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麗?韓立明?王春雷
摘要:自我國年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群眾體育的社會化過程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在廣大城市興起社區體育,人們越來越熱衷于體育鍛煉。但到目前,非盈利性體育組織就整體而言,與我國體育走向社會化的現實差距還很大,其自主性、獨立性和志愿性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通過調查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發展現狀,找出其影響因素,為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參考,以期群眾性體育組織健康穩步發展。
關鍵詞:河北邢臺;非營利體育組織;群眾體育
北京奧運以后,群眾體育的觸角迅速伸向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全國掀起了群眾體育熱。由于非盈利性體育組織具有特定的體育目標、明確的行為規范、相應的物質設備、適宜的外部環境和一定的社會承認,因此它就具有較為固定的成員,并可以開展滿足組織成員需要的各種體育活動,非盈利性體育組織可以使社會體育參與的數量逐步增加,質量穩定牢固。但到目前,非盈利性體育組織就整體而言,與我國體育走向社會化的現實差距還很大,其自主性、獨立性和志愿性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深入研究城市非盈利性體育組織,對促進我國非盈利性體育組織的健康發展,加快與世界體育的接軌,推動群眾體育和體育強國的建設有著十分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一、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現狀
(一)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種類及經費來源
隨著群眾體育發展模式向多元化發展模式轉變,邢臺市的非營利體育組織也出現了多種模式,大致分為三類:在邢臺市工商局注冊的正式組織、在街道辦登記的社區體育組織和民間體育組織,三種類型并存。邢臺市的正式非營利體育組織主要由體育社團構成,這是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核心部分。例如:邢臺市球迷協會等。
非營利體育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充足的資源給予支撐。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經濟來源相對比較單一,政府撥款或補貼占據了33.4%,而贊助方面只有14.8%的比重,而其余經濟來源為比賽表演或會費,由此可見,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政府對其經費的投入遠遠達不到非營利體育組織發展的需求,這些現實問題間接的影響體育公共服務,另一個層面也體現了政府單方供給的困境,因此拓寬非營利體育組織的供給途徑是目前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所以也需要非營利體育組織自身做出改革,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市場參與的力量對非營利體育組織的發展能夠起到促進作用,使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能夠可持續性發展下去。
(二)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開展活動的場地設施
場地設施是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保障。邢臺市大多數正式體育協會都沒有自己的活動場地,開展體育活動多以租賃的方式;社會體育組織和民間體育組織開展相關體育活動多為公園和市區廣場為主。邢臺市的體育活動場所有限,大型的場館目前只有兩個,且大多數場地為學校所有,一般不對外開放,且只有很少數對外租賃,使得許多場地閑置,其作用發揮不夠,從而導致非營利體育組織開展活動受限。隨著人們對體育的重視,體育組織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使得對場館的需求量不斷增大,邢臺市的體育活動的場地設施還遠遠不能滿足大眾的需要。從參與體育活動的人群對體育場館的滿意程度來看,邢臺市的場地設施嚴重阻礙了邢臺市非盈利體育活動的開展,進一步阻礙了非盈利體育組織的發展。
(三)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者的基本情況
調查顯示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中的工作人員中男女比例較均衡,但是不同的非營利體育組織情況有所差異。其中在正式體育協會中男性的比例占到85%,而社區體育組織和民間體育組織中女性比例分別為66%和80%,這與不同非營利體育組織開展的活動項目不同造成的,正式體育協會多以具體項目而成立的,這些項目也多為男性所喜愛,參與的人員也多為男性,所以組織者也多為男性,組織者年齡以30-40歲的人員居多。社區體育組織和民間體育組織開展的活動多以老年人喜愛的活動項目為主,主要的活動都集中類似于廣場舞、傳統體育項目,參與的女性也較多,組織者也多以女性為主,女性起主導作用,且年齡也偏大。
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者的專業化程度偏低也是阻礙其發展的因素之一。非營利體育組織建設是深化體育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的組成部分。通過非營利體育組織的社會功能發揮可以整合社會體育資源,彌補政府各級部門在滿足居民體育需求時所存在的知識、能力、資源等方面的不足,避免公共體育服務的剛性矛盾,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個性化、多元化體育需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健康發展與規范建設可以為廣大居民提供更為完善科學的健身指導,為提高國民體質、實現體育強國目標奠定基礎。基于以上功能,非營利體育組織需要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要想充分發揮其服務大眾的功能,必須具備專業化的人才隊伍與管理機制。
(四)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參與公共服務
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規模一般較小,資金與人力資源不足,籌措能力比較低,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也比較弱,這些均阻礙了其參與公共服務的力度。非營利體育組織作為非營利組織的一類,和政府部門一樣,以追求公共利益為目標,服務公益的使命指引非營利體育組織的行動,并以此凝聚組織成員。
