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
如何設置和運用檢察機關的刑罰執行監督權力,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刑罰執行監督作為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內容,是檢察機關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進行法律監督的最后環節,它直接關系國家刑罰權的正確實現。然而,現行立法和檢察機關刑罰執行監督權的司法實踐中還存在較大的缺陷和不足,亟待完善。
一、檢察機關刑罰執行監督權的法理依據
我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了“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此外,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2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法的情況,應當通知執行機關糾正。”這不僅明確了檢察機關實施法律監督所具有的憲政基礎,也表明對刑罰執行活動進行監督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執行過程中的法律監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對判決、裁定執行的監督。(2)對人民法院及監獄機關進行的執行中的刑罰變更活動進行監督。(3)對監獄、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拘役所的監管改造活動是否合法,實行法律監督。(4)人民檢察院對監獄或者其他刑罰執行機關轉送的認為判決有錯誤的材料,或者服刑罪犯的申訴材料進行審查,對于符合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條件的,應當按審判監督程序處理。
二、目前我國刑罰執行監督中存在的問題
(1)人權保障意識不強
盡管我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但是歷史上我國刑罰卻殘酷無比、世界聞名,像割鼻、凌遲、挖眼等酷刑更是屢見不鮮。近年來,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國家的政治民主和社會文明程度逐步提高,人權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并已經成為當前立法和司法改革的宗旨和目標。然而由于傳統犯罪控制論的影響根深蒂固,人權保障意識無論在立法者,還是在司法人員的頭腦中都略顯不足,在司法實踐中,刑罰執行監督更側重于保障刑罰功能的發揮,往往忽視了對公民個體權利的尊重和保護。特別是檢察機關在處理與被監督者的關系時,強調與刑罰執行機關的配合多、制約少,對刑罰適用對象則強調懲罰多、保護少。在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侵犯公民權利的現象時有發生,體罰虐待被監管人員,造成被監管人員死亡或傷殘的事件屢禁不絕,不但嚴重損害了司法機關的形象,而且同時破壞了法律的權威與尊嚴。
(2)立法及其相應制度相對滯后
在我國,刑罰執行監督方面的法律法規過于原則化,司法解釋相對滯后,已經成為刑罰執行監督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的主要難題。對刑罰執行機關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方式和程序規定還不完備。雖然刑事訴訟法規定,當檢察機關發現刑罰執行活動中有違法行為時,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或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但未明確規定這種“意見”和“通知書”的法律效力,也未規定監管或執行機關拒絕接受或拒不糾正錯誤時的法律后果。這直接影響了監督的力度和效果。從而使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地位受到嚴重削弱,使執行監督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難以保障執行活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另外,由于監督的時間被置后,檢察機關即使提出了糾正意見,但由于裁定已經生效執行,有的罪犯已經減去余刑或者被假釋,有的罪犯已經出監,可能無法找到,客觀上給監督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難。
三、對改革我國刑罰執行監督制度的幾點思考
我國現行法律對刑罰執行監督的規定尚不完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和在執法中需注意的問題,影響了監督職能的發揮和監督工作的深入開展,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1)應確立以人權保障為核心的執法理念。應當看到,我國的人權意識逐漸增強,人權狀況不斷改善,特別是司法機關正在經歷著由重打擊、輕保護、重實體、輕程序等傳統觀念向打擊與保護并重、實體與程序并重觀念轉變。因此,刑罰執行監督工作必須置身于人權保護這個大趨勢之下,切實引導和強化監管改造的原則從過去以“懲罰和改造、教育和改造”為主向“突出教育改造為主”轉變,使監管改造的手段從過去重行政手段、輕法律手段向以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方面轉變。我們必須盡快樹立和強化與此相適應的執法理念來指導刑罰執行監督工作。
(2)應以規范刑罰執行監督活動為核心完善立法。刑罰執行監督在現行刑事訴訟法中僅作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且大多為彈性監督條款,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直接導致了執行監督工作難以準確到位,監督無處著手。因此,在完善刑罰執行監督的有關立法的過程中,重點要將一些彈性監督條款改為剛性規范。刑罰執行監督制度存在的缺陷已嚴重阻礙了司法改革的進程,影響檢察機關監督刑罰執行的形象。筆者建議,可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充實和完善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
一是明確檢察機關的隨時介入和調閱案卷材料制度。對于刑罰執行機關與刑罰執行有關的活動,檢察機關可以隨時介入,要求執行機關提供有關材料接受檢查,執行機關有義務提供相應的材料,拒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的,檢察機關可直接追究相關人員的紀律責任,給予行政處分。這種隨時介入,包括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呈報和開庭審理或者書面審理工作。
二是賦予檢察機關必要的監督處分權。(1)賦予檢察機關《檢察建議書》和《糾正違法通知書》應有的法律效力。對于檢察機關的《檢察建議書》和《糾正違法通知書》,司法行政機關必須在法定期限內采取措施或予以糾正,并將結果書面通知人民檢察院。(2)停止立案或變更立案人員決定權。對違法性質嚴重或提出糾正意見后仍拒不糾正的立案人員,人民檢察院有權停止其立案權或更換立案人員。(3)賦予檢察機關提請懲戒權。對公安人員在立案活動中有嚴重違法行為的,檢察機關有權提請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予以懲戒,并將結果通知人民檢察院。
(作者單位:西安市沙坡地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