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帥 唐璇
摘要:金華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創新發展是關鍵。創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激發活力。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通過創新城市發展模式,統籌市域全面發展。通過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不斷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通過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提高區域市場的競爭力,才能達到強市的戰略目標。
關鍵詞:金華;創新強市;發展
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共產黨金華市委員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了“實現全面小康、加快浙中崛起”,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區的戰略目標。要全面貫徹市委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深入實施實業興市戰略、發展“五大千億”產業,推進“十百千萬”工程、振興實體經濟,才能真正挺起金華經濟的脊梁。作為一個金華人,對市委提出的戰略目標感到振奮。決心為積極響應市委號召,上下同欲、戮力同心,為努力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而獻計獻策。
一、創新是金華強市的必由之路
(1)創新是“活力金華”的不竭之源?!叭撼蔷凼校瑢崢I興市,創新強市,開放活市,環境立市”五大戰略的實施關鍵在于創新。金華文化向來崇尚敢闖敢試,尊重創新,形成了“敢擔當、敢突破、善攻堅”的精神特質,走出了一條充滿活力、令人鼓舞的創新之路?;仡櫧鹑A發展所走過的創新之路和取得的成果,使我們堅信,只有創新才是“活力金華”的不竭之源。為了實現市委提出的戰略目標,創新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創新區域發展模式,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要做好二區七市縣的聯動發展戰略,做大做強汽摩配、醫藥化工、五金工具、電子材料、輕工紡織、建材、食品和信息服務及軟件等新興產業為主的八大特色產業群。從而形成區域聯動發展、市域整體提升的良好格局。要堅持把城鄉聯動作為重大發展戰略來謀劃,深入實施城鄉規劃綱要,使城鄉發展朝著互促共進、整體提高的方向闊步前進。
二是要創新工業化模式,堅持走有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歷經創辦鄉鎮集體企業、發展特色塊狀經濟、興辦各類專業市場到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建設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國際經貿合作,再到爭創自主品牌、培育產業集群、搶占境外市場,金華就是依靠創新才實現了從落后農業社會到先進工業社會的歷史性跨越。
三是要創新所有制經濟發展模式。要堅持立足自身特點,實施“國有、民營、外資”多輪驅動,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才能繼續呈現活力進發的生動局面。
四是要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實施實業興市戰略,必須念好“拆治歸”三字經。要堅決打贏“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攻堅戰,全面圍剿“低小散”、“臟亂差”,倒逼生成淘汰落后、優化結構的動力之源;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人口結構優化、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幫助企業補齊研究開發、工藝裝備、產品質量、標準制定、品牌價值等方面短板;強化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推廣PPP和“股權投資+銀團商貸”等模式,加大浙商回歸、對接央企、引進外資、激活民資力度,確保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實踐證明,創新是金華實現創新強市戰略的必然選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金華在體制機制上的先發性優勢逐漸減弱,同時發展中還面臨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有的還表現得比較突出。面對新的發展環境,只有加快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堅持以創新的精神破難題、解困境、求突破,才能在創新中增創新優勢,推進新發展,實現新跨越。
(2)科技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出路?;仡櫧鹑A經濟發展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科技創新是金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從發展趨勢來看,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實踐證明,科技創新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世界范圍內,任何企業,包括那些年銷售上千億美元的跨國公司和握有最新技術成果的科技企業,它們的命運總是與科技創新聯系在一起的,
“創新則興,不創新則亡”,這是市場競爭的一條根本規律。通過科技創新的實施,能夠有效地采用先進的設備和工藝,吸收新的技術成果,改善管理的組織過程,開發新的產品,從而實現整體經濟的高質量增長。
二、對金華創新強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幾點建議
(1)解放思想,激發活力。解放思想就是要進一步推動全市上下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把干部加快科學發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企業家創大業的激情燃燒起來,把全市人民創新創業、發家致富的愿望激發出來,形成加快建設金華現代化生態型大城市的強大動力。激發活力就是在更新觀念上實現新突破,大力弘揚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創新創業精神,增強發展意識、前列意識、實干意識、大局意識;要在推動全社會創新、激發創造活力上實現新突破,大力推進工作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管理創新和其他各方面創新;要在推動全民創新、致富百姓上實現新突破,興起全民創新熱潮,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加快發展中小企業和現代家庭工業;要在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優化發展環境上實現新突破,進一步推動各級各部門轉變作風、完善政策、優化服務,在全社會形成支持、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和良好環境。
(2)實施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金華是我國民營企業發源地之一,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非常活躍。金華的發展特色是實業興市。如今的金華已經形成了汽摩配、醫藥化工、五金工具、電子材料、輕工紡織、建材、食品和信息服務及軟件等新興產業為主的八大特色產業群。但面對當今創新制勝的時代潮流,必須順應金華創新驅動的內在要求,堅持走全面創新發展的道路。要圍繞金華長遠發展的戰略重點,以自主創新為引領,努力拓展創新領域,加快推進發展模式倉0新、產業結構創新、文化創新、社會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為全市發展增添新動力、增創新優勢。
2016年,金華實現工業增加值1024.54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增長4.5%;工業總產值5054.57億元,突破五千億元,增長3.4%;完成技改投資590.9億元,增長7.3%。上述數據說明,工業是金華經濟的龍頭老大,發展金華經濟必須振興實體經濟。實施創新強市戰略,必須大力扶持壯大實體經濟主體。要振興實體經濟,必須以倉0新引領和促進各產業的融合提升。要深入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圍繞培育十家產值超百億元的大企業大集團,強化政策引導、分類指導,力爭更多企業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圍繞實施百個投資2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招引“高大上”、留住“根與基”,以大項目生成大產業促進大發展;圍繞打造若干產值超千億元的現代產業集群,鼓勵龍頭骨干企業開展產業鏈整合,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集群、擴張提升;圍繞構建萬億級的工業體系、市場體系和金融體系,大力營造扶工興工氛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線上線下市場融合發展,創建優良金融生態。
實施創新驅動是振興實體經濟的關鍵所在。創新強市必須以創新引領和促進產業融合提升。因此,要深入實施“四換三名”、“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工程,大力推動企業的技術改造、發展智能制造,爭創中國制造2025試點城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綠色生產+適度規模經營”,增加安全優質農產品供給,加快農業綠化、農村美化、農民轉化;深化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消費熱點,不斷拓展服務業發展新空間;運用“文化+科技”提升旅游核心競爭力,實現旅游收入翻番,打造長三角重要的休閑旅游目的地。