二、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通過對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現狀的分析,發現目前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社會認同度有待提高
邢臺市有些單項協會,是由政府所選擇的,協會的屬性難以區分,協會的口號都是為了公共利益,但是其營利性質明顯,大眾的參與性和非營利組織的功能性明顯不足,使得其公共性部分喪失;再者由于其管理不善和人員雜亂,部分管理人員目的并不單純,均不能很好的得到社會的認同。非營利體育組織在其發展中必須考慮社會公眾的需求,所經營的體育產品要切合大眾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提高大眾的認同度。
(二)非營利體育組織管理需要靈活管理
非營利體育組織在我國還尚屬起步階段,內部管理還不夠完善,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同樣存在此問題,大多數非營利體育組織依附于體育行政部門,借助于政府管理較多,這些都有可能阻礙非營利體育組織的發展,應適當調整管理機制,讓參與者自治,充分體現公民自治的志愿行動,無需外界干預,靈活管理。
(三)非營利體育組織活動形式與內容有待規范和常態化
目前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的活動形式與內容較單一,多為一些自發性、隨機性的體育活動,缺乏長期發展的思路和必要的組織體系,人員組流動性比較強,基本架構隨意性明顯,缺乏穩定的管理機構和組織機構,負責人員多為臨時的志愿者,專業性差穩定性不足。
(四)非營利體育組織活動資金與場所相對匱乏
這些體育組織的活動經費主要靠團體成員的AA制,所有活動經費基本上都是自掏腰包,而且這些經費基本只夠維持本次活動,沒有考慮到該組織的下一步發展與積累。活動場地也多是依托公路、公園等免費公共場所,都沒有自己專屬活動營地。
三、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發展趨勢研究
(一)非營利組織架構正在逐漸規范和完善
邢臺市非營利性體育組織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正在朝著規范化、正規化方向發展。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以及體育鍛煉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多的參與到了群體性體育組織中來,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領導能力的人群建立群眾體育組織,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這些體育組織越發壯大,參與人員從少兒、少年發展到了中老年,基于組織規模發展的需要,體育組織的機構設置和功能也逐步規范和完善。
(二)非營利體育組織間聯盟正在形成
職業體育聯盟是各俱樂部之間的企業聯合,它是西方國家在職業體育發展過程中,在不斷經歷失敗和挫折,在反復的試錯過程中,探索出來的一種職業體育的組織管理制度。西方國家職業體育的成功從實踐上證明聯盟制度的合理性,并且引發了其他國家的紛紛效仿。職業體育聯盟在我們國家的驗證也表現出了積極的因素。同時也為非營利體育組織間聯盟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借鑒價值。現在的社會不只是互聯網時代,現實生活中也存在單個個體之間的有機結合,他們相互取長補短,必能推動整個體育事業的發展。
(三)正確引導和管理非營利體育組織活動市場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非營利體育組織也在逐漸向營利化方向轉變,需要運用行政管理的方式予以市場約束,如果不加以約束和管理在規模和影響擴大后一旦開始轉向營利化和企業化發展,這時的非營利體育組織就往往會面臨著組織成員的重大信任危機。因此,在非營利體育組織發展過程中,有必要從管理者和組織者的意識培養、觀念塑造方面,保證非營利組織的基本屬性不變。
(四)非營利體育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功能發揮逐漸凸顯
在群眾體育的管理方面,我國政府積極推進的簡政放權正在逐步落實,而對于非營利體育組織的建設與發展,并非是“放而不管”,仍然需要多部門協調發力,在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上創新工作思路,打破原有的管理桎梏,用積極的服務工作推進非營利體育組織的建設與發展,如可以大力培育全民健身指導員隊伍,服務非營利體育組織,也可以從非營利體育組織中的骨干力量著眼,發掘、培養、授予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等形式,指導、鼓勵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發揮更大作用,從而從數量和質量上來彌補政府公共體育服務的剛性不足;對于已經形成規模和影響的非營利體育組織,則要多方創造條件,賦予他們更多的社會價值體現機會,激發各種群眾性體育社團組織的活力。
四、邢臺市非營利體育組織規范發展的建議
變“管理”為“服務”,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大公共體育投入,建設場地設施、營造良好發展氛圍;扶持規范發展的非營利體育組織,塑造模范和標桿;創新社會治理理念,倡導公民社會建設融入體育組織活動;創新驅動,有序推進政府購買非營利體育組織服務。
參考文獻:
[1]夏慈忠,黃曉靈.非營利體育組織發展困境的源發性問題思考[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5,29(06):28-31.
[2]彭英,毛愛華,唐剛.我國非營利體育組織發展困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10):17-21+27.
[3]馮欣欣,曹繼紅.政府與非營利體育組織合作:理論邏輯與模式轉變——基于資源依賴的視角[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27(04):297-302.
[4]林子.非營利體育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的路徑選擇[J].體育與科學,2012,33(03):110-112+117.
[5]孔維峰,李軍巖.組織變革視野下中國非營利體育組織發展障礙及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31(01):46-48.
[6]胡宇,劉青.我國非營利體育組織政府管理模式特點及創新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01):33-36.
[7]黃旭,程林林.非營利體育組織研究述評[J].體育與科學,2011,32(05):1-5.
(作者單位:邢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