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珍
摘要:近幾年,音樂學科有了一些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學校鼓勵我們積極參與,或遠或近,大家都能接觸到一些很前沿的音樂課改信息并且能感受到教學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無論是從理論方面還是教學實踐上都有新的東西出現,在機會均等的情況下,老師們匯聚在一起,對于音樂課的變化就有了更多的交流。
關鍵詞:音樂課
一、從音樂的角度出發,制造精彩
“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個老師講到底”的教學模式顯然不適合音樂教學,“一單元唱歌+樂理,一單元欣賞+音樂知識”的教學內容也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教材的變化已經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音樂課堂該如何?首先,要活起來!小學音樂課已經加入了太多的游戲、表演和律動,孩子們又跳又唱,又寫又畫,又模仿又創新,只要是公開課就熱鬧非凡,各位做課老師妙招頻現,臺上老師臺下學生,稍加引領示范,就和孩子們樂在一起,音樂總是能很快的把大家融合起來,快樂的畫面出現了……中學音樂不同于小學音樂課堂,情感價值觀不同,年齡的差異會讓更多的挑戰出現,但是課堂一樣可以活起來,譬如專業的范唱,精彩的示范演奏,一段漂亮的舞姿,教師扎實的基本功一定是收復學生好奇心并愿意跟你學的智慧鑰匙,只要是抓住了學生希望學的心理,就不怕學生跟不上你的腳步,只要是從音樂的角度設計了,從音樂的角度理解了,從音樂的角度詮釋了作品,就不會帶給學生錯誤的理念,錯誤的理解,這已經足夠,這樣的課堂,這樣的音樂讓大家快樂了,課堂活起來了,孩子們樂享其中,就是一種美好的經歷。各種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千方百計地促使課堂成為開放的系統,讓課堂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讓活動成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我們的教學才能有生機,有活力。
二、從音樂的角度出發,重在感受
一堂課的時間一般是40分鐘或45分鐘,有科學證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5分鐘的時間。所以,我認為不妨利用這高效率的15分鐘,對課堂內容的引入、結尾總結、中間重點和難點做“蜻蜓點水、畫龍點睛”的精講。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去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心的聆聽作品,大一些的學生應多給一些時間對教學內容形成自己獨到的理解。教師應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辨別,引導學生對好的作品有良好的感悟進而達到一種審美能力的提升。每節課至少留出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消化教學內容并參與學生討論。小學生可以簡單的快樂,一段律動、一陣歌聲會讓孩子們更快地熟悉作品,掌握作品,他們需要的是直接、生動有趣而有具有活力,課程目標就是能讓孩子們快樂起來。而中學生則不然,重在感悟與理解,到了青春期這個年齡段,對于事物的理解介于未成年和成年人之間,已經有了獨立的想法和看法,一個好的作品,一個好的理念也許對他們的人生就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三、從音樂的角度出發,避免跟風
讓出(一部分)權利。過去教師的權力是很大的,說話是絕對的權威,容不得學生有任何質疑。我認為教師的權力過大,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很大的禁錮作用。我們是否可以將部分權利下放給學生?
(1)讓出表現權
長期以來,音樂學科因為是小三門、課堂對學生吸引力不足等原因,課堂紀律一直是音樂教師苦惱的問題。有些教師說,一堂課40分鐘,有20分鐘用來維持紀律了。還有的教師干脆要求學生“正襟危坐”,只為求一個有條不紊的課堂紀律。試想這樣一堂音樂課,不僅是一種低效率的教育資源浪費,還直接扼殺了學生對音樂課的僅有的一點興趣。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思想和感情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們對音樂的喜愛和追求不應該,也不可能會在“紀律優良,絕對安靜的音樂課”中被束縛的。“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感教育是審美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因素,而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門情感藝術。學生在音樂的喜怒哀樂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通過情感的體驗,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當學生陶醉于扣動心弦的旋律中時,很可能會禁不住有隨之哼唱、擊掌合拍等行為,我想此時的一句“樂感不錯”“節奏感很強啊”要比一句斥責引起的效果更顯而易見。
(2)讓出考試權
多年來音樂的考試,形式單一,要么“一歌定分數”,要么“一卷定分數”。雖然不記入學生的總成績,卻也讓部分學生頭疼不已,更有甚者,到考試那天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音樂學科是有它的特性的,并不是每個學生演唱、吹奏、樂理、音樂常識樣樣精通,絕大多數學生可能專其中一項,唱得很好,未必識譜;吹得很好,未必能唱全五個音。所以就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上學期得到了滿分,下學期卻勉強及格;有的學生平日回答問題相當踴躍,音樂知識與教師不相上下,考試的成績卻差強人意。我想不妨針對這種情況,把“老師說考什么就考什么”轉變為“表演、筆答,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更有利由于學生自信心和持續能力的發展。
(3)讓出評價權
課程改革倡導發展性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發展性的評價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其核心是重視過程,評價是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過程,評價作為一種活動,存在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中,只有強調評價雙方的溝通、協商,評價才能促進人的發展。在我們的音樂考試中,不妨加入平日成績的記錄,加入對學生在音樂學習態度和情感價值觀的評價,加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的組評。實踐證明,如果重視了過程評價,就會發現終結性評價成績會更好。
(4)讓出一份愛
只有一個愛學生的教師,才配得上“教師”這一神圣的稱號。教師必須樹立“愛即師魂”的觀念。面對一群有情感有活力的學生,只有灑下愛,才可獲取愛的回報。知識是冷冰冰的,只有經過老師心靈的加溫,才能使學生快樂地接受。師生間必須營造彼此溝通、心心相印的氛圍,多看到學生的閃光處,多與學生交流。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摸索出的幾個方面和一點心得體會,讓我們教師共同攜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與新課程改革同行,不斷探索前進!
(作者單位:寧夏中衛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