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藝
摘要:活動教學能使學生有效理解科學探究的模式,使其具備分析信息的能力。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活動型教學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認可,符合現代化教育理念。將活動教學引入高中物理課程,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活動教學;實踐策略
根據實驗結果顯示,活動教學與高中物理課程通過良好融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物理課程中積極思考問題。由此可見,活動教學為高中物理課程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策略。
一、注重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為了使概念課更具針對性,教師必須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即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前概念的隱蔽性較強,當教師不與學生溝通時,難以了解學生構建物理概念期間的想法。由此可見,教師通過在教學期間創設情景,并鼓勵學生表達個人對學習內容的見解。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不應隨意否定學生的不規范見解。譬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課程講解中,雖然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類似知識,但是按照傳統的應試教學經驗,多數學生僅記住表面文字,而未能深入理解該定律。教師在講解該知識點時,可以采用活動型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民主氣氛,就該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期間能使學生表達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隨后讓學生自主反思該知識點,從而重建新型概念。
二、創設體驗活動,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
物理教師通過開展體驗型活動,能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科學概念。譬如在“摩擦力”課程講解中,某些學生難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方向,常常認為運動方向與滑動摩擦力方向不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一個體驗活動,即讓學生向前緩慢行走,由教師趕超學生,同時用教師的肩膀去觸碰學生,并向該學生提出下列問題:“對于我而言,你的運動方朝向哪兒,與摩擦力方向的關系是怎么樣的”等,這些問題能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摩擦力方向的概念。創設情景法有助于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經驗,能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從而構建更科學的概念。教師不應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應與學生共同探索問題,并加以適當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闊,豐富學生的四維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積極性。在安排設計物理課程期間,教師應參考的元素應包括學生的實際能力、課程目標等,同時引入具有指導意義的問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討論環境。活動型教學模式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就認知觀點的層面來考量,學習過程能使學生在傳統的認知結構中構建新型知識。為了保障構建科學的概念,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過程,當學生說出前概念后,由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從而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物理知識概念。
三、立足探索視角,深入理解物理規律
雖然高中生的認知能力逐漸增強,但是價值體系尚未構建,同時缺乏豐富的社會閱歷,在理解過于抽象的知識上存在一定的難度性。當教師將活動教學法運用于物理課程時,能使抽象化的知識點具象化,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從多個方面了解物理知識。物理教師在教授期間應注重物理信息有組織、有目標的構建,注重內在順序的邏輯性,加強反饋力度,從而發揮知識價值。物理教師可以運用理論分析法與實驗歸納法展開教學,運用的具體方法體現在下列方面:通過實驗歸納出物理規律,教師通過與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聯系,使學生更好的想象實驗情景。譬如在“電磁現象”課程中,左右手定則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教師通過多項實驗數據,總結出實驗結論,包括氣體實驗定律、胡克定律等;嚴格追尋幾者間的定量關系,隨后梳理出重要結論,包括光的折射定律、液體內部壓強等;教師運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分析物理量間的關系,包括焦耳定律、歐姆定律等。其次,在學習新知識時與舊知識進行聯系,運用理論知識進行推導,從而得出新的物理規律。教師可以借助實例向學生展示如何借助理論來推導結論,包括動量守恒定律、電磁感應定律。隨后讓學生根據實驗進行思考,同時總結推導出結論,譬如萬有引力定律、動量定理等。采用函數圖像能使學生熟悉物理規律公式,包括由圖像可以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情況。最后,提出假設是物理活動教學模式中的最重要內容,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發散思維。就某些物理規律的研究而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實驗觀摩活動,以其為基礎進行推理活動,隨后得出對應結論,包括楞次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等。由此可見,任何物理活動型教學模式都應立足于探索視角,從而運用文字或者數字來表達物理規律。
綜上所述,按照新課程的理念,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設計期間必須結合“三維”課程目標,即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也體現了高中物理課程的價值,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物理教師不僅應注重學生的物理成績,而且應關注學生的思考模式與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劉華寶. 高中物理實施問題驅動課堂教學實踐探討[J]. 成才之路, 2017(3):35-35.
[2]王國英. 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7(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