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摘要: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更為廣闊,不規定話題,不限文體,可多角度立意,更具有開放性,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優點,這也增加了審題的難度。考場作文不僅彰顯了考生的文筆底蘊,更是體現了筆者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和情感態度。
關鍵詞:新材料作文;圈定話題;定性求因
何謂新材料作文?它是自2006年以來出現的一種新的作文形式——介于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之間。它提供的材料更為廣闊,不規定話題,不限文體,可多角度立意,具有開放性,更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優點。但是,這也增加了審題的難度。那么新材料作文的審題都有哪些切實有效的方法呢?
方法一:圈定話題
例1:有位書法家對一位用廢報紙練字的人說:“如果你用最好的紙來寫,你可能會寫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問原因,書法家笑而不答,只寫了一個“逼”字,那人頓悟,這是讓他惜紙逼自己寫好字。還有這樣一則諺語:“如果你想翻墻,請先把帽子扔過去。”因為你的帽子在那邊,你已經別無選擇,要想方設法地翻過去。正是有了逼迫,才會盡力發揮自己的潛能。
解析:此材料雖為兩則,但講的都是一個“逼”字。第二則對象只有一個,行為對象扔出帽子逼自己去撿;第一則對象有兩個,首先需判斷書法家和練字人,他們誰是主要行為對象,主要對象的主要行為是什么(主要對象是書法家,他的主要行為是讓練字的人惜紙逼自己寫好字)。
由此可推理出從材料中直接“圈定話題”的基本方法:抓主要對象的主要行為,圈出表達主要意義的關鍵詞。
例2:你可以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須穿越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例3:被譽為“最美鄉鎮干部”的某鄉黨委書記,在一個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兩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率領村民發奮圖強,將窮鄉僻壤建設成了美麗鄉村。面對灑滿心血與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觸地說:“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
用基本方法進行驗證:
方法二:定性求因
什么是定性求因?即在看清材料中的對象行為后,圈不出一個恰當的詞語做話題的情況下,再加上確定性質、分析原因這兩步,從而提煉出話題。
例1:土\附著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間里\你是塵埃
方法模式:
(1)“定性求因”的基本方法是根,材料的多樣性是枝葉,要靈活運用,如下列三種情況:
一個材料如果有幾個對象,便可以抓住不同對象的不同行為和某一對象的不同行為分別分析提煉。(多角度立意)
例: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迷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
(2)對同一個對象的同一個行為,可能做出不同的性質判斷。(多角度立意)
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
(3)對于有矛盾沖突的行為,要抓住矛盾的焦點進行分析。
例:為了豐富中小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同學們領略科技的魅力,過一把尖端科技的癮,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眾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活動期間,科研人員特地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同學們親手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構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繽紛的色彩……
解析:含有矛盾的材料,應該抓住矛盾的焦點。此材料的焦點應抓住最后一句。追蹤思考:蝴蝶翅膀本無色,為何看到的是“五彩繽紛”呢?依據材料找原因:其一蝴蝶本身特殊的微觀結構,其二光線的照射,二者缺一不可。那么二者孰重孰輕呢?蝴蝶是主體,沒有其自身的特殊結構“光線”怎么照射也不行。所以“微觀結構”是內因,“光線”是外因。
合理的立意。人思維的深刻性,在于能透過表象看清本質。材料是生活中的一個例子,透過例子,我們應抽象地去看待生活中的本真,對材料中的關鍵詞進行二次定義,即聯想與拓展。“蝴蝶本身具有的特殊結構”,可對應一個人或一件事。對于一個人來說,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特殊結構”就是自身本領強、技術高、素質硬,“光線”就是外在條件即“平臺”、“機遇”,如此進行二次定義后,作文的思路就逐漸清晰了。
(作者單位:甘肅省涇川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