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谷歌DeepMind的“阿爾法狗2.0”剛剛在中國烏鎮大展神威,輕松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圍棋手柯潔?!都~約時報》近日刊發以“人工智能的競賽,中國超越美國?”為題的長篇報道,核心觀點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巨大,人才團隊日益向東方傾斜,與美國的差距正在縮小,甚至可能超越。
美國輿論的這種聲音,已經成為一個類型,就是渲染中國的奮起直追,營造出一種危機感,其用意出于激勵、警醒,以鞭策美國業界不掉以輕心,始終保持優勢。而我們對這類聲音,需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紐約時報》的文章也提到,巨大投入并不一定能轉化成優勢。過往經驗告訴我們,各級政府的科技投資往往受到風險評控能力與產業孵化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比如曾經的云計算和大數據甚至智慧城市,都留下了不少教訓。
人工智能已經到了產業主導的新階段,市場和研發都是以企業為主體。但中國企業跟美國的全球主導企業的實際差距還很大。2016年在科技研發投入上超過百億美元的全球主要科技企業,中國企業只有華為一家入圍,在營收上更是無法與全球領導企業相提并論。
另外,值得警醒的是,在《福布斯》剛發布的2017科技公司榜中,前10大科技公司美國占8家,另外兩家分別是三星和富士康。從上面兩份榜單可以看出,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的影響力,能躋身前十的還是富士康與華為等以硬件制造業或信息通信解決方案為主導的公司。
據《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報道,愛思唯爾的SCOPUS數據庫中的數據顯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出版的論文數量,自2011年至2015年創下了超過4.1萬的紀錄,美國排名第二,大約為2.55萬。然而考慮到加權引文中國影響力只排名34位,這表明大多數論文的質量不如美國(美國的加權引文影響排名第4)等國。
綜上所述,在人工智能的疆場上,無論產業還是學術層面,中國更擅長從1到N的模仿、復制與應用、調優,但美國還是在從0到1的創新方面以及在全球企業級研發競爭力層面大幅領先。
谷歌這次在烏鎮實際是以對戰柯潔為舞臺,以中國廣大缺乏基礎芯片研發資源與生態系統建構能力的科技企業為目標客戶,推銷一整套以TPU為核心的人工智能云平臺,特別是以TensorFlow為開源框架的深度學習算法系統。同時,中國企業深知,DeepMind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競爭力是中國任何一家企業或機構難以企及的——中國甚至尚未在企業層面或國家戰略層面對通用人工智能研發進行重大布局。“阿老師”一騎絕塵,甚至因為找不到對手而退役。
從烏鎮戰局看全球人工智能競賽,中國超越美國這個命題言之尚早。目前,我們在企業主體和研發最前沿的落后主要是太注重戰術應用,而忽略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突破。只注重投資規模,而忽略投資效益。如果哪一天中國的人工智能在比賽中勝出,才證明我們的模式笑到了最后?!?/p>
(作者是新智元創始人)
環球時報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