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學
摘要:普通高校肩負著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_的重要使命。針對當前地方高校音樂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的諸多問題,指出應明確確立高校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及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普通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作為普通高校的音樂專業,其主要培養方向是培養中等學校、中小學校進行音樂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音樂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所需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從而擔當起繁榮和發展地方音樂藝術文化、為地方輸送和培養專業音樂藝術人才的重要職責。然而目前大多數地方高校的音樂教育卻存在著教學資源缺乏、課程體系陳舊、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等現象,其教學現狀、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著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異,已無法適應和滿足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尤其在珠三角這樣的經濟發達區域特別明顯和嚴重。因此,如何與時俱進擯棄舊的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地方高校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最終定位與模式,進一步推進音樂教學改革,加強音樂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工程,辦出地方高校音樂專業特色,是當前地方高校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
一、普通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發展很快,音樂教育的辦學規模空前擴大,一批地方高校紛紛開辦了音樂藝術類專業。以廣東為例,全省已有20多所高校開設了音樂專業,毫無疑問,地方院校是“高校擴招的主力軍,是本科教學的主要基地,他們承擔了90%的本科教育”。可由于這些新上的音樂專業院校在教學水平、教學設施以及師資力量等方面存在嚴重的參差不齊的現實境況,因此,在培養音樂專業人才的過程中諸多問題都在顯現出來,尤其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依舊傳統、守舊,沒有建立起真正符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沒有清晰準確的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
“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定位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決定教育方向、影響教育全局、體現教育價值的關鍵。”。高校音樂教育是培養中等學校、中小學校進行音樂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音樂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所需的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搖籃,它的辦學質量直接影響到整個國民音樂素質的提高,因此必須要有清晰準確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才能使得音樂專業人才培養適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2.音樂專業教學課程結構及體系不合理
目前,從一些普通高校音樂專業課程設置來看,過于強調音樂學科本位,追求單科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課程之間缺乏橫向聯系、滲透和整合,使課程越教越細、越教越深,從而造成學生知識面過窄、社會適應能力較弱的局面。而在課程內容上,許多音樂專業教材幾十年不變,有的雖然作了修改,但基本上還是老套子,內容陳舊,不規范、不配套,不能及時反映音樂學科研究成果。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普遍存在口傳心授、機械訓練、灌輸式和一言堂等現象。嚴重影響了高素質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塑造。
3.擴招帶來音樂專業生源、教學質量下降
近幾年,因為擴招,許多地方高校出現了音樂專業生源質量無法得以保證的問題。以往的音樂藝術類專業招生,由于專業考試要求較嚴,學生要在專業上花費較多時間,并具有一定的專業條件和專業演唱能力,經考試三番五次篩選,最后錄取的人不多。如今,音樂專業擴大了招生規模,一些考生經過幾個月的突擊,就能考上高師音樂院校,由于生源質量較差,導致、教學質量滑坡。再按照以往的教育模式進行培養的話,已變得相當困難。
4.缺乏一支有過硬專業技術和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
隨著普通高校辦學層次的提高,要求音樂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教學能力,還要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和科研能力。然而音樂專業的擴招使師資問題更加凸顯。首先是擴招后新生的數量暴漲,但師資并未隨之增加,故而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再就是,擴招后為應付劇增的課時而迅速補充的師資,許多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挑大梁的都是講師和助教,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師資隊伍既年輕又不穩定。這些年輕教師因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水平參差不齊,于是出現了教學質量下滑的趨勢。
二、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及要求
基于以上所論述的地方院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各種問題,結合現今音樂專業辦學特點與實際,應制定出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思路,辦學定位及培養規格。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有三個關鍵要素:一是培養規格應該寬口徑、厚基礎、多方向、復合型。二是培養目標包括高素質、應用型、創新能力。三是培養過程中注重基礎教學,加強實踐環節,實施個性化培養。對于音樂專業人才培養來講,只有夯實了音樂理論知識與音樂專業技巧課的基本功,逐步形成正確認識音樂教育專業的專業意識,才可能學到真正適應社會和用人單位需要的音樂專業技術技能。因此筆者認為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思路可作如下調整:本專業要培養的是具有系統的音樂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的應用型音樂專才,既有深厚的藝術功底與寬闊的藝術視野,熟悉教育、對外宣傳、藝術策劃、藝術管理等工作。由此出發,在辦學定位上,也就寬泛了許多。
三、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途徑和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調整專業課程設置
培養應用型音樂藝術人才必須首先轉變音樂教育專業理念。地方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應使音樂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還應該注重專業課程的調整。一方面要科學合理的開設專業課程,增加文化科學基礎課程;另一方面要面對音樂市場的變化,要不斷增加大量新知識,新課程。此外,在開設的課程上,還要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就業的實際,開設一些有用和對路的選修課程。
2.適當提升生源質量、優化專業課程
從前面提的問題來看,當生源的數量下降了合理了,前面所提到的一刀切的大課,就不能作為主要的授課形式出現。其中數碼鋼琴集體課程,只能作為鍵盤基礎專業課程的培訓課程。至于聲樂小組課也只作為聲樂基礎理論講授課,同時,我們也不能說音樂專業講大課就是不科學的,我們從近兩年對廣東省多所音樂院校的調研、考察中,從其專業技巧大課開展的實際效果的教學過程中,也悟出了音樂專業技巧大課的有利之處。
3.建立一支學術研究與藝術實踐兼備的科學合理的師資隊伍
當控制了招生規模,教師將有時間進行專業學習、深造和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以及實踐能力。此外,還要注重培養和鼓勵教師采用各種有效形式,了解和掌握音樂專業最新技術和發展要求。拓寬教師的飲音樂藝術視野,同時還要加大引進高水平的兼職教師以充實到教學第一線。加快音樂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四、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特色培養模式
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音樂系為例:
1、人才培養特色
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與佛山地方文化藝術緊密結合,以服務地方藝術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如深入地方進行傳統藝術采風學習;與地方文化機構部門聯合舉辦活動;帶領學生深入地方社區,將優秀高雅藝術帶到群眾中;為學校校園藝術文化建設提供提供支持,指導其他專業學生參加藝術演出活動,活躍校園文化。
2、課程設置特色
發揚佛山作為嶺南音樂發源地的優勢,我系開設以地方音樂文化相結合的課程,如:陶笛演奏、嶺南音樂、粵劇音樂、地方音樂活動實踐及社團藝術實踐等相關課程,參與佛山“秋色”、“三月三”和“粵劇節”等地方傳統藝術活動,并取得一定成效。
3、教學模式特色
“以賽代練,以練促學”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型競賽,通過比賽激勵學生學習熱情,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三年來,我校音樂專業在此模式下培養了一大批實踐能力優秀的人才,在省內外比賽中均獲佳績。
(作者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