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娟
新課程改變了以往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倡導學生相互合作、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實踐中富有個性地學習,得到全面的、充分的發展。從而形成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自己去嘗試、探索、實踐的教學新思路。這種全新的教學理論要求教師要重塑自我,轉變教學觀念,以全新的面貌站在新課改的前沿上。
一、音樂教育要“以人為本”
傳統的課程觀強調學科本位,以知識為課程核心。課程從相應的學科中選擇,按照學科體系與邏輯進行組織制定,強調課程本身的嚴密、完整、系統和權威性。根據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加以編排,課程凌駕于學習者之上,是客觀的、既定的、靜態的、要求學習者服從課程被動地接受課程……但是忽視了學習者的實際學習經驗和學習過程。
新的課程觀則強調人本位,以學習者為課程核心。課程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視那些真正為學生經歷,理解和接受了的活動為課程。強調學習者與課程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這種建立在學習者本身基礎上,以學習者為學習主休,關注學習者的興趣、需要和態度的課程觀,重視了學習過程與個人經驗的相互聯系,突出了學習活動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不是培養少數音樂天才的專業教育。在我們的教學中所面對的學生,長大后將從事各種職業,能成為音樂家和專門從事音樂工作的是極少數。因此,我們應站在“音樂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這樣一個宏觀的立場上來設置教學目標,將培養素質全面、個性鮮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的完整的人為主要任務,并為學生終生喜愛、學習、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人本位”的課程教育觀不僅是新老課程本質上的根本區別,更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
二、音樂教育要以審美為核心
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審美性,它是通過音樂進行的一種審美教育。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只關注音樂課程的外在價值,而忽視了音樂課程內在的本質價值—審美價值。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聯想、想像、創造、情感等審美體驗,淡化了音樂教育在培養創造力、開發潛能、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諸多方面的獨特作用,忽視音樂的審美育人目標,忽視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從而消弱了音樂課程的審美性和藝術性。
審美教育是正確的審美觀,是培養全面發展一代新人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音樂在實施美育中有著特殊的重要的功能,它通過多種題材,體裁的音樂作品,以歌唱、器樂、欣賞等方式,增進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與鑒賞、表現與創造能力。羅丹曾說過:“藝術就是感情。”而音樂美,即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而審美情感的獲得又主要是從音樂審美愉悅體驗中來,只有讓學生親自參與各種音樂活動才可能產生審美愉悅。
音樂的本質特征在于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感情生活。音樂創作的一切手段,都是為表現這一本質特征而服務的。“情動于衷,而形于外”。前者是外部世界在音樂家內心的提煉與概括,后者則是藝術化、典型化的反映。在音樂教學中,只有處處突出情感因素,才能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三、音樂教育要以音樂為主線
音樂的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只能通過音樂的手段來實現,而音樂學科本體又有其自身的語言特點和功能范圍。
音樂學科特點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以音樂為本。離開了音樂這個主線,以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取而代之,實際上音樂課程的學科地位就已經不存在了。之所以要以音樂為主線,是因為我們并不提倡單純的以音樂學科體系為唯一內容的教學,而提倡以音樂為主導的,與相關姊妹藝術、相關人文學科有機融合的綜合性音樂課程教學,使音樂教育更加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縱觀新課程中的音樂教學,仍然存在著脫離音樂的現象。有很多教師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凌駕于音樂內容之上,音樂教學內容反倒成了音樂課中的點綴或陪襯。我們的音樂教學應該回歸到音樂本體上來,一切聯想、通感的產生都是由音樂而生,最終落實到音樂的語言要素和形式上來。應該在教學中對音樂的體驗和把握貫穿在音樂活動的始終,課堂活動的設計要直指音樂本身,不能舍本求末。特別是綜合課,要強化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在音樂教學中,實現音樂本體的價值和功能是第一位的,否則,音樂課就失去了自身的意義。
四、音樂教育要以雙基為手段
“雙基”是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等所有音樂活動的基本能力。從實際上說,人學習音樂并不是必需從識譜開始,也不一定非要有多高深的理論知識和音樂技能才能學習音樂,而往往從最自然、最簡單的感受和體驗開始。這就是說,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只是學習音樂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們普遍認識到了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但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淡化、甚至于回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將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意境、活動氛圍的創設上,學生們或編創、或律動、或形式上的探究,人浮于課,結果卻沒能達到音樂教學的目標。這種過于淡化“雙基”的現象是與新課程相悖的。
新課程中雖然提出了要淡化“雙基”教學,但不等于不要“雙基”。我們要正確理解“雙基”教學的作用和意義,“雙基”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由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生成基本情感、基本態度和價值觀,并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體現。我們要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來擺正雙基在教學中的位置,結合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創建以情感體驗和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靈活而生動的課堂教學。
課程改革正在向縱深方向發展,它需要一個不斷改進和深化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只有這樣,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沃土上生根,音樂新課程才能在教育實踐的花園中結果。讓我們再接再厲,積極探索音樂新課程的改革之路,以百倍的信心和更高的熱情創造音樂改革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