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東
初中語文課本多采用的是按主題劃分單元的體例,每冊書按照不同的主題劃分單元。例如冀教版七年級上冊分成故事單元、童年單元、親情單元、自然單元、學習單元、詩歌單元六個單元。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樹立單元整體教學意識。所謂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按照教材安排的體例,以每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以單元主題為依托,以知識目標為線索,打通每一篇文章的教學通道,實現整個單元從內容到形式的整體構建的教學方法。
一、為什么要構建單元整體的教學意識呢?
一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標中將語文的學科性質這樣定位“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文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和實際性的課程”。單元整體教學就可以強調突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
二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課標提出語文課程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就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中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思維能力等。單元整體教學是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基礎上,更突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三是語文學科的特點要求。語文學科的性質是工具和人文,語文包羅萬象,內涵和外延都極其寬泛。與其它相比,語文學科知識點蕪雜,缺少條理性。單元每一篇文章之間缺少序列行和連貫性。而單元教學,就可以改變了單篇教學,“任意開花”的現狀。
二、單元整體教學的課型安排
第一種是精講課。
精講課以老師的指導引領為主。老師引領學生學習,為學生呈現知識要點,構建知識框架,是后面的學習的基礎。也可以稱之為“得法課”。
第二種是體驗課。
體驗課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老師的點撥輔導為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精講課中習得的方法進一步感悟體會,加深理解,是將生硬的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也稱之為“習法課”。
第三種是實踐課。
實踐課就是學生將前面兩種課型中學習的知識,通過實踐練習,進行鞏固運用。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掌握了語文知識,學會了學習方法,培養了思維能力。將它稱為“用法課”。
筆者以冀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為例,來談單元整體教學中三種課型的具體操作方法。
冀教版第四單元是以自然四季為主題的寫景抒情散文單元,篇目有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羅蘭的《秋頌》和楊林勃的《四季交響曲》。在備課的時候通過研究將《春》《濟南的冬天》《與朱元思書》進行整合安排,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為把握課文結構和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三篇文章確定《春》為精講篇,《濟南的冬天》為體驗篇,《與朱元思書》則為實踐篇。
筆者在講授《春》一文時,確立了以教師指導為主的教學方法。本文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是指導學生梳理文章的結構脈絡。通過引導學生劃分文章層次,梳理出文章總—分—總結構框架,并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的特點。在梳理分寫(繪春)部分時,教師又為學生示范概括 “春草圖”,引導學生模仿這種形式,進行擬標題式的概括。再通過教學生畫全文的結構圖,教會學生以圖例的方式展示文章結構的方法。
第二課時是寫作手法探究課,也是這篇文章的學習重點。老師指導學生通過賞析“春草圖”和“春花圖”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之美,概括出文章的寫景方法。老師在點撥指導中讓學生有所發現:例如寫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句話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寫出了花的茂盛和色彩絢麗的特點。在寫了這些花的美麗之后,作者又想象 “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是虛實結合的手法,使得文章更富有張力,內容更豐富。側面描寫也是這兩段的一個寫法:“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這兩句都是側面描寫,通過寫人物的活動和花下的蜜蜂,側面襯托出了草的可愛和花的繁茂香甜。等等。在老師的點撥下,師生共同歸納寫景文章的寫作手法:巧用修辭、虛實結合、側面描寫、用詞精準、講究順序、動靜結合、多種感官。
作業的布置則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是對課堂知識點的鞏固。因此根據課堂上的學得的知識,筆者要求學生在課下完成對“春風圖”和“春雨圖”的景物描寫的賞析。
在《春》這篇文章的學習的基礎上,梳理《濟南的冬天》課文結構時,筆者確立了比較教學法,要求學生通過比較《濟南的冬天》與《春》在結構特點,進一步掌握結構的內涵,體會文章的結構之美。在對這篇文章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時,筆者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提出來一個很寬泛的問題:根據《春》一文學到的景物描寫的方法,學生自由賞析課文中的這幾幅畫面,體會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體現了怎樣的感情。讓學生在進步一步感悟體會,將僵硬死板的知識點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
有了這兩篇文章的學習,在學習第三篇文章——《與朱元思書》時,教師將課堂完全給了學生,學生的感覺是興奮。在第一課時是處理字詞,疏通文意之后,第二課時的課堂題目是“爭做小老師”。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然后將自己的收獲展示給大家。這堂課對學生來說,是實踐展示課;對教師來說,是驗收測評課。從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抓住了重點,掌握牢固,體驗深刻,課堂效果應該說超過了老師的講解。
在講完這三篇文章之后,筆者緊跟了一次作文訓練課,進行寫景文章的寫作訓練,效果也是不錯的。
三、如何進行單元整體教學
(1)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理解和把握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主導不是無作為,主體不是隨心所欲,要將主導和主體的作用都恰當和有效的實現,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最優化。
(2)挖掘教材。教師要挖掘教材,對教材要讀準、讀深,這是單元教學的基礎。只有通過挖掘教材,才能抓住內部鏈接的線索,才能實現單元整體教學,從而確立不同的課型。
(3)調整教材順序。也就是重新整合。根據主題和知識體系的需要,重新調整課文的前后順序,甚至是單元的順序。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分析領悟與鞏固運用相結合,從而能深入理解知識點,并做到知識結構序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