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的公共衛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農仍滯后與很多民族地區,特別是西藏農村的公共衛生問題一直是有關政府頭疼的難題,其問題主要源于公共衛生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不公平,本文中通過西藏公共衛生服務的現狀,對農村地區公共衛生資源分配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西藏;農村;公共衛生;資源
一、西藏自治區公共衛生服務近況
我國在公共衛生經費支出并不充裕的前提下,呈現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公共衛生服務供給的巨大差異。西藏到2010年底,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26個,床位8765張,從業人員11680人。西藏人民的醫療保障條件明顯改善,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以拉薩為中心輻射全區城鄉的醫療衛生網絡已經基本建立。但是與全國其他省市和自治區相比,西藏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還比較滯后,特別是農村地區的資源配置不均嚴重阻礙了農村的公共衛生發展步伐。
二、西藏農村地區公共衛生資源分配存在的問題
(1)農村地區缺少公共衛生人員隊伍
在西藏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工作人員不僅要從事公共衛生服務,同時還要承擔基本醫療服務,因此實際上,農村地區公共衛生人員數少之又少。農村公共衛生人力資源存在配置不足的情況,影響公共衛生服務的開展。這些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人員,學歷層次普遍較低,部分人員僅接受過相關培訓而沒有接受過公共衛生專業學歷教育,專業化水平較低。公共衛生服務內容的逐步擴展,對公共衛生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人力資源難以符合公共衛生發展要求。要保證農村居民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公共衛生隊伍顯得尤為迫切。
(2)農村地區公共衛生缺乏政府財政投入
農村地區地區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收入有限,在衛生事業經費的投入上難有突破,對農村醫療衛生經費投入明顯不足。衛生事業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比較低,醫療衛生資源稀缺,供給不足。財政衛生事業經費的投入主要向縣、區級大醫院傾斜,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嚴重不足,許多衛生院都是負債經營,設備老化難以更新,危房長期無力改造,嚴重制約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偏遠山村群眾看病難,就醫不方便,還存在缺醫少藥品現象。
(3)西藏農村公共衛生資源配置存在失衡
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對農村公共衛生的投入主要集中在鄉鎮衛生院、縣衛生防疫機構和縣婦幼保健機構的改造建設上,對最基層的、直接為農民提供服務的村衛生室的投入則不夠重視。此外,注重硬件建設方面的投入,但對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等關系農村公共衛生長遠發展的領域投入不足。這種結構失調,造成公共衛生資源無法達到最佳的配置狀態,影響資源利用的效率,使得有限的資源得不到最充分的利用。
三、對策建議
(1)通過機制創新推動農村公共衛生人力資源建設
采取積極措施擴充農村公共衛生隊伍,通過定向培養等方式為農村公共衛生積蓄后備力量;在職務聘任、工資福利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吸引衛生類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公共衛生機構就業;大力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其公共衛生知識水平和技能。通過適當提高鄉村醫生薪酬待遇、為鄉村醫生提供基本養老保障等方式,提高鄉村醫生的收入水平和保障程度。此外,可探索建立鄉村醫生向鄉鎮衛生院等上級醫療機構流動的職業發展通道,讓工作業績突出的鄉村醫生有機會進入鄉鎮衛生院工作,增進鄉村醫生的歸屬感和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的預期。
(2)優化財政衛生支出結構,實現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
眾所周知,財政在農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中的投入長期不足,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完善,許多縣、鄉醫療衛生機設備簡陋老化,基本和必要的醫療條件匱乏。為此,財政必須調整新增衛生投入的流向,將公共資源更多地投入到市場不足或者容易發生市場失靈的領域,即農村地區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和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重點支持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改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老化、缺醫少藥的格局,并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發揮公共財政在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上的積極作用。
(3)加強衛生防疫工作
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的一貫方針。各級政府要改變重醫療、輕預防的資源配置方式,優先增加對農村衛生防疫機構的投入,重點解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基礎建設問題,爭取把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設成疾病預防與控制、檢測與評價、應用研究與指導為一體的公益性衛生事業機構。
作者簡介
索咪啦(1994-),女,西藏山南藏族,中央民族大學2014級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