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劉莎莎?任德利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校的各項專業都做出了一些調整。在我國,體育訓練專業課所占的學分和學時較少,所以,學校和學生對其關注度較低,因此體育訓練效果不明顯,學生投入程度不夠,無法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當今時代日新月異,高校體育課程也應與時俱進,為了適應高校教育改革的浪潮,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各大高校體育課程進行了許多優化,增加了各種新型體育項目。本文以高校鐵人三項為例淺層分析其作為新型體育項目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旨在促進我國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程;新型體育項目;鐵人三項
早在2012年,我國鐵人三項協會就在各地的小學、中學、大學系統性的開展了“鐵人三項進校園”的活動,其目的就是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相比于中小學較為規范,體育設施也更加完備,所以鐵人三項作為高校中的新型體育項目,自然備受關注。近幾年,我國大部分高校的鐵人三項運動開展順利,但仍有一些不足。
一、高校鐵人三項簡介
鐵人三項中的“三項”具體是指游泳、自行車和馬拉松。這三項運動自身就已經具有百年歷史,而鐵人三項是將它們結合起來,在一定時間內,接連完成游泳、自行車和馬拉松的新型綜合性體育項目。
由于鐵人三項具有耗時長、距離遠、和運動強度大等特點,對參賽選手的體力、耐力和綜合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再加上不確定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考驗了參賽選手隨機應變的能力,讓選手在這一運動過程中實現自我突破,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為鐵人三項賽程長,所以其運動場地多設在室外,可以是繁華熱鬧的大都市,也可以是寂靜美麗的田園鄉村,場地的靈活多變給鐵人三項增添了許多樂趣,也讓其具備了較強的觀賞性。
二、高校鐵人三項的發展現狀
雖然鐵人三項運動起源于美國,但傳入我國后迅猛發展,很快便得到普及。而我國高校鐵人三項運動的發展正處在萌芽階段,結合鐵人三項運動在我國開展時間較短的大背景,各項目在開展過程中都受到一定阻礙。
(一)參賽學生的專業知識匱乏
鐵人三項涉及的運動項目較多,其中游泳對學生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危險性也較強,如果學生缺乏專業知識就無法做好準備活動,容易在水中出現抽筋等突發情況,對學生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同樣,自行車和馬拉松項目也需要學生在開始前做好專業的熱身運動,以免造成肌肉拉傷等損壞身體的不良后果。
(二)防護措施不全面
鐵人三項運動具有一定危險性,而此項運動的參賽選手較多,比賽過程中難以統一管理,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運動之前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但目前我國部分高校鐵人三項的賽前準備工作不到位,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備,比賽時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例如游泳環節急救人員數量不足,騎自行車環節學生的頭盔、護膝等防護設備不合理,馬拉松場地沒有清掃路障。
(三)參賽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安全意識差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有所不同,所能挑戰的極限也不一樣,而鐵人三項具有很強的挑戰性,對學生的身體各項機能都有較高的要求,是一項挑戰突破自己的新型體育項目。許多學生為了證明自己而參加鐵人三項,但忽略了自己的身體素質和自身所能承受的運動量,導致其在運動中受傷。還有部分學生爭強好勝,沒有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受傷后強行繼續比賽,輕則加重了身體的受傷程度,重則對身體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傷。
三、高校鐵人三項的發展對策
針對高校鐵人三項的發展現狀,下文就其不足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聘用專業老師對參賽學生進行集訓
參加鐵人三項不僅僅需要學生具有較強身體素質,專業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應該聘用專業的老師對參加鐵人三項的學生進行集訓,通過講解一些專業知識,讓學生在賽前做好正確的熱身運動,在比賽過程中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及時應對緊急情況,保證自身安全。
(二)完善防護措施
1.騎自行車環節要提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配置頭盔、護膝等,避免意外導致學生受傷。2.提前在游泳場地安排好急救工作人員,時刻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3.馬拉松比賽場地要選取過往人員和車輛較少的地帶,并設置安全指示標志,還要在馬拉松比賽途中的設置站點,以此給選手補充能量和水以及提供休息的場所。
(三)對參賽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
高校應組織報名參加鐵人三項的同學進行體測,對于體測不及格的同學取消其參賽資格,確保參賽學生的身體狀況良好,減少意外發生,降低危險系數,從而讓比賽順利進行。
(四)開展安全課堂
高校要組織參賽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幫助其樹立安全意識,通過安全課堂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美好,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為口號,鼓勵學生在比賽過程遇到緊急情況時,團結有愛,及時幫助受傷同學。
四、結語
鐵人三項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身體機能,還能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當然最重要是鐵人三項運動中體現出的不畏艱苦、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這種精神對于塑造大學生的思想及人格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現如今,我國高校的鐵人三項運動還在不斷探索的新階段,還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孟小琛.我國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培養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
[2]楊蒙蒙.我國鐵人三項運動負荷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
[3]趙秋爽.我國優秀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