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遠俠 孫瑩
摘要:做好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對外新聞宣傳工作,這是新時期具有戰略性的一項工作。文章講述如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媒體優勢和地域特點,發揮好對外宣傳工作的“窗口”和“平臺”作用。
關鍵詞:精品意識;創新思路;地域特色
作為黨和政府的重要宣傳喉舌,搞好新聞宣傳工作始終是縣級廣播電視臺最重要的功能和最重要的職責。做好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對外新聞宣傳工作,這是新時期具有戰略性的一項工作。將這個工作做好將會提升對外宣傳的影響程度,創造一個良好地與外部之間的關系,提高地方的綜合競爭能力。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媒體優勢和地域特點,發揮好對外宣傳工作的“窗口”和“平臺”作用,已經成為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宣傳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做好對外新聞宣傳工作,加大在上級臺的發稿量,筆者結合新聞宣傳工作實際,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高度重視外宣工作,加大對外宣傳力度
高度重視是搞好外宣工作的第一要素,這也是做好一項工作的保障。只有真正重視,堅持把外宣工作作為檢驗宣傳質量水平的一個重要抓手,將其與日常新聞宣傳工作緊密結合,不斷加大對外宣傳工作力度,堅持常抓不懈,才能取得顯著成效。
二、樹立精品意識,以節目創優的態度采制上傳稿件
外宣稿件與對內報道相比,在稿件的選題、拍攝、制作等環節都要求更高,最終還得靠稿件質量說話。所以上傳的稿件必須是精品,才能提高采用率。首先要精心選好題。主要是針對上級臺的用稿需求,圍繞國家、省、市宣傳工作重點,緊緊抓住宣傳重點的脈搏,抓住自治縣中心工作找特點、抓亮點,深入挖掘新聞資源,有針對性地組織報道,選送稿件。比如進入3-4月份,備春耕就是這一時期的宣傳重點;進入清明,文明祭祀、野外用火安全等稿件就成為了時事要點;進入12月份,要圍繞查干湖冬捕,做好漁獵文化的宣傳。在合適的時間,采寫有特點、有價值的適宜的新聞報道,可以提高在上級臺的發稿率。其次要選準角度。長時間在本地采訪,思想會受地域影響,形成思維定式,不能轉換身份、換位思考,發生在地方的新聞,即便新聞價值很高,但是放在全省、全市這個大環境中,它未見得就是什么突出的事件,所以必須要轉換身份,跳出地域限制,站在較高的角度,把身邊的新聞融人到省、市的大背景中,這樣很多的新聞價值就會被挖掘出來。最后在節目的拍攝、制作水平上狠下功夫,優化節目質量,提升節目品位,打造精品節目。只有采寫出來的新聞稿件和制作出的片子,呈現出豐厚的文字功底、文化內涵和精湛的采編技巧才有看點、有深度,才能提高節目宣傳效果。
三、創新思路,借助區域優勢提升發稿量
我縣做為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是一個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突出明顯的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民族文化。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文化——郭爾羅斯文化。在外宣工作中,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加強與上級臺溝通、聯系與合作,積極借助蒙古族文化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自治縣特點,采寫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質量稿件傳送,也不乏是一條提高上稿率的途徑。《“蒙古四胡之鄉”美名揚》、《馬頭琴在郭爾羅斯草原響起》、《民族藝海奇葩——烏力格爾》、《草原上的天籟之音一呼麥》、《郭爾羅斯民歌》、《查干湖冬捕》、《一路走俏的查干湖胖頭魚》等一批極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新聞稿件在省、市臺播發,擴大了郭爾羅斯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加強對采編人員的培訓和學習,為搞好外宣工作提供強有力保障
要加強對采編隊伍的新聞理論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編輯記者的政治素質、新聞敏感和“抓活魚”的本領,為搞好外宣工作提供強有力保障。首先要學習新聞理論知識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用淵博的新聞理論知識和對國家政策的深刻理解武裝自己,指導自己的工作。要善于透過事物現象預見其本質和未來,從而挖掘有社會價值的新聞題材,要不斷豐富自身理論功底,分析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作為一名記者,也應該是一名“雜家”,就是要比別人掌握更多的知識,五花八門,形形色色,這也要求我們要大量地閱讀書籍,以求加強思維的深度、視野的廣度、閱讀的寬度,用以提高自己的新聞的敏感。堅持收看中央臺及省臺新聞節目,邊學邊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圍繞“三貼近”原則,積極踐行“走轉改”,努力在日常采訪中,使自己所學落到實處。其次就是進一步深入基層,傾聽百姓最真實的聲音。“源頭有活魚,基層天地寬”,長期的新聞實踐證明,真正有價值的新聞,是記者用腳在基層走出來的,是在群眾中間用心體驗出來的,是用百姓最樸實的話語說出來的。新聞人應當和人民群眾在一起,在無距離有感情中,傳播民情、民意、民生。
(作者單位:前郭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