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一、小學兒童有一種潛在的以自我為主的探索性學習意識,集中表現為他拉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及強烈的求知欲。此種意識孕育著他們的創意,是“創新”的潛在動力,也是創意的萌芽。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的途徑。一、沖出極限,突破定勢。由于人們在學習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往往習慣運用某種思維方式,致使產生一種定勢心理,思維方式受到限制,難以活躍,創新意識難以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解放學生的大腦,幫助他們沖出極限,突破定勢心理,啟發他們獨立地、多方面、多角度地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獨特新穎的見解。在教學中,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學生,只發情理所在,都應允許多種不同的答案存在。
例如,在小學科學小電珠的教學中,許多學生用常規的方法,用導線把小電珠的兩個觸點和電池的兩極連通,從而使小電珠發光,這種方法無疑是符合情理的。但是,為幫助學生沖出極限,突破定勢,我啟發學生:“請同學們想一想,除以上方法能使小電珠發光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能使小電珠發光呢?”經過學生的再三思考后,我作出以下提示:“只要設法使小電珠的兩個觸點和電池的兩極用導線接通,都能使小電珠發光”。通過學生的奇思妙想及爭論后,得出以下獨特見解:“1.用小刀把電池側面的絕緣紙劃破,用導線把小電珠的兩個觸點和電池的正極劃破邊通,小電珠就能發光;2.用小刀把電池正極一端上方的絕緣紙劃破,直接用小電珠的兩個觸點把電池的正極和劃破口連通,也能使小電珠發光;3.用針插入電池側面的絕緣紙內,再用導線把小電珠的兩個觸點、電池正極、針頭連通,同樣能使小電珠發光?!彪S之我又問:“同學們,你們的想法很妙,但是這樣做且不是損壞了電池原有的美觀了嗎?”很快有的學生提出超常的見解,說:“老師,這樣做雖然有損美觀,但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必須這樣做?!蔽矣謫枺骸盀槭裁矗俊彼又f:“因為有時沒有導線或者導線不夠長時,我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使小電珠發光照明?!?/p>
以上方法無疑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晶,因為它已超出極限,突破常規的方法而有新的拓展。
二、引發聯想
敢于聯想,思維才能發展,才會有所創新;善于創新,必須善于聯想。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發揮聯想、探索,尋求新知,提出合理獨特的見解。
例如,在教學小學科學《平衡》一課中,我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方面展開聯想,并問:“請同學們思考,哪些地方應用了平衡原理?”經過思考他們想到了蹺蹺板、天平、挑擔等等。
從以上的聯想可見,已不是簡單知識的表面再現,而是已有知識的多種內在聯系的重新組合、加工、整理,促成聯想的“生長”。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本中的幾種常規平衡方法,而且還有所創新,得出以下獨特見解:“在杠桿尺兩端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要使杠桿尺平衡,數量多的應掛在離中心支點近的地方;數量少的應掛在離中心點遠的地方?!比缓笪矣謫枺骸盀槭裁??”許多同學一致認為:“挑不同重量的東西和稱秤,支點總是靠近重物的一端。”
由此可見,經常啟發學生的聯想,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及創新潛能。
三、激勵求異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要求學生憑借自的智慧和能力,積極、主動力、獨立地思索問題,主動力探索知識的內涵,創造性地提出新的見解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相關知識,而且還要激勵學生大膽發表不同見解,準許標新立異,窮思奇想,以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
例如,我教學《不倒翁》一課中,我先讓學生玩“不倒翁”,然后讓學生想里面是什么東西,再看看外面的形狀,最后叫他們拆不倒翁,隨之又叫學生歸納出“不倒翁”的特征后,我就讓他們自制“不倒翁”,并做出適當要求:“比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結果許多學生都按照課本中的用蛋殼或制作材料給定的半球做,但放的重心物有泥土的、鐵塊的,石子的,橡皮的等等。惟獨有一個學生放了一個大洋芋,有的同學好奇地問:“老師,洋芋也能做不倒翁?”我沒有及時辯解,而是說:“你們試試看?!边^了一會兒,一個精美的“不倒翁”呈現在全班學生面前。隨之我叫這位同學談談他的見解,他說:“洋芋比較容易造型,只要按,‘不倒翁的外形去雕刻,然后用刀把上部挖空,就能很快地做出‘洋芋不倒翁,既不要什么膠水,也不需涂顏色,是天然的淡黃色?!苯涍^講解,那些感到奇特的同學豁然開朗,由衷地伸出大拇指:“真棒!”
這位學生做的“洋芋不倒翁”雖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他富有膽識,敢想敢做,具有創新思維,激勵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又引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勇于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也是發明創造的搖籃。小學科學教學大綱,當今科學教材,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及實驗能力的培養。教材中編排了大量的實驗,無疑是要求學生參與實踐,大膽探索,這顯然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科學《制作電熱切割器》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認識電熱切割器的制作原理、結構、工作部件,然后讓他們大膽去做,去自然中找材料,并提出適當要求:“看看誰做得美觀、新穎、獨特。”結果做出了各種形狀不一的電熱切割器。其中,有一組學生砍了一個三叉的樹枝,做出了一個多功能的電熱切割器。他們在不同大小的叉上繞上金屬絲,然后用導線把金屬絲接通,做起來又簡單又快捷,又能切割厚薄不一的材料,且不是絕了。
以上活動,既有一定的靈活性,不但解放了學生的手腦,沖出了教室的極限,又能充分發揮學生活用科學知識的才能和才干。
培養學生的創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教師有意識地貫穿——教學的始終,才能使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陽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