要大力加強工業創新,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重點培育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加強小五金、家用電器等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努力形成產業新優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拓展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商務會展、金融、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商貿流通、連鎖經營、休閑旅游、公共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重點功能區塊開發建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引進國際知名服務企業。
(3)集聚資金,扶持科技型企業。政府要整合設立市自主創新資金,在努力進一步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的同時,做到“集中財力辦大事”,改變科技經費使用“撒胡椒面”的做法,將有限的資金重點用于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實施科技攻關項目、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進科技金融結合、強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及其他各項科技資助和獎勵。在資金的具體使用上,向重大科技專項、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重要科技成果、重大公共創新平臺等傾斜,促進優質創新資源向最需要的地方、向能產生最大效益的地方流動,做到“扶強創優”,努力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企業創新典范,新增一批上檔次、有分量的國家級、省級重大科技項目。
(4)加強產學研合作,扶持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是集聚創新資源的主渠道,政府要努力把金華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產學研合作基地,讓大院名校為金華企業創新提供技術、人才和服務。為此一要加快推進公共科技創新平臺、行業專業創新平臺、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對大院名校在金華設立技術轉移中心、科研與服務機構都要給予適當的扶持,并對運行績效進行考核獎勵。積極籌建浙中科技城,深化中科院金華科技園建設,為高校院所在金華落戶提供優良的條件,打造形成“浙中創新高地”。二要深化拓展產學研合作,繼續辦好“工科會”、永康五金科技博覽會、義烏“百對千”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動,完善網上技術市場等交流平臺功能,對達成的科技合作簽約項目給予資助,引導和推動企業進一步密切與高校院所的合作,實現“知本”與“資本”的高度融合。三要大力扶持科技成果轉化,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圍繞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目標,組織實施一批創新性強、技術關聯度高、帶動效應明顯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促進院校所科技創新成果在金華落地生根。
(5)創新人才機制,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熱情。當前,金華科技創新工作面臨著高層次創新人才短缺等問題。為了最大限度給予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空間,盡最大能力為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業行為提供保障。必須大膽創新科技人員管理使用機制,激勵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投身經濟社會發展實踐。要加強對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海內外英才引進計劃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現行人才政策的宣傳,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入股的方式,參與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引導科技人員深入一線,支持創新領軍人才牽頭組建創新團隊,對企業開展團隊式服務;要堅持從高校院所選派科技人員到農村擔任科技特派員,開展創業和服務。加快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為科技人才干事創業提供信貸支持、緩解資金難題。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激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宣傳創新典型的先進事跡,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和創新創業氛圍。
要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緊緊抓住培養、引進和使用三個關鍵環節,實施高層次人才智力引進工程,力爭每年從國內外引進200名以上高層次人才。建立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每年都要重獎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努力造就一大批企業經營管理、科技研發和高技能人才,促進人才、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引領和推動發展。
(6)統籌市域發展,創新城市發展模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和國際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在浙中這塊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土地上,誕生了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十佳宜居城市”金華、“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義烏、“中國五金名城”永康,教育之鄉和“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東陽,以及蘭溪、浦江、武義等一批個性鮮明的城市。目前,“市場群+產業群+城市群”發展模式,以“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產業共樹、資源共享、生態共保、優勢共創”的一體化發展道路,浙中崛起的道路越來越寬廣,崛起的勢頭越來越強勁。
統籌市域發展就是要推進城鄉統籌兼顧的協調發展,既要發展市域經濟,也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建制鎮特別是中心鎮建設,規劃建設一批農村新型社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開放型農業、高效生態農業和設施農業,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及產業化基地,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努力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帶動市域經濟的整體提升;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降耗。
創新城市發展模式,要注意做到“三個必須”。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切實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新一輪的創業創新,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自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二是必須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始終保持積極樂觀、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切實把精力放到謀發展、促發展上,搶抓機遇、破解難題,不斷推進富民強市;三是必須增強真抓實干的大局意識,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心和主動性,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克服消極畏難情緒和等待觀望思想,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排除各種阻力和干擾,以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以赴抓落實,確保戰略目標的實施落到實處。
總之,實施創新強市戰略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意義重大,事關全局。要實現這個目標戰略,即需要政府各部門樹立大創新、大發展的理念;進一步明確責任、強化督促檢查;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把創新強市戰略貫穿到各個領域、各項工作之中;進一步把推進科技創新的各項政策送到企業手中,不折不扣落實到位。也需要全市各界人士行動起來,切實把市委的發展戰略轉化為各行各業去創新、去加快科學發展的動力。讓我們“上下同欲、戮力同心”,切實按照市委描繪的振興金華經濟的“路線圖”,為“實現全面小康、加快浙中崛起”去努力,去奮斗吧。
(作者單位: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