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其林
[摘 要]“互聯網+”舞蹈教學的優勢體現在有利于個性化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化學習、有利于教學管理的自動化上。建立完善的教育資源數據庫信息系統、建立網絡教學平臺、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學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舞蹈;教學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已經被廣泛運用于現代社會中。在逐漸成熟的教育技術應用大背景下,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已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隨著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我國對舞蹈藝術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而高校舞蹈教育則是我國舞蹈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高校舞蹈教育模式仍然不是很成熟,其中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則是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工作沒有高效開展,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容樂觀,教學方式仍然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和完善。
一、“互聯網+”舞蹈教學的優勢
首先,有利于個性化教學工作的開展。在互聯網背景下,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建立相對完善的數據庫系統,借助數據庫系統,通過對學生個人信息的錄入,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實時跟蹤,而且可以根據跟蹤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對完善的分析,進而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的開展。其次,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化學習。在互聯網背景下,微課課程的建立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對于高校舞蹈專業學生而言,可以利用微課資源進行隨時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第三,有利于教學管理的自動化。在高校舞蹈教學中,通過建立相應的網絡教學平臺,不僅實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實時互動,而且有利于學生的管理。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學管理系統的功能
在互聯網+背景下,針對高校舞蹈教學所建立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可以幫助高校教師收集信息和共享信息,借助這一互聯網教學系統,多個高校可以實現教師遠程知識交流和共享,而且對于適時應對教學問題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教學系統必須具備如下特征:第一,安全穩定性;第二,靈活性;第三,全面性。具體而言,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系統功能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知識獲取功能
為了不斷完善高校舞蹈教育教學系統的數據信息,高校必須借助其所建立的知識管理系統從大數據庫、圖文信息或者網絡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實現知識管理系統的知識獲取功能。對于普通高校而言,可以借助其所擁有的教育資源來不斷完善其教育系統功能,也可以通過和其他普通高校或者藝術學院聯盟的方式來拓寬其知識信息獲取渠道,進而不斷完善其教育系統功能。
(二)知識應用功能
知識應用是確保所建教育系統功能實現的重要環節也是知識管理的主要目的。對于舞蹈教學而言,強調知識的實際應用,體現了知識從理論層次到實踐層次的過渡。在高校舞蹈教育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新問題,如學生的舞蹈動作不規范或者動作不協調,教育工作者則可以通過查詢知識管理系統,調用相應的知識內容,然后再通過恰當的運用使得所面臨的教學問題得以解決。
(三)知識共享功能
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化教育系統必須具有知識共享的功能。這意味著不同高校的舞蹈教師和學生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教學和學習交流,這可以幫助高校舞蹈專業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提高效率,而且有利于教育知識的獲得。通過內部知識共享,可以幫助高校全面提高舞蹈教師素質;通過外部知識共享,則能夠幫助舞蹈教學工作者達成共識,進而更好地推動高校舞蹈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學方式探究
(一)建立完善的教育資源數據庫信息系統
在互聯網背景下,為了全面推動高校舞蹈教學改革,必須建立相應的數據庫。數據庫的建立就是幫助高校存儲其所需的大量舞蹈教學數據信息。高校舞蹈專業教師或學生在訪問數據庫時,都需要從龐大的數據庫中調用所需要的各類信息,所以,數據庫的完善性可以為訪問者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此,在數據庫建立之后,還應該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對數據庫進行定期的維護和完善。
在數據庫建設過程中,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第一,知識獲取。在知識獲取過程中,要求不斷擴大舞蹈教育資源的獲取渠道。具體而言,要求高校通過互聯網絡建立起與其他普通高校或藝術學校的資源共享機制,對互聯網絡中的各類舞蹈教育資源進行廣泛搜集,然后篩選出有用資源;高校還可以購買教育軟件開發公司所推出的各類商業性教育資源庫;為了確保整個數據庫系統的完善,高校還應該提倡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鼓勵舞蹈專業教師積極開發各類實用性較強的教育資源,并進行大范圍推廣,不斷提高舞蹈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教師可以對其教學方法、教學經驗等各類舞蹈專業教學資源進行逐步積累,使其變為數據庫的一部分,從而實現教育資源庫內容的不斷更新,這也有利于特色教育數據庫的建立。第二,知識分類。知識分類過程中,要求高校對各類舞蹈教學信息進行編目,這樣可以幫助系統訪問者進行高效檢索和存儲,在知識分類過程中,應該遵循相應的分類標準,如可以分為媒體素材、課件、教學案例、網絡課程、常見問題解答、資源目錄索引等。
(二)建立網絡教學平臺
在互聯網背景下,為了進一步完善高校舞蹈教學工作,還應該建立相應的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首先應該完善相應的硬件設施,其中包括服務器、客戶端設施以及相關的網線設施,在選擇此類硬件時,必須要考慮到設備運行的穩定性,這樣才可以確保所建立網絡教學平臺的高效運行。
所建立的網絡教學平臺應該具備如下功能:第一,網絡教學功能。借助這一全新的教學平臺,高校可以安排舞蹈專業教師定期開展專業課程的講解,學生通過個人賬號進入到這一教學平臺之后,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在線學習。另外,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師除了對舞蹈專業教學大綱中所安排的課程進行講解外,還可以開展一些特色網絡課程,如舞蹈表演視頻欣賞、不同國家特色舞蹈比較等。第二,信息交流功能。在網絡課程的在線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和教師或者其他學生進行在線互動。這一功能的設立,可以幫助學生將學習過程中不懂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和說明,其中包括對專業理論知識的講解和說明,也包括通過現場展示的方式對舞蹈動作要領進行展示。
(三)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是指,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借助某種技術工具,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在課堂上師生則一起完成學習互動交流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利用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開展高校舞蹈教學時,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安排合理的課前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獲取相關信息,如實踐課中所要學習的舞蹈動作類型,從而高效完成課前準備工作。其次,舞蹈教師要設計制作有特色的微視頻。在高校舞蹈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所制作的微視頻通常應該保持在10分鐘左右,而且視頻畫面要突出,力爭做到細膩美觀,當然,教師也應該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對教學微視頻進行合理調整。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與舞蹈教學實踐相結合已成為我國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通過建立完善的教育資源數據庫信息系統,建立網絡教學平臺,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學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藍斌.現代遠程教育環境下教學模式重構[J].中國遠程教育,2015(5).
[2] 覃曉康,尤長勇,胡慧玲. 網絡教育的模式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5(1).
[3] 邢新麗. 排舞對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啟示[J].當代體育科技. 2014(1).
[4] 朱玉梅.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
[5] 姜琦.探討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J].戲劇之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