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澤晉
摘 要:現階段中俄關系總體處于歷史上的較好時期,但兩國經貿合作仍然滯后。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特別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新愿景下,對進一步拓展中俄經貿合作產生了巨大潛力。本文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俄經貿合作的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 中俄經貿 問題 前景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a)-072-02
2015年3月,中國政府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了“一帶一路”的涵蓋范圍、建設目標和具體領域;5月,中俄兩國發布《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提出通過兩大工程建設的對接合作,確保地區經濟穩定增長,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
1 新愿景下中俄經貿合作的現狀
1.1 兩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中俄貿易總額整體上不斷增加。從2011年起,中國一直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2014年中國對俄貿易順差120.7億美元,雙邊貿易額達到了952.8億美元,為中俄關系發展20多年來的最高峰,接近2014年5月中俄兩國簽署的《聯合聲明》中“推動雙邊貿易額在2015年前達到1000億美元”的目標。
受烏克蘭危機、國際油價下跌及我國經濟放緩、消費需求疲軟等諸多因素影響,2015年中俄雙邊貿易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雙邊貿易額僅為680.6億美元,達到了5年來的最低點,相比2014年下降28.6%,其中,中國對俄出口347.8億美元,同比下降35.2%;自俄進口332.8億美元,同比下降20.0%。2016年中俄雙邊貿易呈現回升態勢,前9個月雙邊貿易額累計達到了502.7億美元,同比增長0.4%,中國對俄貿易順差36.8億美元。由此可見,中俄雙邊貿易出現的波動性下降是暫時的、可控范圍內的,兩國經濟結構互補性強、合作領域寬、市場空間廣闊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雙邊經貿發展依然具有光明的前景。
中國對俄羅斯出口機電產品的比重最大。2014年,中國對俄出口機電產品總額為195.6億美元,逼近200億美元,占比達到36.4%;其次是紡織品、輕工產品、皮革制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總占比平均達到30.8%。
1.2 兩國能源合作踏實推進
中俄能源合作具有戰略性、全面性和長期性。雙方的合作項目切實改變了全球能源市場的整個格局。對于中國來說,這意味著提高了能源供應來源的可靠性和多樣性;對于俄羅斯來說,這意味著向快速發展的亞太地區開創了新的出口銷路[1]。
在天然氣領域,2013年9月,《俄羅斯通過東線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的簽署為完成供氣項目奠定了法律基礎,標志著談判十余年未果的中俄天然氣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2014年中俄天然氣合作取得歷史性成果:5月亞信峰會期間,雙方簽署了總額4000億美元、供氣規模為380億立方米/年、期限為30年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11月簽訂了供氣規模為300億立方米/年、期限為30年的《關于沿西線管道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除石油天然氣合作外,中俄雙方在煤炭、電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也制定了長期合作規劃,進展順利。
1.3 其他領域合作蓬勃發展
一是科技方面,2014年10月14日,中俄總理第19次會晤期間,雙方共同簽署了《關于合作開發建設中俄絲綢之路高科技產業園的合作備忘錄》,確定在西安和莫斯科分別建設一個高科技產業園區,以加強兩國科技和創新合作。此外,中俄雙方在工業制造、軍事技術、航天、衛星系統、聯合研制遠程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等項目上的合作也不斷取得新進展。2015年5月8日,習近平主席訪俄期間,中俄雙方簽署了重型直升機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二是金融方面,2013年,中國農業銀行與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8月,俄羅斯央行與中國人民銀行達成共識,將進一步簡化本幣結算步驟,為擴大本幣結算創造更有利的條件;10月,中俄雙方簽署了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本幣互換協議。2015年5月,俄羅斯儲蓄銀行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一項60億元人民幣信用額度協議,俄羅斯投資基金與中信國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建立中國—俄羅斯投資銀行的協議;11月,俄羅斯央行通過了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的決議[2]。三是農業方面,根據俄羅斯的入世承諾,2013年~2017年俄羅斯農業補貼將會下降至44億美元,這為中國企業擴大對俄農業合作創造了更多機遇。2014年7月,中俄農業部簽署了《中俄農業合作備忘錄》。2015年8月,黑龍江人民政府與俄直接投資基金、中俄投資基金簽署協議,設立總額20億美元的專項投資基金,用于支持中俄兩國境內農業項目[3]。
2 中俄經貿合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貿易規模相對較小,貿易結構低級化
