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栛
一、課程改革目標與思路
為了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職業發展意識,樹立科學就業觀。我們課程改革基本思路是:完善課程體系,彰顯理論聯系實際的學術品性;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突出教育教學的導引力;創新教育方法,發揮學生、教師“雙主體”的主動性、能動性。
(1)將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融入就業指導課,具有積極地現實意義和教育效果,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現、人生觀和價值現,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供價值導向
思想是行為的向導和指南。可是當前,部分大學生缺乏崇高的職業理想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職業價值標準上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功利性,他們更多地關注自我,把薪金的多少作為衡量職業價值、個人價值的標準。
(2)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較好的道德品質,為形成較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提供精神食糧
道德品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大學生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誠信意識和法制意識越來越淡薄。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針對這些現象加強大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主要包括:職業道德教育、誠信意識教育、社會公德教育,使大學生畢業在工作崗位上能夠踏實工作、愛崗敬業、艱苦奮斗、使青春在崗位上閃光。
(3)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營造大學生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
情商是一種創造,又是一種技巧,情商是表示認識、控制和調節自身情感的能力。就業心理素質是指在個人與社會環境、教育交互租用過程中形成的對個人就業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的所有心理品質總和。是合理就業、成功就業、順利適應職業的心理基礎。
二、教學改革方案或教學改革內容
(1)教學內容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就業指導工作存在著諸多的聯系和淵源。首先,作為學生工作,二者有著共同的組織基礎;其次。從實質上說都是為了解決畢業生的出路問題,二者的目的是一樣的;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與就業工作的形勢都需要在大學生當中樹立“自知”、“誠信”和“素質”等方面的理念,二者的思想基礎是共同的。
①在就業指導課過程中,以“誠信”為核心,深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就業指導課要從培養學生誠信的角度出發,把誠信教育貫穿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的職業道德規范教學和就業指導當中。沒有信用,市場經濟就無法維系,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的關系,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個人的利益關系和各利益主體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誠信觀。
②在就業指導課過程中加強國情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成長觀
愛國主義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愛國主義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總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緊密相連的。國際國內甚至區域的政治經濟的發展和走勢都會直接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影響就業市場上人才結構、專業類別的供求關系。因此,我們應加強對畢業生的形勢和國情教育,把其與就業形勢分析、就業市場預測、就業政策導向、就業素質準備等結合起來。
③在就業指導課過程中,強化認知教育,使學生轉變就業觀念,確立科學的就業觀
就業指導課中加強對大學生的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社會等內容的“認知教育”已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重要任務之一。引導大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在充分認識自我,全面分析、評價自我的基礎上找準自我在擇業中的適當位置,找到自我的興趣、特長與社會需求的最佳結合點,以避免擇業方向和擇業目標的盲目性。以積極的心態正視社會現實、學會主動適應社會教育、積極進行自我調適,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2)教學方案改革:
科學而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條件。在就業指導課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繼承傳統,更要不斷探索新的的方式方法,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①做到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相結合。
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廣泛的有難度的綜合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只有當學校、家庭、社會形成一個有機體,從而做到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二者的最好結合。另外作為家長最好幫助子女一塊認清就業形勢,及時端正態度,做好人生的重大選擇,做好就業前準備。因此,學校作為一個重要環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②加強實踐教育
加強大學生實踐教育,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就業基地。在就業指導課中,有組織的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包括調研和實習鍛煉等讓學生有機會到專業對口單位參加頂崗實習,提升大學生就業信心和能力。學生還可以利用周末或寒暑假進行各種專業或非專業的能夠得到很好鍛煉的社會實踐活動。
③樹立榜樣
在就業指導課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榜樣的力量,一方面要注意搜集全國全省優秀大學生先進事跡,通過海報、廣播、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等宣傳平臺和媒介,大力提倡學生向他們學習。由于這些人與學生自己的情況相似,引起的心理共振或者說影響力更大。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