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相微
摘要:加強高校黨務工作,對強化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有著重要意義。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黨務工作也面臨著許多尖銳問題,如何在新形勢下有效開展高校黨務工作,對于黨務工作有哪些創新性研究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黨員 問題 舉措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053-02
發展大學生黨員是高校黨建工作發展的需要,把符合黨員條件的大學生吸收進黨的隊伍中,是黨永葆生機的一項重要舉措。加強和改進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有利于改善黨員隊伍結構,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同時也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需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思想的逐漸開放,大學生黨員承受的考驗與壓力愈來愈多。作為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負責者,針對新形勢下發展大學生黨員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有以下幾點研究。
一、提高高校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高校黨務工作,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胡錦濤同志指出:“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我們的民族就是這樣的民族,我們的黨就是這樣的黨。”積極發展優秀青年學生入黨,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高校適應新形勢發展變化,全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
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和教育的關鍵時期。對青年學生而言,申請加入黨組織的過程,就是一次深入的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一次系統的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教育過程,一次思想得到升華的過程。不斷吸收和擴大優秀學生加入共產黨,有利于優化黨員結構,不斷提升黨員素質,為我黨建設發展提供可用人才。
(二)發展高校黨務工作,更好地保證黨的事業蓬勃發展
我黨從建黨初期至今已經走過了96年的風雨之路,不斷加強黨員的理論學習,提升黨員的綜合素養,是保持黨的先進性與持續性的重要途徑。發展優秀青年學生入黨,實際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這一環節過程,有利于在校園、系部營造和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有利于學生黨員在同學中更好地發揮先進模范表率作用,對周圍的同學產生積極的影響,真正起到“發展一個,帶動一片”的有效作用。
(三)發展高校黨務工作,有助于大學生思想素養的提升
大學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搖籃,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群眾中起到引領示范效果,對于黨建工作的長治久安有重要意義。大學生自提交入黨申請書以來,開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不斷學習與考核,思想政治素養不斷提升,對黨和國家的時政方針都能及時把握。大學生黨員的選拔過程,就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黨員素質提升的重要階段。
二、高校黨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制定發展黨務工作的標準與程序,總結高校開展黨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把關不嚴 動機意識模糊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黨員身份越來越多地成為社會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黨員身份過分在意,這就需要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從業者嚴把思想關,端正學生入黨動機。
在與提交入黨申請書的大學生探討入黨動機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對黨有較為清晰的認識。意識模糊的入黨動機大致可以分為家長要求、隨眾心理、求職需要。對于前兩種動機需要不斷對其加深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對于時政熱點的關注度,加深對黨的理解。針對因求職需要而入黨的學生,則需要轉變其功利思想,通過不斷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考驗,使其端正入黨動機 。
(二)選拔標準不統一
有的高校選拔黨員所參照的標準不全面,不統一,不能從思想政治素養角度考核學生。總結工作經驗,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一是過分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唯成績論。進行黨員選拔時針對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雙優的學生,大多高校都不會進行綜合考量,直接將這些學生列為首批預備黨員之列,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漠視。二是注重學生參加活動表現,以參加活動次數多少進行選拔。此舉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但容易引發學生虛榮的心理與功利心理,輕視對成績的自我要求。三是選拔對象以學生干部為主,輕視普通同學。學生干部以服務學生為主,優先選拔學生干部、輕視普通同學,極易在學生中引起“要入黨先當干”的錯誤認識,甚至對黨的形象也是一種歪曲的理解。
(三)培訓學習不具有持續性
積極分子在成為預備黨員之前會進行黨課培訓,學習黨的相關知識。但入黨后的教育明顯比前期少很多,且更多的流于形式化。某些高校開展黨員學習,更多是從理論知識角度,不注重培養黨員的實踐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度弱。
(四)考核制度不健全
基層黨委將優秀學生吸收入黨員隊伍后,后期考核形式弱化,造成許多黨員理論知識薄弱,紀律渙散,對于黨支部活動熱情度銳減。
(五)黨員分配不合理
高校內選拔黨員主要從大二、大三年級選拔,大一和大四學生不作為培養重點,這樣的分配結構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大一學生認為入黨言之過早,不主動進行理論學習。大四學生則認為再進行理論學習無用,許多學生自覺忽視關于時事政治研究。
三、提高高校黨務工作成效的具體措施
隊伍建設是推動高校黨建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把發展優質的學生黨員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針對以上問題,可采取以下舉措,保障高校發展學生黨員工作良性開展:
(一)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管理和實踐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根本。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續性、連貫性,有利于提升黨員的政治素養,為培養可靠接班人做好思想保證。認真落實中央關于黨員教育相關文件精神,籌措好黨支部大會、黨委會、黨員活動會等會議的召開。充分發揮黨員積極性與主動性,開展具有本學院特色的黨員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學習提升黨員的綜合素質與形象力。與此同時,對思想政治學習要定期進行階段性考核,嚴肅考勤,端正黨員學習紀律,保障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續性。
(二)嚴把“入口”,暢通“出口”
建立基層黨支部,建全黨支部書記責任制度,完善入黨程序與考核制度,嚴把“入口”關。針對中央精神及時有效地進行落實,提升學生黨員的認識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加大對學生黨員的考核,對理論學習不認真、黨日活動參加不積極的學生黨員予以開除黨籍處理。使黨員放棄一勞永逸的想法,使其在制度上“能進能出”,保障學生黨員的純潔。
(三)加強監督
加強黨員內部監督,針對黨員內部頑疾性的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形成相互督促、相互學習的向上風氣。與此同時,發動群眾組織力量,設置黨員監督崗,開展黨外監督活動。
(四)健全黨員發展體系
發展學生黨員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工作,只有堅持以制度做保障才能確保這項工作長治久安。首先,強化隊伍建設。必須建立專職的黨建工作負責人,黨員進入班級,與班級內積極分子組成共建小組,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其次,建立健全理論學習制度。對于入黨前、入黨后學習內容應有所變化,對于前后時期理論學習應同樣注重。再次,建立黨支部列席討論制度。討論成員包含黨員、積極分子、普通同學,討論對象包括發展黨員和黨員轉正人員。針對討論對象自身存在的問題,討論對象需要一一澄清,對于不能及時澄清的問題,黨支部需要做好記錄,后期核實。保證好黨員經得起考驗,擔得起磨煉。再次,增強公示透明度。利用新媒體“兩微一端”,最后,對畢業生黨員做好“五賬一檔”等基礎材料準備記錄工作,有利于加強對畢業生黨員的追蹤教育,保證黨員基礎材料的持續性。
(五)提升大學生黨員在群眾中的向心力
設立黨員聯絡站,要求黨員進入班級,與積極分子組成活動小組,負責班級的時政理論學習和團活。在班級內形成“有困難找黨員”的格局,增強黨員服務意識,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崔杰.論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中數量與質量的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版),2008(3).
[2]張立.對高校管理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5(4).
責任編輯:楊國棟