳出運動本身,跳出自我思維禁錮,于理想境域提高自我的藝術修養和涵養。
四、結語
朱光潛先生認為:單有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或者單有人們的主觀心靈意識,都不能成為美,審美活動只有融合人體主觀意識,審美才更深刻、更廣大、更開闊、才能有更加清晰、準確、精當的認識。籃球急停后仰跳投動作的感受要超越其表征、將運動的曲線、節奏、動作變化與自身的精神理念享受合為一體,而不是作為美的事物欣賞。對單個急停后仰跳投須賞析需從人體內在動機理念去體驗本體和感悟固有原型。急停后仰跳投本質核心的競爭和懸念擁有著無盡生命。從而產生真實,秩序、對稱、和諧的交叉融合美。單項急停后仰跳投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審美主體需要以“真”為基礎,“善”為核心,“美”為目的,對急停后仰跳投隱性美自我審美豐富,自我審美精細。人們自我感知和領悟升華,提高籃球的審美價值分析能力,以促進籃球活動良性發展,形成更加飽滿、內涵、多樣、本質的美學因素,給我們籃球運動審美提供內在營養,以便更好地研究和深度挖掘籃球包羅萬象的美學因素,進而形成對自我的審美能力完善。
參考文獻:
[1]樊麗麗.籃球運動員后仰跳投技術分析與力量訓練實驗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9,02:24-25.
[2]楊鋒.籃球后仰跳投技術訓練的實驗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0.
[3]胡萬祥,朱維萍.體育美學的研究對象及其本質特征[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S1:30-31.
(作者單位:石國建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韋秋燕 都勻市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