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慕霞
摘要:禮儀是社會生活中重要的行為準則,良好的行為習慣能提升個人素養,而且有利于其更好地融入于社會生活中。幼兒期作為養成良好禮儀習慣的關鍵階段,教師在教學期間應加強禮儀教育力度,從而促進幼兒的茁壯成長。
關鍵詞:農村;幼兒禮儀教育;教學模式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對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將禮儀規范滲透于幼兒教育中,使幼兒更好地融入于校園活動,也為幼兒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對幼兒今后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一、幼兒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成因分析
在某些農村幼兒園教育中,教師的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與當前的新課程教育理念不符,導致教師將重點放在教學內容上,而未以幼兒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近年來,某些幼兒園開展了幼兒學期測試,同時將幼兒教學大綱設置成考試內容,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幼兒的考試成績直接掛鉤,使教師過于重視幼兒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幼兒的素質教育。當禮儀教育未納入幼兒教學計劃中時,將降低幼兒教育質量。我國自古以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儀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構成內容,縱觀我國文明史可以發現,禮儀文化推動了我國的發展,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禮儀教育能逐漸完善幼兒的人格,對其今后價值觀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從本質的層面出發,幼兒教育即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舉止,但是當前我國傳統文化中缺失了禮儀教育,由此可見,通過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能使幼兒在傳統禮儀文化的熏陶下提升道德觀念。在全球化趨勢背景下,我國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價值觀,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一定沖擊。由于幼兒缺乏辨別能力,思想觀念不成熟,由于缺乏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使幼兒常常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譬如當前很多幼兒喜歡過“圣誕節”,對其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但是對于我國的很多傳統節日,某些幼兒態度較為冷淡,甚至有幼兒不知道這些傳統節日。某些教師綜合素養不高,認為國外的文化都是精良,比我國文化先進,將西方的禮儀取代我國傳統禮儀。幼兒正處于關鍵塑性期,當未學習較多的本民族文化時,將會導致我國的傳統禮儀文化逐漸失去傳承。
二、農村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改進策略
(1)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規范幼兒的言行舉止。我國知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幼兒的性格與周圍環境密切相關,當教育環境優良時,有助于幼兒塑造品性。由此可見,環境能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良好的環境,使幼兒形成文明的禮儀行為習慣。幼兒園應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將人文關懷滲透于教學環境中,使教師墻面、走廊都具有教育價值。譬如幼兒可以在走廊中張貼名人名言?;蛘呷纸?、禮儀標語等,使幼兒在校園環境中感受幼兒園的辦學理念,逐漸掌握較多的文明禮儀知識。教師還可以在墻面上設立“禮儀教育”模塊,根據學校的禮儀教育目標,定期更換教學內容。幼兒園還應發揮班級圖書架優勢,定期更換與禮儀相關的書籍,譬如《三顧茅廬》、《三字經》等,使幼兒在受到知識熏陶的過程中,能向榜樣學習。孔子曾強調榜樣的作用,要求教師以身作則,不斷提升個人素養,用言行舉止為幼兒為幼兒樹立禮儀榜樣。譬如教師必須言而有信,答應幼兒的事情應盡量做到。在入園期間,應主動向幼兒問好,經常對幼兒說“謝謝”、“請”等禮貌用語。教師還應規范個人的坐、立等姿勢,使幼兒在教師的影響下自覺規范個人行為。教師應加大對我國傳統禮儀文化的認同感,使傳統禮儀文化發揮更大的教育價值。幼兒期是幼兒養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階段,教師應引導幼兒認同我國傳統禮儀文化。教師開展情感教育能使幼兒通過正確的方式表達個人情感,并且能不斷規范個人言行。譬如當幼兒的禮儀行為正確時,教師應對其進行表揚,認可與鼓勵幼兒的行為,使幼兒產生自信快樂的情感體驗,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自覺踐行良好的禮儀行為規范。
(2)注重細節教育,使禮儀規范滲透于幼兒生活中。教師在教學期間應以細節作為切入點,引導幼兒不斷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將禮儀教育滲透于幼兒的校園生活中,包括入園、進餐、區角活動、戶外活動,為幼兒創設多樣化的教育情境,使幼兒逐漸養成遵守禮儀的好習慣。譬如在入園時,主動向教師問好;進餐時不大聲講話,節約糧食;在區角活動中遵守游戲規則,不亂插隊等等,使文明禮儀教育理念滲透于幼兒的生活細節中。家庭中有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發揮其優勢才更好地拓寬幼兒的學習空間。在農村環境里,某些家長的文明禮儀習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通過開展家長的禮儀教育活動,有助于家長明晰自身的教育功能,不斷提升個人的禮儀素養,從而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譬如家長主動與鄰居問好、對身邊長輩有禮貌、遵守公共場合秩序、主動關心愛護別人等等。教師應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從而更好地教育幼兒。
綜上所述,教師在禮儀教育期間,應盡量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使禮儀教育滲透于幼兒的生活日常中,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提升幼兒的道德修養,使幼兒懂得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從而促進其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萌. "自然生成"背景下幼兒禮儀教育與社會性發展的相輔相成關系[J].南北橋,2017(2):207-207.
[2]宋春娟.幼兒禮儀教育的意義及開展途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2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