進入21世紀以來,中俄兩國經貿發展迅速,但貿易總量無法與中美之間的貿易額相比,甚至與中日、中韓之間的貿易額相比都有較大差距。2014年,中俄貿易總額雖達到歷史峰值,卻僅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量的2.2%,中國與美日韓三國的貿易占比分別為13%、7.3%、6.7%;2015年,中俄之間的貿易占比下降至1.7%,中國與美日韓三國的貿易穩中有升,占比分別為14.4%、7%、7%[4]。兩國貿易商品結構低級化。總體上,中國對俄出口明顯好于俄對華出口商品結構。從俄方看,主要向中國出口的是能源資源類產品(原油、煤炭、原木)等。對俄羅斯而言,出口結構的能源化和低級化正是國內經濟產業結構畸形的表現。從中方看,對俄羅斯出口的主要是機械設備、輕紡產品(皮革、鞋帽、紗線等)、電子產品、金屬及制品、農產品等。近幾年,中國對俄羅斯機電出口額增長較為快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中國對俄出口商品結構。
2.2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問題
2015年1月1日,由俄白哈關稅同盟發展而來的歐亞經濟聯盟正式成立,目前,已擁有包含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在內的五個成員國。該聯盟旨在推動其成員國在商品、服務、資金和勞動力范圍內的自由流通,最終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市場,類似于歐盟的經濟聯盟[5]。很明顯,這和我國提出的具有開放性、包容性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不同,勢必會導致二者在對接過程中面臨諸如執行主體不匹配、重復談判等一系列阻礙。此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力量作為歐亞地區博弈的主要對手,是影響“一帶一盟”對接的重要因素。西方學者始終對中俄兩國圍繞中亞地區的高水平戰略合作不抱希望,認為這是“違背中俄兩國本性的……特別是美國沒有給予兩國其他的選擇” [6],且一貫致力于分化中俄及歐亞各國間的關系,尋找并激化“一帶一盟”規劃中所存在的矛盾,阻止戰略對接合作的推進。事實上,這是由于各行為主體對彼此實力、意圖等缺乏認知和準確分析而導致的問題。
2.3 俄羅斯宏觀經濟形勢不明朗,影響雙邊經貿合作
受烏克蘭危機、西方制裁及自身經濟結構發展不均衡影響,俄羅斯經濟陷入嚴重低迷狀態,未來形勢令人堪憂。201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降幅3.7%,固定資產投資1~9月降幅高達5.8%,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4.2%,實際工資水平下降9.1%,失業率達5.5%。通脹居高不下,居民消費特別是零售業受到明顯抑制。2016年1~9月俄羅斯經濟雖然出現反彈,但GDP漲幅仍為負值,固定資產投資降幅仍高達5.5%,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下滑至5.3%,失業率不減反增。
近期,國際油價再度探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俄羅斯經濟的衰退。2016年1~9月相比2015年同期,原油均價低至39.7美元/桶,盧布預期不容樂觀。此外,俄羅斯經濟危機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已蔓延至工業、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2015年前三季度工業生產率下降3.2%,制造業、建筑業降幅分別達到了5.2%、8.4%;2016年1~9月工業生產率小幅上升,增幅僅為0.3%,制造業、建筑業增幅仍為負值,分別為-0.9%、-4.4%,對外貿易水平持續走低。以上可以看出,我國在擴大對俄經貿合作時需要謹慎考慮兩點。第一,俄方是否有能力、信譽,保障同我國簽訂的包括能源、科技、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協議的順利實施;第二,若貿然擴大對俄經貿合作,我國是否已經具備防范風險損失的策略。
3 促進中俄經貿合作發展的對策建議
盡管中俄經貿合作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局部問題,但“從長遠看,中俄經貿合作優勢互補、互為重要發展機遇和支撐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未來發展潛力不可限量” [7]。現階段,中俄高層應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兩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利益融合,全面提升兩國經貿合作水平。在貿易方面,保持傳統行業穩步發展的同時,還要進一步開拓合作空間,重視跨境電子商務、跨境物流、市場采購等新興業態的助推作用,努力創造雙邊貿易新增長點,實現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要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我國應鞏固與俄羅斯在航空航天、軍工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增加相關產品及技術服務的進口規模,對俄出口應提高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增加機電產品及儀器設備的出口規模,實現雙邊貿易多元化、高質量化。
參考文獻
[1] 普京.《俄羅斯與中國:合作新天地》[EB/OL].人民日報,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05/ c_112118786.htm.2012-6-5.
[2] 《Источники: РФ включилкитайский юань в корзинурезервных валют》,ТАСС,27ноября 2015г.
[3] 《Проекты получатподдержку》,Российскаягазета,18 март 2016г.
[4] 中國海關信息網[EB/OL].http://www.haiguan.info.
[5] 新華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world/2014-10/02/c_1112701934.htm.2014-10-2.
[6] Джейкоб Хейлбран,ГенриКиссинджер: 《ГенриКиссинджер:Обама скорееидеолог,чем стратег》,Россия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31августа 2015г.
[7] 新華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world/2016-03/20/c_128814805.htm.201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